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軍區情報處處長柴成文被召到北京時,他的任務還是準備去東德外交使團任職,中央組織部甚至請他幫助物色適合出國工作的德語翻譯。
6月30日夜,周恩來總理把柴成文召到中南海西花廳談話。在座的還有外交部副部長章漢夫、軍委情報部第一副部長劉誌堅。周恩來開門見山,“朝鮮打起來了,美國杜魯門政府不僅宣布派兵入侵朝鮮,侵略台灣,而且對進一步侵略亞洲作了全麵部署。他們把朝鮮問題同台灣問題連接在一起,同遠東問題連接在一起,所以我們需要派人同金日成同誌保持聯係。倪誌亮大使在武漢養病,一時去不成。你不要去柏林了,去平壤。”在征求柴成文的意見後,周恩來向他交代了具體任務。請柴成文帶幾個軍事幹部到朝鮮充當軍事觀察員,但不要以觀察組或聯絡組的名義,而是以中國駐朝鮮外交使團的名義進行工作。7月8日,柴成文以中國駐朝鮮大使館臨時代辦身份,率領參讚倪蔚庭、參讚薛宗華,一等秘書張恒業,武官朱光,副武官王大綱、副武官劉向文等人乘火車離開北京。10日,代表團到達平壤。下午5時金日成接見了柴成文一行。
金日成向代表團簡要介紹了戰況。當時的戰場形勢,對朝鮮人民軍十分有利。戰爭爆發第四天,即6月28日,人民軍攻克漢城,統一祖國的第一次戰役結束。6月30日發起第二次戰役,即水原戰役,當天即突破漢江防線,7月4日解放水原。在人民軍10個師中,有3個師是由中國人民解放軍第四野戰軍中的朝鮮族官兵組成的,加上蘇聯的裝備,戰鬥力很強。美國海、空軍的介入,甚至包括像添油一樣添上來的美24師,也無法遏止北朝鮮軍隊的淩厲攻勢。7月5日,人民軍在烏山與美國步兵第24師一個步兵營和一個炮兵營組成的史密斯先遣隊交火,並將其殲滅。令金日成不安的是美軍增援部隊越來越多,除已經登陸的美步兵24師、25師外,美裝甲坦克師-第1騎兵師也即將抵達。駐紮在日本的美國第8集團軍司令沃克中將被任命為駐韓美軍司令,統一指揮美軍和李承晚軍隊。當時,人民軍正在進行第三次戰役——大田戰役,力求在美軍基本兵力展開前,消滅大田一帶的敵人。
7月13日,金日成到前線指揮大田戰役。該役殲敵3萬多人,特別是重創美步兵24師,還俘虜了剛上任18天的少將師長威廉ⷨ🪥美國人堅信迪安已經陣亡,便迫不及待地給他授勳。讓美國人感到尷尬的是,1953年9月5日交換戰俘時,迪安將軍活著回到了美國。
從7月21日開始的第四次戰役,以李承晚“臨時首都”大丘為主要突擊方向。8月1日金日成再次到前線指揮戰事。8月8日,人民軍突破被美軍稱為“最後一道防線”的洛東江,20日戰役結束。金日成在回平壤後對柴成文說,一些部隊按蘇軍的平推打法,不敢大膽穿插,因而殲敵不多。實際上那時美軍已大批抵達,被壓縮在朝鮮西南海岸形成重兵集團,而北朝鮮軍隊的供應線不斷拉長,加上美空軍轟炸,供應已出現了困難,大規模殲敵的時機已經過去。
戰爭爆發一個多月,人民軍解放了90%的地區和92%的人口,似乎勝利在望。金日成決心在8月31日發動第五次戰役——釜山戰役,一舉解放全國。他並沒有意識到由於美國的介入,力量的天平正在向不利於北方的方向傾斜,戰場形勢已開始逆轉。
在金日成傾全力向對手猛擊的時候,麥克阿瑟找到了這位年輕統帥的破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