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華夏時報微博
華夏時報記者 王兆寰 北京報道
3月4日,A股正式進入“兩會時間”,軍工、半導體、等板塊再次爆發,三大股指出現分化;科創50指數上漲1.72%,北證50指數上漲3.24%。
據統計顯示,在主力資金淨流入行業排行中,軍工裝備流入24.66億元,半導體流入24.62億元,位居第一和第二;汽車零部件流入15.35億元,位居第三。
同時,在個股主力資金淨流入排行中,流入9.47億元,位居A股第一,和分別流入6.32億元和6.16億元,位居第二和第三。
最新報告指出,短期內市場將保持震蕩整固。隨著兩會召開以及三月末業績披露期的到來,政策和企業財報的關注將上升。
中期來看,需求回穩與供給收縮帶來的盈利改善與資金流入等中期環境沒有改變,資本市場的改革紅利也仍將持續,產業趨勢共識下,科技成長板塊仍為主線,從全球比較與選擇的角度來看,中國資產信心重估的中期趨勢預計也將延續。
軍工科技大幅反彈
3月4日,A股市場小幅震蕩,三大指數出現分化,截至收盤,滬指上漲0.22%,深成指上漲0.28%,創業板指下跌0.29%,北證50指數上漲3.24%,全市場超4000隻個股上漲。
其中,軍工板塊震蕩走強,、、、等個股漲停;半導體午後集體大漲,主要集中在Risc-V方向,、等收獲“20cm漲停板”;人形機器人板塊再度反彈走強,、、等個股漲停。
“隨著兩會的召開,以及中國對原產於美國的部分進口商品加征關稅的最新反應,短期內市場趨勢性下跌的可能性較低。”一位上市券商首席策略分析師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在他看來,3至4月的市場將逐漸進入檢驗業績基本麵階段,資金更傾向於尋找一些有政策支持和業績支撐的低位方向。同時,市場短期的快速回落釋放獲利盤,行業板塊的中期走勢會更健康,AI等科技領域的發展前景依然廣闊,調整過後會重新迎來新的機會。
該分析師直言:中期來看,在政策“穩”的大基調下,A股下行空間有限,投資者應避免盲目殺跌,利用回調優化持倉結構,聚焦業績與政策雙主線配置上。
華金證券最新報告指出,增量資金流入還有空間,春季行情未完。根據曆史經驗複盤,兩會前產業趨勢向上行業占優、兩會後政策導向型以及大消費行業占優。當前看,高景氣行業指向TMT、新能源、醫藥等成長性行業,政策導向型行業指向科技創新政策催化下的TMT、擴內需政策催化下的家電、汽車、消費電子等。
力挺科技股
可以看到,在農曆春節後,以DeepSeek為代表的科技股全麵引爆。證監會更是多次發文力挺。
2025年2月7日,證監會在資本市場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實施意見》中提出,全力支持優質科技型企業發行上市。
2025 年 2 月 24 日,證監會主席吳清也發表文章稱將支持具有新技術新業態的優質企業融資。
鴻風資產投資總監黃易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這些政策對於A股科技股將有長期深遠的積極影響,其一,拓寬完善優質科技型企業的上市渠道,有助於形成科技企業創業浪潮、引導一級市場投資優質科技企業風向,為A股提供更多的優質科技標的。
其二,有助於A股科技行業價值重估,提升整體估值水平;其三,有助於優質科技企業繼續加大研發,提升企業科研實力與競爭優勢,為業績增長奠定基礎,進而推動股價長期上漲。
黃易分析認為,近期科技股的崛起與2023年不同,目前有很強的基本麵因素,不僅僅是主題炒作。DeepSeek大模型的開源、算力成本大幅下降帶來全社會各行業需求的極大爆發,人形機器人關鍵部件的突破,支持科技行業發展的相關政策陸續出台,相關科技產業鏈開始進入景氣上升周期。
“科技板塊的牛市隻是剛剛開始,短線可能會有反複,有調整,但中長期的持續性是不容置疑的。”黃易直言。
融智投資基金經理夏風光在接受《華夏時報》記者采訪時表示,春節以來,外資大行不斷調高中國資產的評級,民營企業座談會後,科創成為全市場的共識,互聯網和科技企業強勢走高,由於龍頭股多在海外上市,所以海外資產走勢會更強一些。
夏風光進一步指出,隨著信心的逐步確立,整體估值的恢複,會逐漸向先進生產力製造、消費等方向傳遞,並進而影響到整個A股資產的修複,行情將會進一步的深化。
桓睿天澤總經理莫小城認為,投資的本質在於發掘長期優質的公司,而非過分聚焦於短期波動。當前市場的大方向已然清晰——A股正處於牛市初期。科技板塊依然可能是本輪行情的核心主線。即便短期內可能出現一定幅度的回調,但這恰恰是牛市初期的典型,在波動中逐步向上推進。
對於投資者而言,關鍵在於堅持持有那些真正被低估且具備長期確定性的優質公司,避免因短期市場波動而動搖。
“盡管AI與芯片等領域短期內仍可能是市場熱點,但需要警惕的是,AI行業目前尚處於發展初期階段。這意味著當前表現突出的企業未必能夠在未來持續領先,整個行業的競爭格局仍在不斷演變當中,因此很難找到具備極高長期確定性的投資標的。”莫小城如是說。
在他看來,相較之下,醫藥及消費領域則展現出更強的確定性。這些行業中存在不少既優質又相對被低估的公司,值得投資者給予更多關注。
3月市場如何布局
認為,市場有望延續震蕩上行的格局,但也麵臨著一些挑戰。從宏觀層麵來看,國內經濟數據的逐步改善將為市場提供基本麵支撐。政策麵上,兩會背景下,市場對於政策利好的預期不斷升溫,尤其是在消費刺激、科技創新支持等方麵,可能會有新的政策舉措出台,這將為相關板塊帶來新的機遇。
然而,市場也存在一些不確定性因素。海外市場的波動,特別是美股的走勢,可能會對 A 股市場情緒產生一定的影響。
當前市場糾結點在於戰術層麵AI相關主題是否進入兌現期,在東吳證券看來,近期盤中的調整隻是活躍資金再平衡,戰略層麵看,政策、估值、業績三重底已過,全年依舊保持對市場整體的樂觀態度。
安爵資產董事長劉岩認為,從中長期來看,科技產業的景氣度仍在提升,AI、半導體、人形機器人等領域的產業趨勢明確,後續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AI和芯片板塊的中長期邏輯依然清晰。
最新報告指出,預計3月的兩會在科技創新、供給側反內卷和需求側擴內需三大方麵均有推進。科技領域的產業政策可能會涉及“AI+”行動、機器人以及低空經濟;供給側的政策可能有四個方向,包括雙碳約束、采購提標、取消部分出口退稅以及鼓勵並購重組;需求側的政策總體包含完善社會保障、擴充消費補貼至服務業領域和穩住樓市股市。
展望春季,隨著政策在三大領域的推進和發力,信心修複將從科技領域逐步擴散到經濟領域,美國對華限製的加強或是市場在春季的最大一次挑戰,但也是信心全麵修複的試金石。
報告認為,中國的新賽道在萌芽,具備千億美金市值潛力的新核心資產在擴容,同時傳統賽道龍頭當中約有30%的公司陸續出現經營拐點;港股的行情還在早期,而前期相對滯漲的A股核心資產正加速出清,未來GARP策略或接力極致彈性策略,中國的核心資產有望迎來春天。
責任編輯:麻曉超 主編:夏申茶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