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綺瑤

A股曆史上的大行情往往離不開國內的產業變遷,敏銳捕捉到產業趨勢的基金經理大多獲得了時代的饋贈。這一次,在中國必然不會缺席的AI變革麵前,基金經理們又將如何把握時代機遇
◎記者 朱妍
2022年冬,ChatGPT的上線刷新了世人對人工智能的認知。兩年多過去,開始從概念走向量產,當特斯拉Optimus在工廠“幹活”的時候,中國宇樹科技的人形機器人亮相春晚,DeepSeek更是以低算力及高性能直擊AI平權,為中國乃至世界的人工智能產業打開了發展空間。
迅猛推進的產業進程拓寬了資本市場的想象邊界。2025年伊始,權益市場出現罕見一幕:不到兩個月的時間,多隻重倉人形機器人的基金以淨值超40%的業績領漲,部分產品先行於2023年提早布局。
A股曆史上的大行情往往離不開國內的產業變遷。從較早的城鎮化浪潮、移動互聯網變革,到最近十年的消費升級、新能源產業爆發,敏銳捕捉到產業趨勢的基金經理大多獲得了時代的饋贈。這一次,在中國必然不會缺席的AI變革麵前,基金經理們又將如何把握時代發展機遇?
“時代的齒輪”開始轉動
隨著AI大模型的迅速發展以及海內外產業的共振,人形機器人站在了量產的關鍵節點,重塑人類生產力方式的變革之門或已開啟。
“最初聽馬斯克說人形機器人未來可能有100億台到200億台的需求量,甚至會高於世界人口時,我覺得特別離譜。但當他準備量產人形機器人Optimus後,我覺得這一切又不是天方夜譚了。”浦銀安盛高端裝備基金經理李浩玄如此描述自己心態的變化。
有關人形機器人產業的利好紛至遝來。1月末,海外市場上特斯拉更新的人形機器人量產指引顯示,2025年的目標是生產1萬台機器人,到2026年每月產能達到1萬台,到2027年每月產能達到10萬台。
國內,宇樹科技人形機器人亮相蛇年春晚,中國人形機器人的整機廠也紛紛入局。同時,爆火的DeepSeek有望實現大模型平權,打破了部分投資者原先對相關產業壁壘的預想,按下了產業化的“加速鍵”。
Choice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以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AI行業引領新一輪上漲行情。截至2月20日,東財人形機器人指數大漲近30%,多隻重倉相關公司的基金淨值漲逾40%,最高的漲幅超60%。
中航趨勢領航基金經理王森認為,這輪AI浪潮所帶來的時代紅利,其廣度與深度前所未有。未來AI不僅會向醫療、教育、金融、製造、娛樂業等行業滲透,全麵重塑行業格局,而且會對生產力、生產關係進行根本性的變革。
回顧曆史,公募基金每輪業績出彩都和產業變遷息息相關。2007年,上證指數觸及6124點離不開中國城鎮化進程的加速,順周期行業為基金業績顯著加分;2015年,在由移動互聯網浪潮掀起的投資熱中,基金加碼TMT行業,實現大豐收;隨後興起的消費升級,帶動白酒、家電等行業的爆發,消費主題基金表現亮眼;在2019年興起的新能源產業發展過程中,公募基金在新能源景氣投資方麵也是能人輩出。
“時代的齒輪”再次轉動。2025年,被市場人士譽為“機器人量產元年”,從技術進步到商業應用,擁有巨大想象空間的行業開始起步,科幻電影裏天馬行空的AI時代慢慢走向現實。對此,不少基金經理已提前出手,迎接這場產業變革。
在“大貝塔”下提前布局
機會總是眷顧有準備的人。
“2022年,我們首次觀察到人形機器人的產業萌芽,並在被認為是‘大模型元年’的2023年確認了這一產業趨勢。隨即,我們開始布局相關產品,並在2024年初成立了專注於投資人形機器人的浦銀安盛高端裝備混合基金。”李浩玄說。
2024年四季報顯示,今年以來多隻淨值漲幅靠前的基金,均先人一步捕捉到機器人產業“從零到一”階段的機會。以華富科技動能混合為例,2023年四季度末,其基金經理沈成已將大部分倉位轉向人形機器人板塊,至今策略未出現根本的調整。
“未來5至10年,是人形機器人的高速爆發期。我們從未見過一個有如此高上限且有如此陡峭成長曲線的行業。”李浩玄說,科技投資最重要的就是要找到空間足夠大且有確定性增長的產業。同時,還需提早布局,因為科技發展迅速,慢一步就可能錯失良機。
產業變遷帶來的機會,不會均分給每個發現“貝塔”的人。
王森表示,時代紅利和產業大趨勢這類貝塔因素,對基金經理發揮主動投資優勢至關重要。在明確的產業大趨勢中,行業整體向上的力量為基金業績提供了有力支撐。正如2019年至2021年的新能源行情,選對賽道就有了獲取收益的基礎。然而,基金經理若想脫穎而出,必須在把握貝塔的基礎上,挑選出在行業中具有核心競爭力、成長潛力大的企業,將行業貝塔帶來的機會進一步放大。
不僅如此,沈成認為,未來空間大且處於“從零到一”發展階段的產業,上漲曲線往往是非線性的。因此,可能出現股價大幅回調甚至腰斬,而後再漲數倍的情況。當然,每次調整的底部會比上一波的底部高,這是因為產業早期階段的潛在發展空間很大,提供了足夠大的遠期收益率預期。
“身處AI變革中的最大感觸就是矛盾。”李浩玄說,這種矛盾包括如何連接終極的“美好願景”和當前的實際投資、如何平衡長期增長空間和短期市場波動、如何權衡收益與風險。這都需要基金經理時刻去思考、權衡、判斷,並作出調整。
捕捉政策與產業共振帶來的機遇
麵對這場革命性的AI浪潮,中國自然不會缺席。在國內政策與產業的雙輪驅動下,有基金經理大膽表示,AI領域最看好機器人,未來隨著國內產業的發展,A股機器人行業不僅可能複製當年的新能源行情,甚至有望超越。
“在全球競爭格局下,AI已經成為各國爭奪科技製高點的關鍵領域之一。掌握AI先進技術的國家,在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國際競爭力等方麵都將占據優勢。”王森說。
業內人士認為,在政策的支持,以及本土商業模式和技術實力提升的加持下,A股相關領域的投資機會有望持續湧現。
泰信中小盤精選基金經理董季周認為,DeepSeek的橫空出世代表了中國在AI產業上的技術革新和突破,重塑了產業的技術標準和競爭格局。這在帶動國內AI產業鏈發展的同時,也提振了國人對科技投資的信心。今年以來相關板塊的上漲,不再是對海外市場的單純映射,更是對中國科技股的一場價值重估。
鵬華碳中和主題基金經理閆思倩在近期的一次路演中,談到了中國機器人產業的“靈魂三問”:能不能再彎道超車?還會有極高的估值嗎?宏大敘事還有嗎?
在她看來,華為現已聯合發布了機器人,而華為的速度和賽力斯的執行力,在電動車無人駕駛領域已得到證明。同時,中國的DeepSeek帶來了算力平權,也將帶來智能駕駛平權以及“機器人+”。
“AI的核心領域是機器人,機器人是AI+中具有萬億元想象空間的產業,大發展才剛剛開始。”閆思倩說。
声明:本站所有文章资源内容,如无特殊说明或标注,均为采集网络资源。如若本站内容侵犯了原著者的合法权益,可联系本站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