芯源微籌劃易主,大股東欲“清倉”離場
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來源:證券之星
3月10日晚間,(688037.SH)接盤方就此揭曉。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方華創”)正在謀求公司的控製權。
證券之星注意到,公司本次控製權擬變更的背後,是公司昔日的第一大股東欲套現超16億元“清倉”離場的結果。此外,公司還接連遭遇了其他股東及高管的密集減持。
芯源微近年來業績增速明顯放緩,到了2024年,公司的營收增速降至個位數,而期間費用的走高對公司盈利能力造成影響,歸母淨利潤出現下滑。不僅如此,公司對政府補助的依賴有所加重,其扣非更是慘遭“腰斬”。
01.⠥方華創豪擲逾16億接手
公告顯示,芯源微持股5%以上的股東沈陽先進製造技術產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先進製造”)擬將其持有的1906.49萬股公司股份以88.48元/股的價格轉讓給北方華創,占公司總股本的9.49%,交易金額為16.87億元。同時,北方華創將通過參與公開掛牌競買等方式繼續增持芯源微股份並取得對公司的控製權。
此次收購方北方華創為國內集成電路高端工藝裝備的先進企業,主營半導體裝備、真空及鋰電裝備、精密元器件業務。對於此次收購,北方華創方表示,雙方同屬集成電路裝備行業,但產品布局有所不同,具有互補性,有利於雙方協同效應的發揮。

證券之星注意到,在本次易主前,芯源微已長達11年處於無實控人狀態。這背後主要與公司大股東先進製造的股權變動有關。
公開資料顯示,芯源微於2019年上市,公司前身沈陽芯源微電子設備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芯源有限”)成立於2002年12月。彼時,公司的第一大股東為先進製造,持股比例為71.43%的股權,而中國科學院沈陽自動化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沈自所”)通過控股先進製造,成為芯源有限實控人。
2003年6月,由於先進製造增資擴股,中科院沈自所持有先進製造股權由88.24%減至40.54%,先進製造由中科院沈自所控股企業變更為參股企業,芯源有限就此變更為無實控人狀態。2010年8月,先進製造控製權發生變更,成為鄭廣文所控製的企業,芯源有限的實控人也隨之變更為鄭廣文。
隨後在2013年8月,先進製造將其所持芯源有限26.27%股權直接轉讓給中科院沈自所,使得先進製造持有芯源有限股權比例減至35.86%。鄭廣文通過先進製造持有芯源有限股權比例未超過50%,且不能控製芯源有限半數以上的董事會席位。
自此,芯源有限再度變更為無實控人狀態。截至2024年9月末,芯源微前三大股東分別為科發實業、先進製造、中科天盛,分別持股10.61%、9.49%、8.61%,公司股權較為分散,無單一股東通過直接或間接的方式持有公司股權比例或控製其表決權超過 30%的情形。

02.⠩稂ᦝ高管輪番減持
證券之星注意到,本次權益變動後,先進製造不再持有芯源微股份。
實際上,2024年以前,先進製造一直是芯源微的第一大股東,在不斷減持套現之下,其最終於去年1月失去第一大股東的地位。
2022年12月,先進製造通過詢價轉讓的方式減持公司股份,並最終以153.94元/股的價格詢價轉讓271.26萬股股份,套現4.18億元。
隨後在2023年3月,先進製造以大宗交易方式減持其所持芯源微87.04萬股股份,套現1.7億元。2024年1月及7月,先進製造分別以121.59元/股、64.72元/股的價格轉讓芯源微137.89萬股、200.4萬股,分別套現1.68億元、1.3億元。
此次北方華創以88.48元/股的價格受讓先進製造所持芯源微9.49%股份,先進製造將套現16.87億元。經計算,先進製造五次減持共套現42.6億元。
證券之星注意到,芯源微的另一大股東也在計劃清倉離場。
芯源微3月10日晚同步公告,公司持股5%以上股東沈陽中科天盛自動化技術有限公司(簡稱“中科天盛”)擬協議轉讓所持公司的全部股份1689.98萬股,占公司總股本的8.41%。本次股份轉讓完成後,中科天盛將不再持有公司股份。

在本次協議轉讓前,中科天盛也曾在2023年兩次減持公司股份,累計減持262.5萬股股份,合計套現4.75億元。
除此之外,芯源微的高管成員宗潤福、李風莉、顧永田、陳興隆曾在2022年集體性減持公司股份,合計轉讓公司股份的總數為68.54萬股,共套現1.06億元。其中,宗潤福為公司董事長、總經理,陳興隆為公司董事、副總經理、首席技術官,李風莉擔任公司副總經理、董秘,顧永田擔任公司副總經理。
2024年以來,上述部分高管的減持動作仍在持續。其中,宗潤福在2024年9月30日減持30萬股股份,套現2435.38萬元;顧永田則在9月27日至30日累計減持4.56萬股股份,共套現332.27萬元。
03.⠨訵𐩫侵蝕利潤
據悉,芯源微主要從事半導體專用設備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產品包括光刻工序塗膠顯影設備(塗膠/顯影機、噴膠機)和單片式濕法設備(清洗機、去膠機、濕法刻蝕機)等。
證券之星注意到,自2022年起,公司的業績增速有所放緩,到了2024年,其營收增速已降至個位數,而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則出現負增長。業績快報顯示,2024年,公司實現營收17.7億元,同比微增3.09%;實現歸母淨利潤為2.11億元,同比下滑15.85%,出現增收不增利的情況。

進一步研究發現,芯源微的光刻工序塗膠顯影設備和單片濕法設備兩大產品線的收入增速均呈放緩態勢。據往年財報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公司塗膠顯影營收增速分別為114.4%、49.55%、40.8%;單片濕法設備的增速分別為280.56%、89.91%、9.09%。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3月,公司發布了戰略新產品前道化學清洗機,被外界視為由前道物理清洗領域成功跨入前道化學清洗領域的重要一步。同時,公司對該產品寄予厚望,稱其有望在未來成為公司業績的重要增長點。
不過,公司業績快報提到該產品的進展情況為“客戶端導入順利”,這意味著新產品處於商業化推廣的初期布局階段,尚未形成大規模銷售,帶來的業績增量尚是未知數。
從利潤端來看,2024年,芯源微迎來近5年來歸母淨利潤首降,公司將下滑原因歸於“持續加大研發投入”。
據了解,2024年以來,公司圍繞前道Track、前道化學清洗、後道先進封裝等領域持續加大研發投入,研發支出同比大幅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研發費用同比增長57.77%,為1.92億元。
同時,受員工人數增長、股份支付分攤等因素的影響,公司的管理費用、銷售費用同比大幅增加。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的上述兩項費用分別為1.59億元、1.23億元,分別同比增長47.91%、29.01%。
證券之星注意到,近年來,芯源微來自政府補助金額呈逐年增長的趨勢。2022年及2023年,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分別為1953.97萬元、6390.23萬元,占各期歸母淨利潤的比重分別為10%、26%。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為7537.95萬元,占歸母淨利潤的比例高達72%。也正因如此,公司在2024年全年的扣非淨利潤為0.82億元,同比下滑56.32%,慘遭“腰斬”。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