證券時報記者 謝忠翔
2025年首個交易日,A股金融板塊幾乎全線“飄綠”。昨日,券商、保險、銀行等板塊均下跌,其中,銀行板塊午後回調明顯,收盤時跌逾2%。
回望剛剛過去的2024年,金融板塊整體走勢良好。以申萬一級行業來看,銀行和非銀金融兩大板塊全年分別實現34.39%和30.17%的漲幅,分列各行業漲幅第一、第二位。以銀行股為例,在高股息、低波動的紅利策略加持下,疊加被動基金和險資頻頻加倉等因素,多家國有大行股價屢屢突破上市以來新高。
展望2025年,多家券商分析師預判,未來低估值的紅利策略或仍將延續。
金融股新年遭遇回調
1月2日是2025年首個交易日,金融股集體回調。具體來看,非銀金融板塊中的證券板塊下跌5.39%,全天主力淨流出額達41.57億元,跌幅和主力淨流出額均居於申萬二級行業的首位。個股方麵,、分別下跌8.95%、8.31%,、、跌幅均超7%。此外,在保險板塊中,、、和跌超5%。
與此同時,銀行板塊也普遍回調,A股42家上市銀行均下跌,中小銀行跌幅居前。個股方麵,、、、、等15隻個股跌幅超過3%,隻有、等11隻個股跌幅低於2%。
從全市場來看,以銀行、保險為代表的紅利資產在首個交易日跌幅較為明顯。
2024年銀行板塊漲幅居首
2024年,隨著國債收益率等無風險利率指標的持續下行,作為能夠提供穩定分紅的高股息品種,銀行板塊相對較高的股息率已成為防禦屬性的主流投資選擇。
Wind數據顯示,銀行板塊在2024年的全年漲幅達34.39%,高居31個申萬一級行業第一位。2024年,在42隻A股銀行股中,有40隻個股漲幅超過10%,漲幅第一。
銀行股在2024年的大幅上漲離不開多輪資金的“同頻共振”。過去一年,保險資金、被動指數ETF基金等資金大幅買入上市銀行,2024年部分險資加速“買買買”,甚至頻繁“舉牌”,成為相關銀行的前十大股東。
例如,近日平安人壽公告稱,其委托的平安資管投資於H股股票,近日觸發了港交所舉牌行為;此外平安資管還在近期大幅增持和H股股份。
與此同時,高股息的銀行股2024年的分紅力度也明顯加大。近期,多家上市銀行陸續發布2024年度中期分紅實施公告,其中六大國有銀行的分紅規模尤為引人注目。
紅利策略有望持續有效
盡管2025年首個交易日銀行板塊遭遇“當頭一棒”,但拉長時間來看,銀行板塊是否仍值得投資?近期,多家券商研究所發布的銀行業2025年投資策略中普遍認為,紅利驅動銀行估值修複有望持續。不過,從基本麵來看,由淨息差持續收窄帶來的業績增速放緩也是行業普遍現象,銀行業仍麵臨著“息差保衛戰”的壓力。
預計,2025年銀行業經營穩定,淨息差壓力有望減小,債務處置工作有助於資產負債表修複。具體來看,高股息策略仍是2025年銀行股交易的主要邏輯,關注股息率的高低以及確定性,推薦國有大行,同時關注所在區域經濟穩定或存在邊際改善預期的標的。
研究所所長戴誌鋒在2025年銀行板塊投資策略中也提及,2025年上半年預計高股息避險品種仍然占優,下半年主要看政策落地效果。從基本麵看,預計銀行業息差降幅收窄,業績增長穩健,其中城商行有望業績增速較優。
馬祥雲團隊分析認為,2025年依然鮮明看好銀行股低估值、高股息、低持倉帶來的價值重估。核心優勢依然是低估值,估值修複方向不受市場風險偏好約束。該團隊認為,國債收益率和機構資金成本加速下行的過程中,對股息率容忍度持續提高,配置型資金開始重視國有行中期分紅及高股息價值。
顶: 43踩: 42293Copyright © 2019 Powered by 金融股新年首個交易日回調 機構預判紅利策略仍將有效,昏昏默默網
评论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