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啟泰簡介資料(個人簡曆圖片)
(1842-1909)
清巡撫。
清長沙縣人。字伯屏、魯生,自號臒庵。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同治六年(1867)中舉人。明年成進士,選輯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致力國故,與同館陳寶琛、張佩綸切磋學間,得益甚多。任同治十三年(1874)及光緒六年(1880)會試問考官等,後改任監察禦史。光緒十年中法戰爭期間,建議水陸同時並舉,抵抗法國侵略,後又力陳和議之非策,主張抵抗到底。
陳啟泰在禦史任內,以直言敢諫著稱。曾奏劾浙江巡撫任道�、副都禦史王之翰庸鄙猥瑣,難勝重任;湖廣總督塗宗瀛、巡撫彭祖賢侵吞公帑,搜刮百姓。特別是在雲貴總督劉長佑餉奏銷失察大案中,奏劾糧道崔尊彝、永昌知府潘英章結托京官周瑞卿貪賄,事涉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王文韶等,因起大獄,被罷官80餘人,使朝野注目。
陳啟泰直言朝政缺失,被目為清流黨,聲名遠播,但也遭時忌而不能久居於位。旋被調出任大同府知府,移大名、保定,前後凡15年。在大名時,有盜劫奪順德轉餉,盜首為李鴻章同鄉,時充大名鎮將,頗為李所回護。他與按察使周馥向李講明,終予捕殺。
光緒二十三年(1897),陳啟泰擢雲南迤東道,攝布政使職。遭親喪歸。服滿,再返任迤東道。三十一年調任安徽按察使,兼攝提學使。次年遷江蘇布政使。三十三年升任江蘇巡撫。後以奏劫蘇鬆太道蔡乃煌貪瀆虐民,兩江總督端方使蔡行賄慶王奕�,受到二人庇護,其所奏未得批準,由此積憤成疾。宣統元年(1909)五月卒,年68歲。王�運挽聯雲:“抗疏劾 ,晚傷鼷鼠千鈞 ;治生付諸弟,歸剩鵝洋二頃田”,人稱切合其量。
陳啟泰比較直言敢諫,奏劾貪墨,得益於還能了解下惰。每至一地,凡接客,必詢各情。平生好學,精於《文選》和音韻考據學,手抄稿本數十冊。喜為詩和長短句,成《意園詩詞鈔》各4卷,未刊行。還長於書法,頗有米(芾)、董(其昌)神韻。
陳啟泰
(1842-1909)
清巡撫。
清長沙縣人。字伯屏、魯生,自號臒庵。道光二十二年(1842)生。同治六年(1867)中舉人。明年成進士,選輯林院庶吉士,散館授編修。致力國故,與同館陳寶琛、張佩綸切磋學間,得益甚多。任同治十三年(1874)及光緒六年(1880)會試問考官等,後改任監察禦史。光緒十年中法戰爭期間,建議水陸同時並舉,抵抗法國侵略,後又力陳和議之非策,主張抵抗到底。
陳啟泰在禦史任內,以直言敢諫著稱。曾奏劾浙江巡撫任道�、副都禦史王之翰庸鄙猥瑣,難勝重任;湖廣總督塗宗瀛、巡撫彭祖賢侵吞公帑,搜刮百姓。特別是在雲貴總督劉長佑餉奏銷失察大案中,奏劾糧道崔尊彝、永昌知府潘英章結托京官周瑞卿貪賄,事涉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王文韶等,因起大獄,被罷官80餘人,使朝野注目。
陳啟泰直言朝政缺失,被目為清流黨,聲名遠播,但也遭時忌而不能久居於位。旋被調出任大同府知府,移大名、保定,前後凡15年。在大名時,有盜劫奪順德轉餉,盜首為李鴻章同鄉,時充大名鎮將,頗為李所回護。他與按察使周馥向李講明,終予捕殺。
光緒二十三年(1897),陳啟泰擢雲南迤東道,攝布政使職。遭親喪歸。服滿,再返任迤東道。三十一年調任安徽按察使,兼攝提學使。次年遷江蘇布政使。三十三年升任江蘇巡撫。後以奏劫蘇鬆太道蔡乃煌貪瀆虐民,兩江總督端方使蔡行賄慶王奕�,受到二人庇護,其所奏未得批準,由此積憤成疾。宣統元年(1909)五月卒,年68歲。王�運挽聯雲:“抗疏劾 ,晚傷鼷鼠千鈞 ;治生付諸弟,歸剩鵝洋二頃田”,人稱切合其量。
陳啟泰比較直言敢諫,奏劾貪墨,得益於還能了解下惰。每至一地,凡接客,必詢各情。平生好學,精於《文選》和音韻考據學,手抄稿本數十冊。喜為詩和長短句,成《意園詩詞鈔》各4卷,未刊行。還長於書法,頗有米(芾)、董(其昌)神韻。
陳啟泰相關

同年(公元1842年)出生的名人:





同年(公元1909年)去世的名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