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是高風險(如何區分複陽還是再感染?高風險人群如何監測?專家回應)

2025-07-04 14:06:28
声明

网站内容来源于网络,本站只提供存储,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处理。

2022-12-26 17:54

幾個是高風險(如何區分複陽還是再感染?高風險人群如何監測?專家回應)

“感染後還會二次感染嗎?”“家裏有基礎病的老人,感染後需要特別關注哪些問題?”“最近出差乘坐飛機如何防護?”

隨著奧密克戎病毒致病性減弱和優化疫情防控措施出台,上海疫情防控麵臨新形勢,做好自己健康第一責任人,也成為普遍的呼聲。12月25日,上海首位奔赴武漢抗疫的醫學專家,被譽為“最早逆行者”的複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重症醫學科主任鍾鳴做客上海科普大講壇,就大眾關心的新冠防疫問題進行解答。

新冠感染後為什麽會複陽?

這個流行期“王重陽”的概率很低

“如何區分複陽還是再感染?康複後二次感染的概率高嗎?”是不少市民關心的問題。

鍾鳴說“複陽”從理論上說是存在的,分幾種可能性,一種是患者之前感染某一種毒株,毒株變異之後出現新的毒株,可能會重複感染。第二種可能性是,我們在感染病毒後會出現保護性的抗體,抗體隨著時間的推移,濃度水平下降,當下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有第二次感染的可能性。

在他看來,在此次奧密克戎變異株流行期,市民變“王重陽”的概率很低, “多數人在同一個毒株或者類似毒株下,三個月之內是安全的。我們之前做過簡單的抗體研究,一般3~6個月之內水平是可以的,注射過疫苗之後,再感染過一次,抗體維持時間和濃度會更好,這就是為什麽要去注射疫苗,這從各個維度上都是有幫助的。”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陽過”後就不需要做好個人防護工作,因為“未來3~6個月內不易感染”也是有反例的。

高風險的人群如何做好監測?

重症的治療需要及時送醫

當天,眾多網民在線上提問,很多問題集中在感染後如何應對。鍾鳴告訴大家,發熱、咳嗽、乏力、咽痛、頭痛以及味覺、嗅覺喪失都屬於上呼吸道症狀,出現這些症狀時,不需要去醫院。比較罕見的症狀有腹瀉、皮疹、結膜炎,出現這些症狀也是正常的。

針對高風險人群,鍾鳴進一步解釋道,“老年人和有基礎疾病的群體,自己和家人尤其要注意這些症狀,包括‘老年人沉默性缺氧’。家裏可以買一個指夾血氧儀,正常值為96%以上,如果低於95%,肺部就可能有問題;很多老年人的動脈血氧飽和度偏低,如果低於平時的測量值,就要考慮去醫院。”

對於家裏是否需要配置製氧機的問題,鍾鳴認為新冠重症隨著發展的確會有低氧情況,是需要吸氧的,但重症的治療是係統性的治療,不僅僅包括吸氧,包括全方位的診斷和其他的治療,這需要專業醫生指導。“家裏沒有條件進行專業的診斷和治療,如果是因為新冠造成的血氧低,不建議在家裏自己吸氧,需要及時送到醫院。”

乘坐飛機如何防護?

佩戴N95必不可少

出差旅行時,乘坐飛機如何防護?鍾鳴認為這是很有代表性的問題,“飛機是絕對密閉空間,在乘客中陽性病人概率很高的情況下,建議戴N95坐飛機。”

外科口罩防飛沫不防氣溶膠,N95是防氣溶膠的,正常環境中沒有氣溶膠。飛機上狹小密閉的空間裏麵,如果又有陽性病人,產生氣溶膠的概率還是比較高的。

在新冠疫情肆虐之初,鍾鳴曾奔赴武漢在金銀潭醫院新冠重症病房“出生入死”75天,這三年來始終身處抗疫前線,特別是重症患者救治最前線。在鍾鳴看來,奧密克戎變異株造成的重型患者比例較低,隨著疫苗、特效藥的出現,醫務人員麵對單個重症患者的救治手段比較豐富,對發病規律也富有經驗,和早期相比具備很多有利條件。

鍾鳴說,“我們已經和新冠病毒鬥爭了三年,對病毒造成的疾病有了一定了解。隨著防控政策進一步優化調整,我們要對今後的形勢有所預估,政府部門、醫療機構等各條戰線都在積極動員、積極準備對民眾開展防疫科普、優化相關流程等措施。隻要大家齊心協力,共同渡過可能在幾個月裏出現的感染高峰,咬牙堅持過去,根據病毒的規律,疫情就會逐漸平穩,社會生活將歸於正常。 ”

本次活動由上海科學技術委員會指導,上海科技館、上海科普教育發展基金會聯合主辦。上海科普大講壇目前已舉辦190場,邀請到380位海內外科學家進行精彩演講,逾五萬名聽眾到現場聆聽,超千萬名粉絲線上互動。大講壇將繼續利用科學傳播的新技術、新趨勢,通過嗶哩嗶哩、騰訊新聞、視頻公眾號等直播平台,為更多觀眾呈現前沿的優質科學知識。

來源:浦東發布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A+
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