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十大宦官(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中國十大宦官(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宦官,又稱太監,是中國古代專供皇帝及其家族役使的奴仆。宦官在先秦和西漢時期並非全是閹人,自東漢開始,宦官則全由閹人擔任。在曆史上宦官的地位比較特殊,當君權旁落的時候,皇帝會依靠最信任的宦官奪回權力。因此曆朝曆代的許多宦官身居高位,甚至獨攬朝政廢立皇帝,而也有少數宦官始終不忘初心,為國家做出貢獻!那麽今天我們就來捋一捋中國曆史上名氣最大的十大宦官!

注:本文排名非正式的排名,僅供閱讀。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十、魏忠賢(1568年-1627年12月11日),字完吾,北直隸肅寧(今河北滄州肅寧縣)人,漢族,明朝末期宦官。自宮後改姓名叫李進忠,由才人王氏複姓,出任秉筆太監後,改回原姓,皇帝賜名為魏忠賢。明熹宗時期,出任司禮秉筆太監,極受寵信,被稱為“九千九百歲”,排除異己,專斷國政,以致人們“隻知有忠賢,而不知有皇上”。

朱由檢繼位後,打擊懲治閹黨,治魏忠賢十大罪,命逮捕法辦,自縊而亡,其餘黨亦被肅清。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九、張讓(?-公元189年),東漢宦官,十常侍之一,潁川(今河南禹縣)人。漢桓帝、漢靈帝時,曆為小黃門、中常侍、列侯等職。在職時以驕縱貪婪見稱。中平六年,何進謀誅宦官,事情泄露後,何進被張讓和趙忠等殺死。不久袁紹捕殺宦官,張讓投河自盡。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八、安德海(1844年-1869年),清末宦官,直隸南皮(河北省南皮縣)人。他在八九歲時淨身,進宮後在鹹豐帝身邊為禦前太監。由於安德海聰明伶俐,善於奉承,他很快就得到了鹹豐帝和那拉氏的好感。鹹豐死後安德海成為慈禧心腹,幹預朝政,打壓恭親王等。同治八年,他奉慈禧之命,到江南采辦服飾,走到山東地方,被巡撫丁寶楨擒獲處決。

安德海成了總管大太監後,開始妄想幹預起朝政。安德海深知,兩宮皇太後都是女流,

深居宮中,他有辦法應付。而恭親王奕訢本是鹹豐帝的胞弟,政變後又當上了議政王,掌握了軍機處和總理衙門的大權,是一個有真正實權的人物,是自己專橫跋扈的大障礙,必須設法搬掉這塊攔路石。於是,他經常在慈禧太後麵前說奕訢的壞話,而慈禧也正想解除奕訢手中的權力。到了同治四年三月,在安德海的密謀下,慈禧借用一個禦史彈劾奕訢的機會,發動突然襲擊,親手寫詔書,以“雖無實據,事出有因”的罪名,革去奕訢的議政王和一切差使,不淮幹預一切公事。一個月後,又以奕訢“深自引咎,頗知愧悔”為由,下令讓奕訢“仍在軍機大臣上行走,無庸複議政名目”。慈禧在這一反一複之間,既輕而易舉地革去了“議政王”的名位和權力,又繼續使用了奕訢,掃除了對自己的威脅。

安德海得逞之後,又玩弄種種伎倆,以功名利祿為釣餌,培植黨羽,廣交朝臣,一時間安德海門庭若市,權傾朝野。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七、劉瑾(1451—1510)本姓談,陝西興平人,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後淨身入宮當了太監,於是改姓劉。孝宗時,犯死罪,得免。後侍奉太子朱厚燳,即後來的明武宗。他善於察言觀色,隨機應變,深受信任。太子繼位後,他數次升遷,爬上司禮監掌印太監的寶座。明武宗時的太監,從正德元年到五年,操縱朝政,是明代擅權亂政最嚴重的權宦之一,當時即有“立的皇帝”之稱。劉瑾的貪婪專權給國家和人民帶來了無窮災難。安化王趁機於1510年4月發動叛亂。由於不得人心,叛亂很快被平定。太監張永利用獻俘之機,向武宗揭露了劉瑾的罪狀。劉瑾伏誅,結束了其罪惡的一生。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六、童貫(1054年—1126年),字道夫(一作道輔),開封人,北宋權宦,“六賊”之一,性巧媚。初任供奉官,在杭州為徽宗搜括書畫奇巧,助蔡京為相,京薦其為西北監軍,領樞密院事,掌兵權二十年,權傾內外;時稱蔡京為“公相”,稱他為“媼相”;宣和四年,攻遼失敗,乞金兵代取燕京,以百萬貫贖燕京等空城而回,侈言恢複之功。

宣和七年(1125年),金兵南下,他由太原逃至開封,隨徽宗南逃。宋欽宗即位,童貫被處死。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五、趙高(?-前207),中國秦朝二世皇帝時丞相,著名宦官(一說並非宦官)。趙高本為秦國宗室遠親(一說趙國宗室遠親),入秦宮為宦官(一說趙高為“宦官”乃後世曲解),任中車府令,兼行符璽令事,“管事二十餘年”。秦始皇死後,趙高發動沙丘政變,他與丞相李斯合謀偽造詔書,逼秦始皇長子扶蘇自殺,另立始皇幼子胡亥為帝,是為秦二世,並自任郎中令。他在任職期間獨攬大權,結黨營私,征役更加繁重,行政更加苛暴。公元前208年又設計害死李斯,繼之為秦朝丞相。第三年他迫秦二世自殺, 另立子嬰(秦始皇大兒子扶蘇的兒子)為秦王。不久被子嬰設計殺掉,誅夷三族。

趙高從一名宦官起家,依仗著秦二世胡亥對他的寵信,把秦朝的暴虐色政推向了頂峰,從而加速了它的滅亡。故陸賈歎曰:“秦任刑法不變,卒滅趙氏(指秦朝滅亡)”而《戰國策》的編者劉向更是直言不諱:“秦信同姓(即宗室,這裏指趙高)以王,至其衰也,非易同姓也,而身死國亡。故王者之治天下在於行法,不在於信同姓。”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四、高力士(684年—762年),原名馮元一,中國古代唐朝宦官,曾任驃騎大將軍,封爵齊國公。高力士年幼入宮,被高延福收為養子,故而改名。高力士曾協助玄宗平定韋後之亂,所以深得唐玄宗信任,他也對唐玄宗忠心耿耿,被譽為“千古賢宦第一人”。寶應元年(762年)三月,得知李隆基已經駕崩,高力士北望號啕痛哭,吐血而死。追贈揚州大都督。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三、蔡倫,字敬仲,東漢桂陽郡人,東漢著名宦官。漢明帝永平末年入宮給事,章和二年,蔡倫因有功於太後而升為中常侍,蔡倫又以位尊九卿之身兼任尚方令。

蔡倫總結以往人們的造紙經驗革新造紙工藝,終於製成了“蔡侯紙”。元興元年(公元105年)奏報朝廷,漢和帝下令推廣他的造紙法。建光元年(公元121年),因權力鬥爭自殺身亡。

蔡倫的造紙術被列為中國古代“四大發明”,對人類文化的傳播和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傑出的貢獻,千百年來備受人們的尊崇。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二、司馬遷(約前145~前90年),卒於公元前90年,55歲終。字子長,我國西漢偉大的史學家、文學家,思想家,漢武帝時任郎中、太史令、中書令,所著《史記》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他撰寫的《史記》被認為是中國史書的'典範,因此後世尊稱他稱為史遷、太史公。司馬遷是西漢夏陽龍門人。所以司馬遷自稱“遷生龍門”。

中國曆史上的十大宦官


一、鄭和,1371年生於雲南昆陽州(今昆明晉寧縣)一個信奉伊斯蘭教的回族家庭,原名馬和,小字三保(後又稱三寶),十一歲時被俘進宮,後當朱元璋四子燕王朱棣的近侍。朱棣登基,念他有勇有謀,屢立奇功,便賜姓“鄭”,改稱鄭和,並提拔為內宮太監。鄭和於永樂三年(1405年7月11日)率領龐大船隊首次出使西洋。在漫長的28年間,鄭和船隊曆經亞非三十餘國,涉十萬餘裏,與各國建立了政治、經濟、文化的聯係,完成了七下西洋的偉大曆史壯舉。鄭和在第七次下西洋時不幸於古裏(今印度南部西海岸和科澤科德)病逝。



蜘蛛池搭建飞机@seochaoren
文章版权声明:除非注明,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或复制请以超链接形式并注明出处。

发表评论

快捷回复:表情: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1人围观)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