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8省份GDP三季報出爐 重慶7次蟬聯增速第一|重慶|GDP|能源 ...
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楷書四大家是誰,以及楷書四大家是誰?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什麽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楷書四大家是誰
- 楷書四大家是哪四位
- 四大楷書書法家都是誰
- 楷書四大家都有誰
- 楷書四大家分別是誰
- 中國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是誰?個有哪些代表作品?
Q1:楷書四大家是誰
楷書,漢字的一種字體,也叫楷體、正楷、真書、正書。由隸書逐漸演變而來,更趨簡化,橫平豎直。那麽楷書四大家是誰呢?下麵由我為大家科普一下吧!
楷書四大家:唐-顏真卿,柳公權,歐陽洵 元-趙孟頫
簡介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別指是: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f甩(趙體)。
基本介紹
楷書又稱正書,或稱真書。其特點是:形體方正,筆畫平直,可作楷模,故名。張懷瓘《書斷》中已先談到過。在漢代也是“正體字”的別稱,六朝人仍習慣地用著它,例如羊欣《采》文,王僧虔《論書》韋誕傳中都雲∶“誕字仲將,京兆人,善楷書。”那是“八分楷法”的簡稱。到北宋才以之代替了正書之名,其內容顯然和古稱是不一樣的,名異實同和名同實異之例,大概有以上這些,這些概念不弄清楚,勢必至於把各方麵的其他問題也永遠混淆不清,一無是處。楷書是漢字書法中常見的一種字體。其字形較為正方,不像隸書寫成扁形。楷書仍是現代漢字手寫體的參考標準,也發展出另一種手寫體——鋼筆字。始於東漢。宋宣和書譜:“漢初有王次仲者,始以隸字作楷書”認為楷書是由古隸演變而成的。據傳:“孔子墓上,子貢植的一株楷樹,枝幹挺直而不屈曲。”楷書本筆畫簡爽,必須如楷樹之枝幹也。初期“楷書”,仍殘留極少的隸筆,結體略寬,橫畫長而直畫短,在傳世的魏晉帖中,如鍾繇的《宣示表》(左圖)、《薦季直表》、王羲之的《樂毅論》、《黃庭經》等,可為代表作。觀其特點,誠如翁方綱所說:“變隸書之波畫,加以點啄挑,仍存古隸之橫直”。
東晉以後,南北分裂,書法亦分為南北兩派。北派書體,帶著漢隸的遺型,筆法古拙勁正,而風格質樸方嚴,長於榜書,這就是所說的魏碑。南派書法,多疏放妍妙,長於尺牘。南北朝,因為地域差別,個人習性、書風迥然不同。北書剛強,南書蘊藉,各臻其妙,無分上下,而包世臣與康有為,卻極力推崇兩朝書,尤重北魏碑體。康氏舉十美,以強調魏碑的優點。
楷書
1~2厘米的為小楷(小字),5厘米以上的為大楷(大字),之間的為中楷。但這僅僅是籠統的分法,實際上出現過10厘米的小字和大到1.8米的大字。
小楷
小楷,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鍾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編輯本段歐體
人物簡介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人(今湖南長沙),唐朝著名書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們稱他為“歐陽率更”。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
,年近古稀的歐陽詢還在“宏文館”教授書法。歐陽詢早年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傳說他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還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一塊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3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愛好之深。後來他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時吸取了當地一些書家的長處,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字體飄揚”的“歐體”(也稱“率更體”)。
風格特點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司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麵俱備,八麵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歐陽詢楷書碑版多為中楷,主要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等。
用筆特點
歐陽詢書法用筆方整,略帶隸意,筆力剛勁,一絲不苟。清包世臣曾說:“歐字指法沉實,力貫毫端,八方充滿,更無假於外力。”就是說歐字強調指力,寫出的筆畫結實有力,骨氣內含,既不過分瘦勁,又不過分豐滿。每一筆畫都是增一分太長,減一分太短,輕重得體,長短適宜,恰到好處。歐字的用筆還講究筆畫中段的力度,一些橫畫看上去中段飽滿,得“中實”之趣;一些字的主筆都向外延伸,更顯中宮緊密,尤其是右半邊的豎畫,常向上作誇張延伸,顯示其超人的膽魄。這些都是歐字用筆的獨特之處。
代表作品
《九成宮醴泉銘》是歐陽詢的代表作之一。銘文由魏征撰,記載了唐太宗在九成宮避暑時發現湧泉的事。歐陽詢奉敕書。
此碑書法,高華莊重,法度森嚴,筆畫似方似圓,結構布置精嚴,上承下覆,左揖右讓,局部險勁而整體端莊,無一處紊亂,無一筆鬆塌。明陳繼儒曾謂:“此帖如深山至人,瘦硬清寒,而神氣充腴,能令王公屈膝,非他刻所可方駕也。”
原碑24行,1108字,由於年久風化,加之椎拓過多,斷損嚴重,後人又加以開鑿修補,以至筆畫鋒芒全失。傳世最佳拓本是明代李琪舊藏宋拓本,今藏北京故宮博物院。
Q2:楷書四大家是哪四位
楷書四大家是:唐初歐陽詢、盛唐顏真卿、唐朝柳公權、元朝趙孟頫。
1、歐陽詢(557-641)
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他的書法成就以楷書為最,筆力險峻,結構獨異,後人稱為“歐體”。
唐朝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2、顏真卿(709-785)
字清臣,京兆萬年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在書法史上,他是繼二王之後成就最高,影響最大的書法家。其書初學“草聖”張旭,初唐四家,後廣收博取,一變古法,反初唐書風,行以篆籀之筆,化瘦硬為豐腴雄渾,結體寬博而氣勢恢宏,骨力遒勁而氣概凜然。
唐朝顏真卿(顏體):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
3、柳公權(778-865)
字誠懸,唐朝京兆華原人,官至太子太師,世稱「柳少師」。後世以「顏筋柳骨」並稱他們,成為曆代書法的楷模。他的書法結體遒勁,而且字字嚴謹,一絲不苟。在字的特色上,以瘦勁著稱,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以行書和楷書最為精妙。
唐朝柳公權(柳體):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4、趙孟頫(1254-1322)
字子昂,號鬆雪,鬆雪道人,吳興(今浙江湖州)人。他善篆、隸、真、行、草書,尤以楷、行書著稱於世,《元史》本傳講,“孟頫篆籀分隸真行草無不冠絕古今,遂以書名天下”。元鮮於樞《困學齋集》稱:“子昂篆,隸、真、行、顛草為當代第一,小楷又為子昂諸書第一。”其書風遒媚、秀逸,結體嚴整、筆法圓熟、世稱“趙體”。
元朝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Q3:四大楷書書法家都是誰
楷書四大家:唐朝歐陽詢(歐體)、唐朝顏真卿(顏體)、唐朝柳公權(柳體)、元朝趙孟頫(趙體)。
代表作:
1、唐朝歐陽詢:其楷書法度嚴謹,筆力險峻,世稱“唐人楷書第一”,代表作《九成宮醴泉銘》。
2、唐朝顏真卿(顏體) :其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世稱“顏體”,代表作《顏勤禮碑》《顏氏家廟碑》《多寶塔碑》《麻姑仙壇記》。
3、唐朝柳公權(柳體) :其楷書清健遒勁,結體嚴謹,筆法精妙,筆力挺拔,世稱“柳體”,代表作《玄秘塔碑》和《神策軍碑》。
4、元朝趙孟頫:其楷書圓潤清秀,端正嚴謹,又不失行書之飄逸娟秀,世稱“趙體”,代表作《玄妙觀重修三門記》。
Q4:楷書四大家都有誰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他們分別是唐朝歐陽詢、唐朝顏真卿、唐朝柳公權、元代趙孟頫。
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們稱他為“歐陽率更”。
歐陽詢的書法由於熔鑄了漢隸和晉代楷書的特點,又參合了六朝碑書,可以說是廣采各家之長。歐陽詢書法風格上的主要特點是嚴謹工整、平正峭勁。字形雖稍長,但分間布白,整齊嚴謹,中宮緊密,主筆伸長,顯得氣勢奔放,有疏有密,四麵俱備,八麵玲瓏,氣韻生動,恰到好處。點畫配合,結構安排,則是平正中寓峭勁,字體大都向右擴展,但重心仍然十分穩固,無欹斜傾側之感,而得寓險於正之趣。
作品主要有《化度寺邕禪師塔銘》《虞恭公溫彥博碑》《皇甫誕碑》《九成宮醴泉銘》等。
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顏體”。
顏真卿在中國書法史上占有特殊地位,唯一能和大書法家王羲之互相抗衡,先後輝映的,就是顏真卿了。他的書法,以楷書為多而兼有行草。用楷書所寫之碑,端正勁美,氣勢雄厚。他生於楷書流行之際,與王羲之之典型相對,導開書法新風氣。
顏真卿現存的書法作品有:多寶塔碑,顏氏家廟碑,顏勤禮碑,麻姑仙壇記等。他和唐代另一位以楷書成名的書法家柳公權,被人合稱為“顏柳”。
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官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柳公權的楷書參有歐陽詢的筆法,往往將部分筆畫緊密穿插,使寬綽處特別開闊,筆畫細勁,棱角峻厲,雖用筆出自顏真卿,而與顏真卿的渾厚寬博不同,特別顯得英氣逼人。他的傳世書跡很多,影響較為突出的有《玄秘塔碑》《神策軍碑》《金剛經》等。
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鬆雪道人。是元代最顯赫的畫家,也是在當時、並在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的畫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
趙氏楷書中也有上乘之作,如《三門記》結體寬博深穩,運筆酣暢圓潤,最適合當字帖。趙氏傳世作品以行楷居多,大多用筆精到,結字嚴謹,如《赤壁賦》堪稱經典之作。
Q5:楷書四大家分別是誰
楷書四大家是:唐初歐陽詢、盛唐顏真卿、唐朝柳公權、元朝趙孟頫。
楷書四大家,是對書法史上以楷書著稱的四位書法家的合稱。也稱四大楷書,楷書四體,他們是:唐初歐陽詢、盛唐顏真卿、唐朝柳公權、元朝趙孟頫。
人物簡介
一、歐陽詢
歐陽詢,字信本,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曾任太子率更令,所以人們稱他為“歐陽率更”。在隋代歐陽詢的書法享有較高的聲譽,到了唐代,年近古稀的歐陽詢還在“宏文館”教授書法。
歐陽詢早年學習王羲之的書體,傳說他曾以重金購得王羲之教子習字用的《指歸圖》,日夜揣摹、刻苦鑽研。還有一次他跟虞世南外出,途中見到晉代書法家索靖寫的一塊碑石,竟席地而坐,在碑旁細心觀察描摹學習了3天,可見歐陽詢對書法愛好之深。
後來他又廣泛地學習北朝的碑版石刻,同時吸取了當地一些書家的長處,再融入隸書筆意,形成“剛健險勁,法度森嚴”的“歐體”(也稱“率更體”)。
二、顏真卿
顏真卿(709-785年),唐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祖籍唐琅琊臨沂(今山東臨沂)。字清臣。是中唐時期的書法創新代表人物,楷書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遭勁舒和,神彩飛動。他的書法,既有以往書風中了氣韻法度,又不為古法所束縛,突破了唐初的墨守成規,自成一幅,稱為“顏體”。
宋歐陽修評論說:“斯人忠義出於天性,故其字畫剛勁獨立,不襲前跡,挺然奇偉,有似其為人。宋朱長文《續書斷》中列其書法為神品。”並評說:“點如墜石,畫如夏雲,鉤如屈金,戈如發弩,縱橫有象,低昂有態,自羲、獻以來,未有如公者也。
三、柳公權
柳公權(778-865年),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耀州區)人。官至太子少師,故世稱“柳少師”。他初學王羲之並精研歐陽詢、顏真卿筆法,然後自成一家。所寫楷書,體勢勁媚,骨力道健。較之顏體,柳字則稍清瘦,故有“顏筋柳骨”之稱。穆宗嚐問柳公權用筆之法,公權答雲:“用筆在心,心正則筆正。”穆公為之動容,如其筆諫也。
宋朱長文《墨池編》中說:“公權正書及行楷,皆妙品之最,草不夫能。其法出於顏,而加以遒勁豐潤,自名家。”他初學王羲之筆法,以後遍閱近代書法,於是極力變右軍法,學習顏真卿,又溶會自己新意,使他的字避免了橫細豎粗的態勢,而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後世學書者不少以柳字為楷模。
四、趙孟頫
趙孟頫(1254-1322),字子昂,號鬆雪道人。是元代最顯赫的畫家,也是在當時、並在後世產生了廣泛的影響的畫家。宋太祖子秦王德芳的後裔。宋滅亡後,歸故鄉閑居,後來奉元世祖征召,曆仕五朝,官至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封魏國公,諡文敏。擅長篆、隸、楷、行、草各體、冠絕古今。著有《鬆雪齋集》。
他是趙宋一個沒落貴族,後來與元朝合作。趙孟頫等二十餘人是至1287年(元二十四年)第一批被征召,其後,屢次征召江南士大夫,也有通過趙孟頫而求得利祿職位的。趙孟頫受到元代皇帝的寵愛,“榮際五朝,名滿四海”,官至翰林學士,藝術上成為元代文人畫的領袖人物。
Q6:中國書法史上的楷書四大家是誰?個有哪些代表作品?
唐朝的歐陽詢、唐朝的顏真卿、唐朝的柳公權、元朝的趙孟頫。
1、歐陽詢
歐陽詢(557年一641年),字信本,漢族,唐朝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人,唐朝著名書法家,官員,楷書四大家之一。
南梁征南大將軍歐陽頠之孫,南陳左衛將軍歐陽紇之子,南朝梁太平二年(公元557年)出生於衡州(今湖南衡陽),祖籍潭州臨湘(今湖南長沙)。
歐陽詢與同代的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三位並稱初唐四大家。因其子歐陽通亦通善書法,故其又稱“大歐”。
他與虞世南俱以書法馳名初唐,並稱“歐虞”,後人以其書於平正中見險絕,最便於初學者,號為“歐體”。
代表作楷書有《九成宮醴泉銘》、《皇甫誕碑》、《化度寺碑》,行書有《仲尼夢奠帖》、《行書千字文》。
2、顏真卿
顏真卿(709年-784年8月23日),字清臣,小名羨門子,別號應方,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 ,祖籍琅玡臨沂(今山東臨沂)。唐朝名臣、書法家,秘書監顏師古五世從孫 、司徒顏杲卿從弟。
開元二十二年(734年),顏真卿登進士第,曆任監察禦史、殿中侍禦史。後因得罪權臣楊國忠,被貶為平原太守,世稱“顏平原”。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率義軍對抗叛軍。後至鳳翔,被授為憲部尚書。唐代宗時官至吏部尚書、太子太師,封魯郡公,人稱“顏魯公”。
興元元年(784年),被派遣曉諭叛將李希烈,凜然拒賊,終被縊殺。他遇害後,嗣曹王李皋及三軍將士皆為之痛哭。追贈司徒,諡號“文忠”。
代表作有《多寶塔碑》《勸學詩》《顏勤禮碑》《祭侄文稿》等。
3、柳公權
柳公權(778年-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銅川市耀州區)人。唐朝中期著名書法家、詩人,兵部尚書柳公綽之弟。
柳公權二十九歲時進士及第,早年曾任秘書省校書郎,並入李聽幕府。於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書,長在朝中。
共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稱“柳少師”。鹹通六年(865年),柳公權去世,年八十八。獲贈太子太師。
柳公權的書法以楷書著稱,初學王羲之,後來遍觀唐代名家書法,吸取了顏真卿、歐陽詢之長,溶匯新意,自創獨樹一幟的“柳體”,以骨力勁健見長,後世有“顏筋柳骨”的美譽。
與顏真卿齊名,人稱“顏柳”,又與歐陽詢、顏真卿、趙孟頫並稱“楷書四大家”。
代表作有《伏審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
4、趙孟頫
趙孟頫(fǔ)(1254年10月20日 -1322年7月30日),字子昂,漢族,號鬆雪道人,又號水晶宮道人、鷗波,中年曾署孟俯。
浙江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南宋末至元初著名書法家、畫家、詩人,宋太祖趙匡胤十一世孫、秦王趙德芳嫡派子孫。
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趙孟頫被行台侍禦史程钜夫舉薦,受元世祖忽必烈的禮敬,曆任集賢直學士、濟南路總管府事、江浙等處儒學提舉、翰林侍讀學士等職。
累官翰林學士承旨、榮祿大夫。晚年逐漸隱退,後借病乞歸。至治二年(1322年),趙孟頫逝世,年六十九。
代表作有《鬆雪齋文集》《秋郊飲馬圖》《秀石疏林圖》《鬆石老子圖》等。
擴展資料:
四大家的字體:
1、歐體
歐體是唐代大書法家歐陽詢創作的一種楷書字體,其特點是方圓兼施,以方為主,點畫勁挺,筆力凝聚。既欹側險峻,又嚴謹工整。欹側中保持穩健,緊湊中不失疏朗。
2、顏體
唐書法家顏真卿的字體風格。其書法初學 褚遂良 ,後學張旭筆法,正楷端莊雄偉,氣勢開張;行書遒勁鬱勃。古法為之一變,世稱“顏體”。
3、柳體
柳體取勻衡瘦硬,追魏碑斬釘截鐵勢,點畫爽利挺秀,骨力遒勁,結體嚴緊。“書貴瘦硬方通神”他的楷書,較之顏體,則稍均勻瘦硬,故有「顏筋柳骨」之稱。
4、趙體
字形趨扁方,趙體筆畫圓秀,間架則方正。
趙體撇畫,捺畫,以及橫比較舒展,字勢橫展。借用行書,有的字介於行楷之間,顯得流美動人。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楷書四大家
關於楷書四大家是誰和楷書四大家是誰?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什麽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楷書四大家是誰的詳細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