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发表
吳�d [宋] 宋朝著名軍事將領 (1039~1139) 吳�d(1093―1139),德順軍隴幹(今甘肅靜寧)人,字晉卿,宋朝著名軍事將領。 吳�d父吳��,為水洛城(今甘肅莊浪)寨卒,升至指揮使,當屬鄉兵。死後葬於水洛城,因而全家徙居水洛城。吳�d約在政和元年(1111)從軍,在抗西夏戰爭中(參見宋與西夏的戰爭),以功升進義副尉,是未入品的小軍官,權(代理)隊將。後參與鎮壓方臘起義軍及河北起義軍立功,累轉忠訓郎,已是入品的低級武官,任權涇原第十一正將。靖康元年(1126),吳�d率軍打敗進攻懷德軍(今寧夏固原北)的西夏軍,升任涇原路第十二副將。 建炎二年(1128)四月,吳�d擊敗進犯的金軍於青(清)溪嶺(今甘肅涇川西南),升任權涇原路兵馬都監兼知懷德軍。十……[詳細] |
吳�U [宋] (1102~1167) 吳�U(1102年―1167年),德順軍隴幹(今甘肅靜寧)人,字唐卿,吳�d弟,宋朝著名軍事將領。他智勇雙全,與兄長吳�d一起成為著名的抗金大將。在南宋抗金鬥爭中,與兄吳�d為保衛秦隴,屏障巴蜀,立下了汗馬功勞。著兵法兩篇,已佚。死後被贈為太師,追封信王。是南宋朝一位頗有影響的人物。少年征戰吳�U字唐卿,是吳�d的弟弟。吳�U少年時喜歡騎馬射箭,跟隨吳�d攻城野戰,多次獲得戰功,官至閣門宣讚舍人。公元1131年(紹興元年),在箭箐關戰役,吳�U切斷沒立和烏魯折合的軍隊,使他們不能會合,金兵-逃跑,此戰中吳�U功勞最多,被提拔統製和尚原(今陝西寶雞市西南大散關東)軍隊,當時吳�d在河池(今陝西鳳縣西南)駐紮軍隊,吳�U……[詳細] |
李肱 [唐] 李肱,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靜寧)。唐文宗開成二年(837)丁巳科狀元及第。唐文宗開成二年(837)丁巳科狀元及第。該科進士四十人,同榜有李商隱等。考官:禮部侍郎高鍇。試題為《琴瑟合奏賦》和《霓裳羽衣曲詩》。高鍇對李肱試卷極為欣賞,在其奏折中稱李肱最為迥書,更無其比,詞韻既好,人才俱美。臣前後吟詠近三五十遍,雖使何遜複生,亦不能過……舊文亦好,人物奇絕……他日必為卿相。此奏深合文宗之意,遂取為狀頭。入仕後精明強悍,後曆任嶽、齊二州刺史。以後並未受重用。李肱喜交名士,又能作畫,與李商隱有交往。(見李商隱《李肱所遺畫鬆詩書兩紙四十韻》詩)。《全唐詩》載其《霓裳羽衣曲詩》等。……[詳細] |
李�m [唐] 李�m,字季子,前涼 張軌安世亭侯、武衛將軍.李�m ,隴西人,漢朝名將李廣的十四世孫。在前涼張軌的手下為武衛將軍、安世亭侯,五十六歲去世。是李昶的父親、李皓(李�保┑淖娓浮⒗鐸𐣨 毿𝧥父、李重耳的高祖父、李熙的六世祖、李天錫的七世祖、李虎的八世祖、李�\的九世祖、李淵的十世祖、李世民的十一世祖。李皓追尊他為景王。生平事跡�m本名良 ,妻梁氏。張駿謂�m曰:卿名良,妻又姓梁,令子孫何以為諱?昔耿�m以弱年立功,啟中興之主,吾亦為卿有同耿氏。乃賜名�m。曆天水郡太守衛將軍,封安世亭侯,贈武衛將軍。後西涼 太祖李�弊汾誌肮�。……[詳細] |
慕天顏 [清] 清代官吏 (1624~1696) |
李昶 [南北朝] 李昶,字仲堅。前涼李軌安世亭侯、武衛將軍李�m之子。幼有美名,但英年早逝。西涼簡王李昶,字仲堅,是前涼武衛將軍、安世亭侯李�m的兒子,幼年的時候有美名,不過很年輕隻有十八歲就去世了,生下遺腹子李皓。李皓建立西涼後,追尊父親為簡王。他也是李歆的祖父、李重耳的曾祖父、李熙的高祖父、李天錫的六世祖、李虎的七世祖、李�\的八世祖、李淵的九世祖。……[詳細] |
吳曦 [宋] (1161~1207) 吳曦:(1161-1207) 吳�U之孫,吳挺之子。宋紹熙四年(1193)五月,任武寧軍承宣使,後因賄賂權相韓宅胄,得以任興州駐紮、禦前諸軍都統製兼知興州、利州西路安撫使。後升任四川宣撫副使,仍知興州。開禧二年(1206),為陝西、河東路(今山西省)招撫使,主持西線對金作戰。吳曦在金人利誘下,坐陣興州,按兵不動。是年十二月,叛宋降金,在jie口(今徐家坪南)密受金朝詔書金印,受封為“蜀王”。開禧三年正月,公開叛宋,僭王位於興州,治所為行宮,國號為“轉運”,改興州為興德府,三年二月二十九日,被楊巨源、李好義、安丙等人誅殺,時四十六歲。……[詳細] |
李世軍 (1901~1989) 李世軍(1901―1989),字漢三,甘肅省靜寧縣雙峴鄉張門村人。自幼剛毅聰慧、勤學苦讀。1919年考入甘肅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參加了蘭州地區的-。1920年師範學校畢業後,曾任小學教員、報社。1922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中文係,後改學教育專業,曾受教於魯迅先生,學習期間參加創編《新隴》刊物,宣傳“新文化運動”和“-”。1923年由丁惟汾、路友於介紹加入中國國民黨,並兼搞北京市黨部的工作。在國民黨北方執行部負責人李大釗、丁惟汾直接領導下,他積極參加北平學生反帝、反軍閥的活動,任北平師範大學學生會主席、北京學生聯合會代表兼宣傳幹事,與國民黨老右派組織的“孫文主義學會”開展尖銳鬥爭。主持師範大學由國共……[詳細] |
郭三省 郭三省,筆名柏夫,上世紀六十年代生於甘肅省靜寧縣,研究生學曆。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家協會會員、理事,平涼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現供職於某行政部門。 主編《靜寧縣教育誌》榮獲甘肅省誌書一等獎。 主編《靜寧縣教育文集》、《靜寧縣教育書畫集》。 創辦教育理論刊物《教育觀察》。中-員,研 究生學曆。平涼市作家協會副主席,甘肅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西部散文家協會會員、理事,中國作家協會會員。現供職於某行政部門。主編《靜寧縣教育誌》榮獲甘肅省誌書一等獎。主編《靜寧縣教育文集》、《靜寧縣教育書畫集》。創辦教育理論刊物《教育觀察》、文學刊物《春暉》,榮獲全國校刊校報“特別獎”,入圍“全國推動讀書十大人物”……[詳細] |
馬含真 馬含真 (?~1959),法名法舜,甘肅靜寧人。自幼出家,先在西安八仙庵,後到留壩縣張良廟任方丈。中華民國時期,馬頗善經營,張良廟日見興隆。民國15年(1926),創辦高河鐵廠。民國18年(1929)興辦留侯鐵廠,所鑄燒鍋、鏵、火盆等生鐵器具,質優而價廉,很受歡迎,不但在漢中南大街和廣元開設門市銷售,還遠銷甘肅、寧夏等西北各地。同時,在高河建土爐1座,開礦煉鐵,供應留侯鐵廠鑄造使用。民國30年(1941)在廟內組建國際旅行社。民國31年(1942),馬含真在廟地大灣(現今廟台子小學)占地5.36畝,修建校舍26間,創辦留壩縣私立留侯小學;民國33年(1944),創辦私立留侯初級中學(為留壩縣第……[詳細] |
王乾榮 王乾榮 (1947~)甘肅靜寧人。中共黨員。大學畢業。曆任北京市園林局技術員、教師,《法製日報》部主任、高級記者,《金劍》雜誌執行總。獲全國司法行政係統先進工作者稱號。1984年開始發表作品。199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雜文集《法律不是無情物》等9種,語言小品集《謊言的終結》,長篇散文《江村故事》,電視片《成克傑蛻化啟示錄》等。2003年開始選編遼寧人民出版社出版之年度《中國最佳雜文》。獲20多項全國新聞一、二、三等獎和多家刊物雜文競賽獎。《檢察官和她的“試驗田”》和《假如記憶可以移植》分別入選中小學課本。……[詳細] |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内容
随机阅读
热门排行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