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住房(3年、6城、80萬套,政策性租賃住房來了)
來源:澎湃新聞
未來3年,6座城市,提供80萬套(間)政策性租賃住房,小戶型、低租金,解決上百萬名“新市民”的安居問題。
這是由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署的住房保障體係試點工作的一次全新實踐。5月9日,中國建設銀行支持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簽約儀式舉行,澎湃新聞記者在儀式上了解到,中國建設銀行分別與廣州、杭州、濟南、鄭州、福州、蘇州等6市簽訂《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戰略合作協議》,預計將提供1900億元的貸款,支持6個城市在未來三年內提供約80萬套(間)政策性租賃住房。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介紹,三年後,在完成上述6個試點城市政策性租賃住房項目之後,預計還將在沈陽、南京、合肥深圳等城市繼續實施。
中國目前約有2億“新市民”
根據國家統計局公布的統計數據,並結合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開展的相關調查數據測算,目前我國約有2億“新市民”,主要集中在部分大中城市,特別是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冀、成渝等城市群,他們在促進經濟增長、保障城市運行、擴大社會消費、推動創業創新等方麵作用巨大,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住房保障司相關負責人介紹,從各地情況看,目前“新市民”住房總體比較困難,自購房比例低、以租房為主,而當前市場供應的租賃住房普遍戶型大、租金高,缺少小戶型、低租金住房供給。大量“新市民”租不起市場租賃住房,隻能租住在城中村或者合租群租,安全隱患大、居住環境差,但租金可承受。
政策性租賃住房是在政府政策引導下,由市場主體投資建設,堅持誰投資、誰所有,是一種市場行為和市場產品。各地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應在總結住房租賃市場試點經驗基礎上,通過培育、發展、規範租賃市場來實現,將給予財政、土地等支持政策的租賃住房,引導納入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並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等要素資源更多地流向政策性租賃住房。
因此,當前的政策性住房將主要麵向大城市無房常住人口供應,以非戶籍常住人口和新落戶的新就業大學生等群體為主。小戶型、低租金,讓“新市民”在改善居住條件的同時,租得起、可支付。
“發展一定數量的政策性租賃住房,主要促進解決“新市民”階段性住房困難,同時,以此推動培育和發展租賃市場,補齊租賃市場缺少小戶型低租金租賃住房的短板,穩定市場租金,倒逼城中村改造。“上述負責人說。
將存量閑置土地和房屋利用起來
2019年以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在對全國71個大中城市、重點對9個城市開展深入調研的基礎上提出,以解決“新市民”住房問題為出發點,加快建立以公租房、政策性租賃住房和共有產權住房為主體的住房保障體係,促進住房保障對象從以戶籍家庭為主轉向覆蓋城鎮常住人口,住房保障方式從以政府投入為主轉向政府政策支持、吸引社會力量投入為主。
去年底,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部署在沈陽、南京、蘇州、杭州、合肥、福州、濟南、青島、鄭州、長沙、廣州、深圳、重慶等13個城市開展完善住房保障體係試點工作,重點是大力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在寸土寸金的大城市,如何建設起物美價廉、高性價比的政策性租賃住房?
澎湃新聞記者從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了解到,政策性租賃住房將主要利用存量閑置土地和閑置房屋建設,並支持將不適宜繼續在中心城區發展的產業項目外遷,利用騰空土地或房屋建設,確保建在交通便利、公共設施齊全的中心城區等區域內,實現職住平衡。
考慮到租賃住房投入大、收益低、資金平衡難,地方可以規定在一定年限(10—15年)內用作政策性租賃住房,期滿後可轉為市場租賃住房。
上述相關負責人說,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就是在總結住房租賃市場試點經驗基礎上,通過培育、發展、規範租賃市場來實現。一方麵,政府給予政策支持,破解租賃住房建設瓶頸,調動市場主體的積極性,吸引企業和其他機構投資建設政策性租賃住房;另一方麵,享受了政府政策支持的住房,應當堅持小戶型、低租金、麵向“新市民”,補齊租賃市場缺少小戶型低租金租賃住房的短板,促進租賃市場健康發展。
建行將提供1900億元貸款支持
籌備政策性租賃住房的資金從何而來?按照中國建設銀行與廣州、杭州、濟南、鄭州、福州、蘇州市簽訂的《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戰略合作協議》,該行預計將提供1900億元的貸款,支持6個城市在未來三年內提供約80萬套(間)政策性租賃住房,同時將發揮資金、科技、渠道、集團母子公司聯動等方麵的優勢,向試點城市提供包括金融產品支持、房源籌集運營、信息係統支撐等綜合服務。
中國建設銀行方麵相關負責人介紹,該行將主動對接試點城市金融服務需求,積極與試點城市政府溝通房源籌集方案,並針對不同的房源類型主動提供差別化的金融支持方案。同時積極參與試點項目的商業可行性測算,為製定政策性租賃住房支持政策提供依據,為項目的快速推進提供支持。
另外,中國建設銀行還將利用已有房地產客戶資源優勢,發揮金融支持作用,引導房地產開發企業、租賃龍頭企業參與政策性租賃住房建設。
6座城市的3年計劃表
本次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的6座試點城市,分別為廣州、杭州、濟南、鄭州、福州、蘇州。
廣州市計劃未來三年發展15萬套(間)政策性租賃住房,籌集方式包括城中村住房改造,閑置存量房改造,企事業單位閑置土地和集體土地新建等,引導規模化住房租賃企業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
杭州市未來三年發展政策性租賃住房約15萬套(間),其中藍領公寓4萬套(間)、人才專項租賃住房8萬套(間)、租賃企業籌集的租賃住房和企業自建職工租賃房轉化3萬套(間),有望解決20餘萬“新市民”的住房問題,並以此來推動培育和發展租賃市場,實現市場主體參與政策性租賃住房建設和運營服務,補齊住房租賃市場短板。
濟南市提出未來三年多渠道籌集15萬套(間)政策性租賃住房,籌集方式包括根據產業發展規劃,支持各功能區、各類產業園區配套建設;結合城中村改造工作,利用城中村村民生活保障房項目進行建設;在地鐵沿線地段、濟南科創城等區域新建;試點增加“競自持政策性租賃住房麵積”土地出讓方式;探索盤活市場租賃住房作為政策性租賃住房等。
鄭州市結合自身拆遷安置房等存量住房較多的特點,明確了以盤活存量為主的政策性租賃住房籌措方式,未來三年將籌集15萬套(間);在空間布局上,結合產業發展需要和滿足“新市民”職住平衡的需求,將政策性租賃住房項目的規劃布局與32個功能核心區的建設規劃相融合,圍繞服務支撐核心板塊發展,集中選取一批位置較好、麵積合適、交通便利、配套成熟的存量住房,按照政府提供政策支持、社會投資主體市場化運作的原則,以購買存量房租賃權的方式,科學測算“新市民”的住房需求,籌措符合條件的存量房源作為政策性租賃住房。
福州市未來三年將建設籌集10萬套(間),布局於中心城區商業、辦公密集區域、大型產業園區、高校集中區域,鼓勵房地產開發企業、租賃企業、村集體、企事業單位參與政策性租賃住房的建設和運營。
蘇州市將在未來三年內培育壯大一批住房租賃企業,通過利用存量土地、集體土地、非住宅房屋改建等方式籌集政策性租賃住房10萬套(間),明確了“3 3 4”的分年度計劃目標(即2020年3萬套,2021年3萬套,2022年4萬套)。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