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文章網道德文章網

保險科技企業紮堆上市背後

來源:北京商報

進入2025年,保險科技、保險中介類公司再次掀起上市熱潮。近日,手回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手回集團”)第三次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擬在香港主板上市。手回集團並非個例,當前國內保險科技、中介公司IPO進程明顯提速。

雖然這些保險科技公司對於資本市場熱情不減,但從已上市的企業情況來看,也麵臨低估值、股價破發等情況。未來,保險科技公司如何在資本市場講好保險科技故事,有待時間檢驗。

上市潮起

今年以來,保險中介、保險科技領域的上市熱潮持續升溫,多家企業紛紛加速其IPO進程。

3月7日,“小雨傘”母公司手回集團第三次遞表港交所,聯席保薦人為及華泰國際。

除了手回集團,近期,白鴿在線也已向港交所主板提交上市申請。此外,將輕鬆籌業務剔除出上市主體後,輕鬆健康集團在1月末向港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中金公司和國際擔任聯席保薦人。同樣在1月末,汽車保險售後服務提供商青民數科美股IPO遞交申請。這家總部位於中國青島的公司計劃以每股4—6美元的價格發行150萬股股票,預計籌資800萬美元。

截至目前,有上市消息或動作的保險科技企業已達8家,都把目光鎖定在美股或港股。具體來說,擬赴美上市的有恒光控股、元保、i雲保、青民數科;遞表港交所的有手回集團、輕鬆健康集團、白鴿在線、圓心科技。綜合來看,這類機構大多持有保險中介牌照,麵向C端用戶銷售保險產品;或提供科技服務,為B端的保險公司進行業務賦能。

當前,保險市場進入深度分層階段,傳統代理人模式麵臨挑戰,而數字化、智能化的中介機構逐漸湧現,頭部企業紮堆上市背後,意在借助上市實現品牌背書、資金補充與市場擴張。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直言,當前國內消費者對保險產品的需求日益增長,推動了保險中介市場的快速擴張,促使更多企業尋求通過上市來融資擴大規模。此外,通過上市可以吸引國際資本,提升國際知名度,為未來的國際化布局打下基礎。

背後的壓力

保險科技企業選擇在這兩年密集上市,一方麵是順勢而為,另一方麵也有不得不為之的原因。

遙想2015年前後,保險科技領域迎著“互聯網+”的數字化浪潮在風口乘風而起,一批穿著保險科技外衣的平台崛起、壯大,獲得資本青睞。有行業報告提到,從2013年至2022年底,保險科技領域相關企業的投資交易數量累計達1300餘筆,涉及投資標的400餘家,熱點賽道以車險、保險銷售、健康險為主。

當前,互聯網保險市場逐步從增量市場過渡到存量市場,在激烈的競爭之下,在保險科技這條賽道上,已經形成特色的保險科技企業逐漸“上岸”,尚在虧損“燒錢”階段的企業獲得資本青睞的概率越來越小。CB Insights發布報告顯示,2023年保險科技行業投融資共46億美元,同比降低45%,投融資總額接近2018年水平。

一位保險中介業內人士告訴北京商報記者,保險科技企業融資越來越難,是因為資本市場的“熱錢”變成了“冷靜的錢”,投資機構不再隻看增長,而更關注盈利模式、現金流和可持續發展能力。過去幾年,部分保險科技公司依賴流量補貼和高額獲客成本來換取市場份額,但在資本寒冬下,這種模式顯然難以為繼。加上監管趨嚴,特別是對數據合規、產品銷售等方麵的嚴格要求,使得部分公司難以通過“講故事”來獲取投資。

站在資本的角度,其耐心不是無限期的,在合適的機會變現退出,才是風投的最終目的。當前保險股權交易市場已經處在“冰點”,保險科技企業成功被收購的案例寥寥無幾,上市退出或許是更好的變現選擇。

站在保險科技企業的角度,上市一方麵能獲得資金,另一方麵也能提升市場知名度,為邁向更廣闊的市場做準備。

強調科技成色

不同於傳統保險中介的“中間商”角色,目前正在IPO的保險科技機構更傾向於講“科技故事”,將“科技”作為通向資本市場的“通行證”。

如手回集團在招股文件中提到:“作為一家具有技術能力的知名保險服務提供商,我們成功推出了覆蓋保險業務主要流程的數字化解決方案。”

北京社科院副研究員王鵬直言,通過主打“科技牌”,保險中介機構和保險科技公司能夠提升自身的市場價值和吸引力,更容易獲得投資者的青睞。當前資本市場對於科技和創新型企業的關注度不斷提升,投資者更加青睞於具有科技含量的企業。

不過,保險科技機構上市難言輕鬆,A股至今仍未有“零”的突破,一些成功“上岸”港股、美股的企業也麵臨破發、估值低的情況。

如去年上市的致保科技的股價從發行時的4美元/股跌至1.31美元/股。王鵬對此表示,一方麵是因為業績不達預期,投資者在購買股票時,往往會對企業的未來業績有一定的預期。如果企業上市後的業績未能達到投資者的預期,可能會導致股價下跌;另一方麵也與估值過高有關,部分保險科技公司在上市時估值過高,未能反映其真實的盈利能力和市場價值,也可能導致股價在上市後回調並破發。

對於正在IPO的保險科技企業而言,想要獲得市場和投資者的認可,更為關鍵的是打造核心競爭力,而非單純“講故事”。正如前述業內人士分析,科技是保險行業的“價值放大器”,但絕不是“護身符”。保險本質上是風險管理的生意,科技的加入能夠提升精準定價、優化運營流程、降低獲客成本,並提升用戶體驗。

北京商報記者 李秀梅

赞(4)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道德文章網 » 保險科技企業紮堆上市背後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