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王炳照,以及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2007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教師資源
- 華東理工大學教育學考研資料和網課之類的,有哪些推薦嗎?
- 華中師範大學參考書目
- 中國教育史王炳照和劉培青的那個好
- 《教學相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 《中國古代書院》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Q1: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學院的教師資源
《北京師範大學》百度網盤資源免費下載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Q5poRNKMm-j_D5PnYmF04Q
?pwd=9z4y 提取碼: 9z4y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 北京師範 30講|北京師範大學《中國文學批評史》30講|北京師範大學《中國當代文學史》35講|北京師範大學《學前兒童語言教育》45講|北京師範大學《項目管理》30講|北京師範大學《微分幾何》53講|北京師範大學《圖論》60講|北京師範大學《統計學》46講|北京師範大學《稅收概論》46講|北京師範大學《審計學》34講|北京師範大學《民俗學》50講|北京師範大學《民間文學概論》44講|北京師範大學《經濟法》48講|北京師範大學《貨幣銀行學》42講 ⠠
Q2:華東理工大學教育學考研資料和網課之類的,有哪些推薦嗎?
關於華東理工大學教育學考研資料和網課之類的,有哪些推薦嗎?我的回答是:按著考試大綱指示的教材多加複習,再多多練習曆年真題,肯定考試是很有把握的。我的理由所述。
⠠第一,華東理工大學教育學考研,全日製學碩的招生目錄和方向有好幾項,包括:高等教育管理,高等工程教育研究,大學教育教學,院校研究,創新創業教育,教育技術研究等。每年年底全國統考,除了考政治,英語外,專業方麵就是要考查教育學基礎綜合。
⠠第二,教育學考研的全國大綱考查的主要包括,要求掌握相應的基本理論,並能運用理論去解決相應的教育實踐方麵的問題,要求係統掌握相關學科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基礎知識、基本概念,能夠靈活運用這些方法和相關概念理論去解決教育的現實問題,考查的內容包括,中國教育史,教育學原理、教育心理學,外國教育史等幾門教育學科基礎課程。
第三,關於備考的參考書,還是緊扣考試內容為範圍,來進行選擇複習資料較好,聚焦考試的參考書目,根據曆年考情來分析,以下的書目要重點去複習,《教育學》(第七版)是由王道俊、郭文安主編的,人民教育出版社,全國十二所重點師範大學聯合編寫:《教育學基礎》(3 版),介紹了當代教育學比較前沿的學術動態和知識,很多的命題焦點對這本書較為重視,但這本書不是所有章節都與考試相關,隻要重點關注與大綱中介紹到的知識點。還有以下書目:孫培青主編的《中國教育史》(第四版),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王炳照主編:《簡明中國教育史》(2007 年版),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中國教育史》這本書比較權威、是一本內容詳實和體係比較完善的中國教育史教材。除此之外,如有時間還可以將王炳照的《簡明中國教育史》作為補充讀物,如果沒有時間,重點複習《中國教育史》這一本。
第四,考教育學專業研究生,除了要多讀大綱的教材之外,還要把曆年的真題加以重點研究,真題要至少選近十年的真題,反複研練,達到熟練的程度,真題的重要性一定要多加重視,其重要性怎麽強調都不過分。
綜上所述,考華東理工大學教育學考研,隻要把上述的書目,仔細研究透徹,自己再多加以練習增強記 憶,通過初試,應該是較有勝算的。
Q3:華中師範大學參考書目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各專業初試科目及參考書目:
2022 131 地理科學學院 311 教育學專業基礎 311參考書教材∶
1.《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2.《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 《簡明中國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 《外國教育史章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6.《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7.《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2022 151 教育學部 311 教育學專業基礎 311參考書教材∶
1.《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2.《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
3. 《中國教育史》孫培青,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 《簡明中國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 《外國教育史章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6.《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7.《教育研究方法導論》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2022 112 教育信息技術學係 333 教育綜合 333教育綜合參考教材∶
1.《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3.《中國教育史》孫培青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簡明中國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外國教育史》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6.《外國教育史章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8.《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2 118 特殊教育學係 333 教育綜合 333教育綜合參考教材∶
1.《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3.《中國教育史》孫培青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簡明中國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外國教育史》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6.《外國教育史章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8.《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2 119 康複科學係 333 教育綜合 333教育綜合參考教材∶
1.《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3.《中國教育史》孫培青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簡明中國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外國教育史》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6.《外國教育史章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8.《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2 147 教育專業學位管理中心 333 教育綜合 333教育綜合參考教材∶
1.《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3.《中國教育史》孫培青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簡明中國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外國教育史》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6.《外國教育史章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8.《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2 152 教育管理學係 333 教育綜合 333教育綜合參考教材∶
1.《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3.《中國教育史》孫培青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簡明中國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外國教育史》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6.《外國教育史章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8.《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22 161 教師教育學院 333 教育綜合 333教育綜合參考教材∶
1.《教育學》王道俊、郭文安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
2.《教育學基礎》十二所重點師範合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3.《中國教育史》孫培青主編,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
4.《簡明中國教育史》王炳照等著,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5.《外國教育史》張斌賢主編,王晨副主編,教育科學出版社
6.《外國教育史章程》吳式穎,人民教育出版社
7.《教育心理學》張大均,人民教育出版社
8.《當代教育心理學》陳琦、劉儒德,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Q4:中國教育史王炳照和劉培青的那個好
個人感覺王先生搞的教育史更好一些。
孫先生當然也不錯。
王炳照先生已經去世了。可惜。
此外,浙大的田正平先生也不錯。
供您參考。
Q5:《教學相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
在平凡的學習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背過文言文吧?文言文是指用文章語言,而不是日常語言寫的文章。相信還是有很多人看不懂文言文,以下是我幫大家整理的《教學相長》文言文原文注釋翻譯,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作品簡介
《教學相長》是教與學相輔相成。出自於《禮記ⷥ蘣:“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原意是就教師自身的教與學而言。後引申為師生之間相互促進:一方麵教師的教導使學生得到發展;另方麵學生提出問題和要求,又促使教師繼續學習,不斷進步。
作品原文
雖有佳(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選自《禮記ⷥ蘣)
劍雖利,不厲不斷;材雖美,不學不高。雖有嘉肴①,不嚐不知其旨②;雖有善道③,不學不達其功。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不究④。不足,故自愧而勉;不究,故盡師而熟。由此觀之,則教學相長也。
(選自《韓詩外傳集釋》卷四)
作品注釋
1、【雖有嘉(佳)肴】即使有美好的菜肴,雖,即使;嘉,美好,肴,熟食為"肴“,指魚肉之類.
2、【弗食不知其旨也】不(親口)嚐嚐(就)不會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弗,不;旨,味道鮮美。
3、【至道】至高無上的道理,最好的道理。至,至極,最好;道,泛指道理.這裏指聖人之道。
4、【弗學】不學習
5、【善】好,美好
6、【是故學然後知不足】因此,學然後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是故,因此;知不足,知道(自己}有不足齡地方,
7、【教然後知困】教然後知道(自己)有理解不透的地方。教,此指教新人;知困.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
8、【自反】反躬自問,即自己反省自己。
9、【自強(qi玮g)】自我奮發進取:指自己更加孜孜不倦地學習。
10、【教學相長】教和學是互相促進的。指在教學過程中,教者老師和學者(學生相互促進各有長進。長,提高,促進。)
①。嘉肴:美好的菜肴。肴:熟的魚肉等。
②。旨:味道美。
③。雖:即使(有版本譯為:雖然)。
④。究:深。
作品譯文
即使有美味的菜肴,不吃,不會知道它的味道鮮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學,不會知道它的高妙。因此,(通過)學習然後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通過)教然後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知道(自己)有不足的地方,然後(才)能夠督促自己(進一步學習);知道(自己)有困惑不解的地方,然後才能夠自我奮發進取。所以說:教和學是互相促進、共同提高的。《兌命》說:教別人也是自己學習的一半。大概說的就是這個道理吧。
(選自《禮記ⷥ蘣)
劍刃雖然銳利,不磨就不能斬斷他物;人的資質雖然聰穎,不認真學習,就不能提高修養。雖然有美酒佳肴,不親口品嚐,就不能知道它們的味美;雖然有正確的道理,不努力學習,就不能通達它們的功用。所以說,通過學習,然後才會發現自己的不足;通過傳授,然後才知道自己研究不深。發現自己的不足,就會心愧而努力學習,知道自己的研究不深,就會遍天下求師而弄透事理。從這些看來,傳授與學習是相互促進的。
(選自《韓詩外傳集釋》卷三)
作品解釋
對於“教學相長”一詞的理解,學術界還存在爭議。
人們對“教學相長”的解釋主要有兩種:
其一是將其納入教學原則的範疇,認為“教學相長”一詞的主體是教師和學生兩者,依此而將其理解為“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可以相互促進”,如在毛禮銳、沈灌群主編的《中國教育通史》中就將其作為教學原則來解釋,認為這一原則“揭示了教與學之間相互製約、相互滲透,相互促進的.既矛盾而又統一的關係”。另外在王炳照等人編的《簡明中國教育史》中,也將其作為一條教學原則,指出“‘教學相長’深刻揭示了教與學之間的辯證關係:兩種相互依存,相互促進,‘學’因‘教’而日進,‘教’因‘學’而益深。”其二是認為“教學相長”是一條“教師自我提高的規律”,認為“教學相長”一詞的主體是教師,將“教學相長”理解為“教師施教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學習和提高的過程,即教師通過教而促進自身的學。
近些年來一些學者對這兩種解釋持質疑態度,如四川師範大學教師、西南大學博士劉秀峰認為“教學相長”所指的主體不是教師與學生兩者也不是教師一者。“教學相長”的主體應是學生,“教學相長”中的“教”不是指教師的“教”而是指學生的“仿效”,因此,“教學相長”指的是學生“效師而學”和“自覺而學”兩者對學生的成長具有相同的益處。因此,“教學相長”不是“教學原則”亦不是“教師成長規律”,而是學生的“學習規律”,強調學習者一方麵應自學、自修,另一方應“效師”、“效友”而學。“長”應為名詞的“益處”之意,而非動詞的“促進”之意。
應讀為ji㠯 xu㩠xi䁮g zh玮g,教:指傳授,學:指學習。長:是提高的意思。指師徒之間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共同提高。
教學相長論述時先以"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接著引出“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繼而又從教與學兩個方麵加以說明最後歸結出“教學相長”這個結論。
詳細解釋
【解釋】:教和學兩方麵互相影響和促進,教別人,也能增長自己的學問。
【出自】:《禮記ⷥ蘣:“是故學然後知不足,教然後知困。知不足然後能自反也,知困然後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
Q6:《中國古代書院》pdf下載在線閱讀全文,求百度網盤雲資源
《中國古代書院》(王炳照)電子書網盤下載免費在線閱讀
鏈接: https://pan.baidu.com/s/1U3j-RbnS8BnIFUJUSLgPPg
提取碼: kbxa
書名:中國古代書院
作者:王炳照
豆瓣評分:7.6
出版社:商務印書館
出版年份:1998-11
頁數:203
關於王炳照和王炳照等著:《簡明中國教育史》2007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王炳照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