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若愚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人物簡介
焦若愚(1915年―),河南省葉縣人,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並參加革命工作;北京華北大學政治經濟係肄業;1945年9月任沈陽市副市長,遼寧軍區4分區政委,營口獨立師師長,營口市市長;1948年11月任沈陽市副市長、市長、市委第1書記、市政協主席。
1965年8月,在外交部工作;1965年12月-1970年6月任中國駐朝鮮大使;1972年2月任中國駐秘魯大使;1977年6月任中國駐伊朗大使;1979年9月13日任第八機械工業部部長。
1983年3月-1986年8月任中共北京市顧問委員會主任、第五屆全國政協委員、第十一屆亞運會亞運村村長;是中共12大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委員,13大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2017年6月23日,北京市第十二次黨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出席黨的十九大代表63名,焦若愚是其中之一。
最老代表
2012年8月14日,中共中央組織部副部長王京清介紹中國共產黨第十八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選舉工作情況時透露,選舉產生的十八大代表中,年齡最大和年齡最小的,很巧合,都姓焦,年齡最大的焦若愚,他是1915年12月出生,193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年齡最小的焦劉洋,她是1991年8月6日出生,200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
最大和最小,年齡相差74歲,黨齡相差72年;當選代表年齡最大和最小,從一個側麵也反映了我們黨薪火相傳、興旺發達、後繼有人。
2012年11月5日下午,十八大代表中年齡最大的焦若愚到北京團報到;據報道,焦若愚在抗日戰爭全麵爆發的前一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國家積貧積弱、飽受欺淩的歲月選擇了共產主義信仰,走上救國救民的革命道路。此後,無論曆史風雲如何變幻,他始終用實際行動詮釋著一名共產黨員的責任與使命;此前,焦若愚同誌已經參加了7屆黨的全國代表大會。
人物軼事
出使伊朗
焦若愚同誌於1977年6月開始擔任中華人民共和國駐伊朗大使,1978年2月,抗議運動席卷伊朗全國,3月21日是波斯新年,每年這一天所有的外國駐伊朗使節都要到伊朗王宮給國王拜年,使節們站立的排序按照他們遞交國書的先後順序;非常湊巧的是,焦若愚大使和當時美國駐伊朗大使沙利文遞交國書的時間是一前一後。因此排隊的時候自然就挨著,翻譯華黎明就站在焦若愚大使的身後給他們兩人做翻譯。
正當巴列維國王從遠處向走來的時候,沙利文突然對焦若愚大使說:“這個國家缺少領袖!”華黎明把這句話翻譯給焦大使,焦大使一聽覺得很奇怪,於是就問他:“您是不是指的這個人?”“是的。”美國人這個時候已經開始對巴列維失去了信心。
不忘戰友
2011年4月5日上午,焦若愚在北京市密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王海臣的陪同下,到石城鎮白乙化烈士陵園祭掃先烈。
年過九旬的焦若愚沿著通往白乙化烈士陵園的甬道慢步前行。在烈士陵園,焦若愚和王海臣等向白乙化的雕像三鞠躬,並敬獻了鮮花。看著周圍挺拔的蒼鬆翠柏,焦若愚說,近年,密雲縣建起了白乙化烈士紀念館,成為教育後人,勿忘國恥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2011年7月8日上午,原北京市市長,96歲高齡的焦若愚同誌專程到冀東烈士陵園拜謁革命先烈。老人首先向烈士紀念塔敬獻了花藍。在20位烈士銅像前,老人家逐一瞻仰了烈士銅像,對自己熟悉的老戰友還鞠躬祭拜,並為每位烈士銅像敬獻了鮮花。
老人雖已近百歲,但精神矍鑠、思維敏捷,每到一位銅像前都興致勃勃地為現場的陪同人員講述烈士的生平和英雄事跡,把那硝煙彌漫的戰爭歲月展現在人們眼前,同時也表達了老人對戰友的懷念之情。在烈士墓區,老人頂著炎炎烈日,瞻仰了整個墓區,向工作人員詢問著烈士情況的同時,目光中更加透露出對親密戰友的思念。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