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網貸平台“安易花”被監管通報侵犯消費者權益“七宗罪”。6月15日,中國銀監會通報了即刻消費金融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馬上消金”)'s 7家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包括被業內多次叫停的營銷宣傳戰術,“超低利率”營銷,但實際年化利率高達36%,貸款中的保證保險費未被告知,存在監管套利行為,助學貸款不規範。
零點研究院院長餘百成表示,銀監會通報的營銷宣傳、產品展示、合作夥伴管理、聯合貸款、履約保險、貸後管理等都是監管層近兩年著力規範政策的領域,也是問題多發的領域。即刻消費金融是行業的頭部機構,被銀監會通報,可見消費金融行業從粗放式發展到穩健合規發展過程中需要承受的陣痛。消費金融業務針對的是大量的個人群體,機構和用戶是互動的。要想長久發展,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是重中之重。
南都此前曾就各大互聯網貸款平台信息披露等方麵進行測評,多家貸款平台傾向以營銷手段營造輕鬆貸款情緒,而多數對於貸款過程可能存在的手續費、保險費用等貸款實際成本在貸前並無明顯提示。
“安逸花”存七大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行為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官網信息顯示,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在檢查中發現即時提現存在七種侵害消費者合法權益的行為。
1、營銷宣傳存在誇大誤導,告知義務履行不充分
�通報》指出,即刻消費金融公司“安易華”APP的宣傳有誇大和誤導之嫌。首頁有“超低利率”的宣傳語句,實際貸款年利率7.2%-36%;“極速借閱權”彈出窗口顯示“免費領取”。單擊將消費者導入聯合貸款審查流程。
“小馬花花”卡的自動分期內容體現在服務協議中,需要消費者點擊協議條款才能看到,沒有單獨的醒目提示。在聯合貸款申請過程中,未明確告知借款人提供信用保證保險或擔保的合作機構和聯合貸款合作銀行,未充分告知所有與個人貸款保證保險相關的信息。
以某安易華APP的貸款測試為例。該貸款由即時消費金融公司和銀行共同出資,由保險公司承保。整個貸款申請過程沒有提前告知被保險人個人所需的保證保險費用,也沒有對關鍵保險條款的提示和說明。
2、產品定價管理不規範,個別服務定價不合理.公司管理綜合資金成本36%以上的部分,如貸款利息、罰息、提前還款費用等。實際上是作為“多付”向借款人收取的。合同中規定借款人可以申請超額支付,但未在客戶端以顯著方式告知借款人。存在部分借款人貸款已還清,但多付部分未返還至借款人賬戶的情況。截至2020年8月末,本合同約定還款期限已滿的借款人多還款餘額為86.52萬元。公司標準會員服務卡成本低,定價高,定價不合理。
3、對“非學生承諾”的要求不一致。商品分期要求20-24歲申請人做出“非學生承諾”,現金分期和循環額度要求18-22歲申請人做出承諾。一個借款人的母親通過客服電話要求銷戶,詢問如果知道借款人是學生,是否會停止給借款人貸款。公司客服回複,即使是學生的真實意願,18周歲以上60周歲以下,係統審核通過後可以借錢給他,最終審批以APP係統為準。
公司對4、合作商管理製度不健全,管控不嚴。第三方合作夥伴的管理製度不完善,未建立合作夥伴的培訓和管理機製,未規定合作夥伴巡視檢查的頻率和覆蓋範圍,對合作夥伴和門店的風險限額管理缺乏製度規範。與醫美商家的合作合同缺少對培訓的約定
保險中介資質。後在業務環節中加入保險經紀公司,但並未改變代收代付保費的行為性質,存在監管套利。6、催收管理不到位,存在不合規催收。公司對委外催收機構審核不嚴,未建立委外催收機構評級、考核製度及實施細則。公司催收短信、催收電話、律師函存在向無關第三方催收的內容。電話催收存在向無關第三方透露借款人信息及侮辱、攻擊等情況。
7、消費者權益保護體製機製不完善,部分職能未落實到位。“安逸花”APP、部分第三方合作平台貸款申請頁麵展示的利率未折算為年化形式。公司官網產品信息、定價及服務內容公示中提前還款費用標準披露不明確。《隱私政策》收集客戶信息不符合“必要”原則,如向客戶收集“短信記錄”,未對收集的通話記錄、設備、地理位置等信息進行時間限定和範圍限定。消費者權益保護審查機製未覆蓋全流程,沒有對設計開發、定價管理等環節實施有效審查,如標準會員服務卡種調整和定價測算未經消保部門審查。
《通報》要求各銀行保險機構引起警示,嚴格按照《國務院辦公廳關於加強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的指導意見》《中國銀保監會關於銀行保險機構加強消費者權益保護工作體製機製建設的指導意見》,在營銷宣傳、定價管理、貸款管理、第三方管控、催收管理、消保體製機製等方麵對照檢視,依法合規開展經營活動,切實保護金融消費者合法權益。
消金公司營銷手段屢“翻車”
去年,一則360集團下屬360借條投放的借貸廣告也“翻車”。廣告內容為一空姐打扮女子向一身穿破爛服裝的男子推銷360借條,稱隻有在360借條上借錢才能嫁給他,“你家那麽窮,我憑啥嫁給你?”視頻在社交媒體平台引發強烈爭議,當時,360借條同樣致歉、下線。
2020年12月末,中國銀保監會發布當年第六次風險提示《關於警惕網絡平台誘導過度借貸的風險提示》,提醒廣大消費者要樹立理性消費觀,合理使用借貸產品,警惕過度借貸營銷背後隱藏的風險或陷阱。
在此次發布的風險提示中,銀保監會特別“點名”一些網絡平台的網貸營銷罔顧消費者利益,利用“土味”“奇葩”廣告吸引流量,套取客戶信息。
此次馬上消金同樣在營銷宣傳手法上被點名。《通報》指出,馬上消費金融公司“安逸花”APP宣傳存在誇大誤導,首頁有“超低利率”的宣傳表述,實際貸款年利率為7.2%-36%;“極速放款權益”彈窗顯示“免費領取”,點擊則將消費者導入聯合貸款審貸流程。
廣告吸引流量本是十分常見的營銷手法,但為吸睛,消金界營銷宣傳屢被監管點名,“翻車”背後是市場競爭日趨激烈的“焦慮”。
我國持牌消費金融公司數量從2010年的4家上升到2020年末的27家。平安、小米、螞蟻、唯品會牽頭設立的消費金融公司獲批籌建,頭部機構、互聯網平台紛紛入局,市場競爭日趨激烈。
馬上消金成立於2015年,背後大股東是上市公司重慶百貨(600729),持股33%。行業內,馬上消金與外資控股的捷信消金、招行、聯通合資組建的招聯消金合計占到行業總資產的50.5%。這三家公司都曾傳出上市信號。
2020年馬上消金營收出現近四年來首降,主要原因是利息淨收入與手續費及傭金淨收入兩主要營收項目中,利息淨收入92.7億元,同比上漲17%。而手續費及傭金收入16億,支出卻高達33.7億元,淨支出17億元,同比去年淨收入10億元規模,下降270%。
對比貸款利率的收入和支出,可以看出馬上消金主營業務中的利息差價收入,而手續費及傭金一項,卻出現虧損,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認為,有可能是公司為搶占市場過快擴張,不計成本造成。
同時銀保監指出,由於與某銀行的聯合貸款合作協議中,未按照承貸比例共擔風險。存在將貸款利息作為服務費支付給合作銀行的情況。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金融與現代產業研究所副所長餘淩曲表示,聯合貸款出資比例未按承貸比例共擔風險,其實本質上是銀行把風險管理外包了,銀保監會此前明確風險管理不外包,那就設一個服務費名義規避監管。
貸款利率為何“居高”?
由於資金來源、受眾不同,消金貸款產品利率通常遠高於銀行傳統個貸。根據《通報》,“安逸花”實際貸款年利率為7.2%-36%,且以某筆安逸花APP借款測試為例,貸款由馬上消金和銀行聯合出資,由保險公司承保,整個貸款申請流程沒有事前告知投保個人保證保險所需費用,也沒有對關鍵保險條款的提示和說明。
就消費者首先接觸的貸款產品官網及App頁麵披露信息而言,今年3月南都測評時發現,當時,19款貸款產品有7款僅展示最低日利率,而對利息外貸款成本,包括服務費、手續費等其他增值費用,各產品均無明顯提示。
但在消費者實際收到的貸款合同中,則詳細載明了各費用情況。利率以外還包括服務費、保證保險等費用。這些折算到年化綜合息費率裏的費用時常大大超過貸款本金所設定的利息。
零壹研究院院長於百程認為,消費金融公司之所以利率高,有幾方麵的原因,一是客戶下沉使得消費金融公司的不良率一般在3%以上,且波動較大,貸後管理成本較高,有些還需要引入擔保機構;二是消費金融公司的融資成本比銀行要高;三是部分消費金融公司獲客依賴線上和合作方,獲客成本較高;四是消費金融公司客戶平均借款金額少,相比之下客戶風控等成本占比較高。
於百程指出,雖然消費金融公司通過技術受到降低了運營等成本,但因為上述原因的存在,借款人綜合年化成本基本都在IRR36%以內,有些公司控製在24%以內,目前還在呈現不斷下行的狀態,但仍比銀行要高出不少。
還需要指出的是,馬上消金保費業務存在監管套利。銀保監會指出,在與合作銀行開展的聯合貸款業務中,馬上消金匯集借款人保費並定期劃轉至合作保險公司,屬代收代付保費行為,但自身並無保險中介資質。後在業務環節中加入保險經紀公司,但並未改變代收代付保費的行為性質,存在監管套利。
寶新金融首席經濟學家鄭磊表示,小貸和消金公司起到了金融服務範圍擴大的作用,也就是“普惠”的“普”,但它們的貸款價格普遍很高,一點也不優惠。類似問題其他消費金融公司也有,馬上消金成了一個代表性案例,也反映了消費金融公司這個行業存在的亂象,消金公司應注重提升自身資金成本優勢和風險管理能力優勢。
采寫:南都見習記者 葉霖芳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