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就地位
勃拉姆斯是德國音樂史上最後一個有重大影響的古典作曲家,被視為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時期的“複古”者。他是創作與演奏並重的作曲家。但他沒有進過音樂學校,靠他自己的勤奮好學、他的卓越才能和對自己所獻身的事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覺悟。他的成熟的作品證明了他掌握著登峰造極的藝術技巧和才華。他的作品兼有古典法和浪漫精神,極少采用標題,交響作品中模仿貝多芬的氣勢宏大,然而筆法工細,情緒變化多端,時有牧歌氣息的流露,仍帶有自己特點。勃拉姆斯的音樂既反映出他德國北部故鄉的樸實無華,又反映出維也納的嫵媚動人。在他的最大型作品《德意誌安魂曲》中表現出了這兩個方麵。他出自對人類善良的信念和對德國人民的愛,緊緊依靠德國古典音樂大師――自巴赫、莫紮特、貝多芬到舒伯特和舒曼的傳統,創作出足以同十九世紀末德國音樂中開始出現的一些頹廢現象相對抗的包羅萬象的作品來。這正是他創作的主要曆史功績所在。在德國音樂中,人們常把勃拉姆斯同巴赫、貝多芬姓名的第一個字母總稱為“三B”原因概在於此。
勃拉姆斯繼承貝多芬交響樂的傳統,以深刻的人道主義和熱烈的愛國主義精神出發,著力表現時代精神風貌和鬥爭生活,作品成為貝多芬之後西歐交響音樂的傑出典範。難怪人們把他的《第一交響曲》譽為“貝多芬第十交響曲”。勃拉姆斯自己也曾記敘說:“在我背後不斷地聽到巨人(指貝多芬)的腳步聲。”勃拉姆斯寫作交響曲並不追求色彩和光輝的表現,但他的樂隊表現卻格外精致而富有表情。在繼承古典樂派交響樂的結構形式的同時,勃拉姆斯又賦予作品浪漫主義的色彩和氣質。作品結構嚴謹,情思蘊藉,規模龐大。他還將德國古典作曲家嚴密的複調技術和動機發展手法運用到交響曲的創作中。重要作品還有《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匈牙利舞曲》第五、第六,管弦樂《學院典禮序曲》及樂作品《搖籃曲》等優秀曲目。
愛情故事
1896年,63歲的勃拉姆斯拖著病危之軀,絕望而痛苦的行駛在歐洲大陸。從瑞士急匆匆地趕往法蘭克福參加一場葬禮。由於行色匆忙,他踏上了相反方向的列車,車載著他離他要去的地方越來越遠。 當他趕到法蘭克福的時候,那場葬禮已經結束。十字架後麵睡著他永遠無法再看到的人。天蒼蒼,野茫茫,他一個人孤獨的站在墓前。他把小提琴架在肩上,拉了一首無人知曉名字的小提琴曲,傾訴著43年的情愫與40年的思念。
聽眾唯有墓中人。
這位墓主的名字叫克拉拉,一位鋼琴演奏家,音樂家舒曼的妻子,勃拉姆斯的師母。
1853年,20歲的勃拉姆斯初次見到大他14歲,並且已是幾個孩子母親的克拉拉。
勃拉姆斯對克拉拉一見鍾情。在此後幾年內,勃拉姆斯一直同克拉拉一起照顧生病的舒曼以及他和克拉拉的孩子,直到1856年,舒曼在精神病醫院裏死去。
幾年的朝夕相處加深了勃拉姆斯對克拉拉的愛意。但是,克拉拉是自己的師母,是他始終尊重如同父兄的老師舒曼的妻子。理智壓製住了勃拉姆斯的感情,他用空間隔絕的方式把自己的愛也隔絕在絕望的思念裏。所以,他選擇離開,永遠不相見。
那一年,1856年。
勃拉姆斯身體離開了克拉拉,但他的心是不是也離開了,無人知道。離開克拉拉的勃拉姆斯,曾經資助克拉拉全國巡回演奏舒曼的所有作品;他曾經無數次寫給克拉拉情書,卻始終沒有寄出去;他一直和克拉拉保持聯係,時刻關心著對方的生活;1875年,他完成獻給克拉拉的《C小調鋼琴四重奏》,前後用了20年;他一生所創作的每一份樂譜手稿,都寄給克拉拉;他一生未婚。
愛情爆發時如同洪水猛獸,勢不可擋。但是,勃拉姆斯始終沒有讓自己愛欲浪濤漫過理智的大壩。他把這種思念全部用音樂表現。他說:“我最美好的旋律都來自克拉拉。”
但是,愛情的花不會隻開一次,在和克拉拉分別的40年的漫長歲月中,勃拉姆斯也不是沒有愛過別人,他不是生活在世外桃源。
1858年,也就是勃拉姆斯和克拉拉分別的第三年,勃拉姆斯在哥丁根遇到一位女歌唱家叫阿加特,她非常喜歡勃拉姆斯的歌曲。勃拉姆斯一生創作的歌曲有200餘首,他也很喜歡歌曲,便與阿加特一起研究歌曲的創作和演唱。阿加特愛上了他,他也愛上了阿加特,並且彼此交換了戒指。但是,最終,勃拉姆斯和阿加特隻是無花果。他寫給阿加特的信中說:“我渴望將你擁抱,但結婚是不可能的。”也許,在他心中,永恒的還是克拉拉吧!後來,阿加特還是另嫁他人。
5年後,勃拉姆斯把一首G大調六重奏獻給阿加特。曲中第二主題用阿加特的名字作為基本動機:A―G―A―DE,寄予他對阿加特並未忘懷的感情。
10年後,阿加特生下她第二個孩子的時候,勃拉姆斯從一本畫報中挑選了一首童謠編成歌送給阿加特和她的孩子,這就是那首著名的《搖籃曲》:
安睡吧,小寶貝,你甜蜜地睡吧……
主要作品
勃拉姆斯重視奧地利民歌,曾作有九十餘首改編曲。所作形式繁多的重奏曲,提高了室內樂的地位。此外,他還作有二百餘首歌曲、四部交響曲、一批鋼琴小品與主題變奏曲、協奏曲,其中以《D大調小提琴協奏曲》、《a小調小提琴、大提琴雙協奏曲》最為著名。(1)管弦樂曲:小夜曲2首,交響曲4部,鋼琴協奏曲2首,小提琴協奏曲,小提琴與大提琴協奏曲,《聖安東尼眾讚歌主題變奏曲》、《學院節慶序曲》、《悲劇序曲》。
(2)合唱作品:《德意誌安魂曲》、《裏納爾多》、《狂想曲》(女獨、男合及樂隊),《命運之歌》,《勝利之歌》。
(3)室內樂:弦樂六重奏2首,弦樂五重奏2首,弦樂四重奏3首,單簧管五重奏,鋼琴五重奏,鋼琴四重奏3首,鋼琴三重奏三首,單簧管、大提琴、鋼琴三重奏,小提琴、圓號、鋼琴三重奏,小提琴奏鳴曲3首,大提琴奏鳴曲3首,單簧管奏鳴曲2首。
(4)鋼琴獨奏曲:奏鳴曲3首,變奏曲:(a)舒曼主題,(b)自作主題,(c)匈牙利主題,(d)帕格尼尼主題(兩套);《亨德爾主題變奏與賦格曲》;狂想曲3首;間奏曲;隨想曲;敘事曲。
(5)鋼琴二重奏:變奏曲: (a)舒曼主題,(b)海頓主題(兩架鋼琴);兩架鋼琴的奏鳴曲(即鋼琴五重奏);《愛之歌圓舞曲》;《親愛之歌圓舞曲》,《匈牙利舞曲》。
(6)管風琴曲:眾讚歌前奏曲11首。
(7)歌曲:獨唱歌曲近二百首,二重唱,民歌改編曲。
(8)代表作:第一、四交響曲(Op.68、90),小提琴協奏曲,#c小調鋼琴連彈曲《匈牙利舞曲》第5號。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