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婚禮電影劇情介紹(影評 - 當下國產青春電影發展桎梏的敘事原因(《你的婚禮》))

 人参与 | 时间:2025-07-05 07:57:03
當下國產青春電影發展桎梏的敘事原因——從《你的婚禮》的“口碑葬禮”談起

自2013年《致我們終將逝去的青春》(以下為《致青春》)開始,我國內地青春題材的電影在情節設定、敘事邏輯上開始了類型化的探索。而由韓天指導的電影《你的婚禮》作為2021年“五ⷤ𘀢€檔影片,雖然在票房上獲得一定成績,但影片上映後口碑崩盤,在豆瓣評分上僅有4.7分,並不能算是一部成功的藝術作品。從敘事理論角度分析,敘事的空心化、角色的扁平化以及價值觀上的引導性錯誤是本片所集中反映的問題,也恰恰是目前國產青春電影發展桎梏、探索停滯不前的原因所在。

你的婚禮電影劇情介紹(影評 - 當下國產青春電影發展桎梏的敘事原因(《你的婚禮》))

《你的婚禮》講述了一段15年的甜虐愛情長跑,遊泳特長生周瀟齊與轉校生尤詠慈由懵懂逐漸成熟,反複相遇與錯過的故事。但從藝術風格與情節安排來看,影片缺乏靈魂與核心,略顯空洞。無論是女主角“尤詠慈”與“遊泳池”的諧音梗,還是男女主初次相遇時描繪的男主打群架的誇張場景,電影無疑在主基調上追求的是浪漫的戲劇效果。這樣的喜劇效果雖然力圖增強影片的笑點與看點,但實則是與本土青春現實色彩相違背。在我國高考體製下,學生的高中生活與影片所呈現的相差甚遠,校服、課本等標誌性事物僅僅局限於表現青春的畫麵,如何真正走進現實青春才是與觀眾產生共鳴的關鍵。

同時,情節安排缺乏創新性,缺少張力。《你的婚禮》延續影視作品傳統的線性化敘事風格,以時間為串聯,按照事件發生的先後順序推進情節。該片采用回憶手法,首先對主人公的年齡進行敘述,然後隨著時間的推移展開青春故事的敘述。線性要求影片表達流暢,該片情節的轉折處理卻有些生硬,似乎為了推動情節而推動情節。例如,尤詠慈的家庭背景僅僅通過破碎的玻璃、旁人的話語便企圖快速塑造醉酒的父親,揭示女主角頻繁搬家的內幕,以推動男女主人公的第一次分離。但即便再次轉校,因為手機等交流手段的存在,這並不能成為一段愛情崩塌的唯一因素,這樣的單一原因無法說服觀眾,缺少值得推敲的可能性。如前文所言,《致青春》提供了可資借鑒的類型實踐,同質化的情節接踵而來:差生努力考上大學、三角戀、誤會的產生等,似乎成為每一部青春題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這會使受眾對於情節上產生審美疲勞,過於熟悉的套路與橋段致使影片缺乏驚喜與波瀾。

英國小說評論家福斯特提出了“扁形人物”與“圓形人物”的概念,其指出扁形人物就是將人物平麵化,而圓形人物則是具有多麵性的人物,人物較為複雜。與扁形人物相比,圓形人物能夠增加影片故事的深度,使影片人物的真實感大大提升,從而使故事內容更加生動和形象。遺憾的是,《你的婚禮》從深度——主要角色的刻畫,到廣度——配角人物的刻畫上,均無突破性建構,過於扁平化。

由於語言在性別建構的過程中起到極重要的作用,在男性為中心的社會中,“父權語言”彰顯其絕對權威,女性淪為沉默的他者,成為被言說的對象。該片的女主人公尤詠慈,在形象層麵,外表可用美麗而清純來概括,這恰恰是依照男性的喜好標準,塑造其高顏值和少女感。而在女主角的人設層麵,則簡單分類,更多的是為了推動周瀟齊從稚嫩走向成熟,缺乏真正的性格體現。

在涉及到其他群體的刻畫時,該片明顯帶有臉譜化特征,大大降低了對配角人物內心的關照。一方麵,影片將青春中的成年角色直接簡化為代表權威的工具人,提到老師就是嚴厲、教化的象征,家庭就是傷痛、規訓的代表。這種粗暴的剝離忽略了對主人公個體的性格形成、內部互動的深度探究,抹殺了在成長中成年角色的引導作用。另一方麵,常帆、張放等男主人公死黨的存在,更多在為情節服務,缺乏支線情節上的挖掘,沒有獨特的性格刻畫,無法給觀眾留下深刻印象。

青春電影並非單純呈現少女的情感和生活狀態,而是以此為載體,挖掘其在青年到成年的過渡期中自我意識的覺醒過程。但近年來青春電影中對角色的表達卻過於狹隘和模糊,其自我意識是迷失的。這體現在整部影片所傳達的唯愛至上的價值觀念上,在大學期間,即便尤詠慈已有男友,周瀟齊仍然苦苦追求;在工作階段,他為了女主角也不惜拋棄現女友與事業夢想。此時,道德觀已讓位於愛情,自我精神訴求也被矮化和狹隘化。埃裏克森提出,青少年時期作為兒童向成年過渡的階段,在生理和心理上都出現急劇變化,開始麵臨認同危機。青春電影以青少年為題材,觀影主體也多為青年,在長期的接觸過程中會對青少年起到潛移默化的涵化作用,影響其價值標準和行為規範。《你的婚禮》這種價值觀的傳達無助於青少年對於愛情形成真正的理解,很容易讓其陷入虛無的熒幕式愛情戲碼之中。

目前,國產青春電影多陷入票房高但評分低的發展困境。商業化、同質化的產出導致影片對於青春的真正思考缺位。在形象建構中,影片陷入某些角色固有的刻板印象中,缺少多層次、飽滿的人物塑造,進而對青少年受眾產生了一些錯誤的道德引導。在國產青春電影層出不窮的當下,影片創作應總結經驗,從當代青年的生存現狀出發,打破原有的類型化桎梏,勇敢承擔弘揚主流價值觀、發揮道德教化作用的責任。

文|林紹懿

編|肖洋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作者係湖南師範大學在校學生)

(該作品為2021年度“湘觀影”“光影鑄魂”“光影育人”影評征文比賽二等獎作品)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顶: 544踩: 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