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什麽的蔞蒿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什麽的蔞蒿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蔞蒿”就是人們現在所說的“藜蒿”,在我國不同的地方,它又被稱為蘆蒿、水蒿、青艾、紅艾等等。
出自宋代蘇軾《惠崇春江晚景二首/惠崇春江曉景二首》,其一原文: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
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竹林外兩三枝桃花初放,水中嬉戲的鴨子最先察覺到初春江水的回暖。
河灘上長滿了蔞蒿,蘆葦也長出短短的新芽,而河豚此時正要逆流而上,從大海回遊到江河裏來了。
擴展資料:
這首詩是蘇軾題在惠崇所畫的《春江曉景》上的。
“蔞蒿滿地蘆芽短”,這兩句詩仍然緊扣“早春”來進行描寫,那滿地蔞蒿、短短的蘆芽,黃綠相間、豔麗迷人,呈現出一派春意盎然、欣欣向榮的景象。
“河豚欲上”借河豚隻在春江水暖時才往上遊的特征,進一步突出一個“春”字,本是畫麵所無,也是畫筆難到的,可是詩人卻成功地“狀難寫之景如在目前”,給整個畫麵注入了春天的氣息和生命的活力。
蘇軾的學生張耒在《明道雜誌》中也記載長江一帶土人食河豚,“但用蔞蒿、荻筍即蘆芽、菘菜三物”烹煮,認為這三樣與河豚最適宜搭配。由此可見,蘇軾的聯想是有根有據的,也是自然而然的。詩意之妙,也有賴於此。
春天來了,粉紅的桃花,綠綠的江水,遊泳的小鴨子,清香的蔞蒿,翠綠的蘆葦。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
谷歌留痕
回复你好你好好的话说
谷歌留痕
回复哈哈哈回家试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