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國民黨退守台灣之後,兩岸關係經曆了“法統之爭”、“製度之爭”、“統戰之爭”的主要矛盾因革,在這一矛盾運動的過程中,除卻時代的變化,台灣與大陸間的力量對比日漸懸殊也是一個重要原因。
台灣前“國民黨立委”林鬱方說:今天的大陸就是強大了很多,不低頭沒有辦法。緣何如此結論,以下便是解析。

林鬱方
中國話語權的確立:“法統之爭”時代已經過去
所謂“法統之爭”,即台灣島內部分政治勢力,意圖以“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義,挑戰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的國家政權,在國際社會上與其競爭中國的代表權,在此背景下,兩岸政治關係主要是指中國境內兩個對立政權競爭中國代表權的矛盾關係。
然而,伴隨著中國國際話語權的逐步擴大,所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和“中華民國”間的“法統之爭”時代已然翻篇。
經濟、軍事和科技實力等“硬實力”固然重要,但若是不注重話語建設,“硬拳頭”不過使中國在國際上留有“侵略、霸蠻”的形象,忠於兩岸統一的最終目的,在兩岸關係發展過程中,隻有當“軟實力”和“硬實力”結構一致、配合相當時,才能產生加乘效果。

從改革開放到重返聯合國,再到加入世貿組織,中國逐步融入世界體係,並開始在國際舞台上生產話語,利用中國話語的傳播和反饋機製,打通了一條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軟實力”之路。
現今,坐在聯合國常任理事國之位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非“中華民國”;與拜登代表中國進行中美通話的是中國國家元首,而非蔡英文女士;世界各國駐華大使館皆位於大陸地區,而非駐紮台灣——個別理直氣壯竊居台灣的域外小人,所揣賊心不言而喻。
法統是一個國家統治權力的法律依據,眼見中華人民共和國“硬實力”和“軟實力”的不斷磨契,結構一致,現今台灣聲張的“中華民國”之合法性已遭到國際社會的否定。

“一國兩製”構想:“製度之爭”終究流產
“一國兩製”本就是為了和平解決台灣問題而提出的創造性構想,於台灣地區所謂的高層人員在意識到台灣喪失以“中華民國”名號反攻大陸的機會,處於極端下風,卻仍然對大陸的製度、理論和主張保持絕對反對態度的背景下,“一國兩製”應運而生。
麵對大陸日益強大的理論建設工程,台灣地區現今仍有一部分以李登輝為“鼻祖”的“兩國論”者——公然分裂祖國主權和領土主權,意圖拆招“一國兩製”。

大陸與台灣地區之間就和平統一和詭辯謀獨進行的爭鬥,形成了奇妙的動態平衡,你追,我趕,你出手,我接招。
因此當中國大陸寬和地提出“一國兩製”方針時,台灣順勢握住尖矛,稱“中華民國自1912年建立以來,便一直都是一個主權國家”,以彼之矛攻彼之盾,然詭辯的說辭掩蓋不了分裂的本質。
一直以來,解讀台灣民進黨別有用心歪曲“一國兩製”的論述多如牛毛,但真正分層次具體分析台灣分裂分子絞盡腦汁拆招“一國兩製”的解讀卻少有,唯有透過現象看本質,才能不斷完善“一國兩製”方針,粉碎製度鬥爭。

首先,台灣地區提出了“中華民國主權獨立”一說,這已經是赤裸裸的“台獨”叫囂。根據國際法和政治學的原則,在同一片領土上隻能存在一個完全主權的國家,無論是“中華民國主權說”還是“台灣主權說”,都是不法分子挑戰一個國家至高無上的權力的表現。
其次,民進黨等“台獨”分子鼓吹中華人民共和國自成立以來從未對“中華民國”所轄的台、金、澎、馬,行使統治權。

需要厘清一點,雖然海峽兩岸尚未統一,大陸地區的法律和中央政府的政令暫時無法在台灣地區正式實行,但這絕不足以成為蔡英文等人製造“兩國論”的依據。
中央政府盡管現階段不能在台灣辦選舉、征兵、征稅,但一個國家在與中華人民共和國建交時必須承諾隻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是全中國境內唯一合法的政府。
同時,任何一個國家都要和台灣斷絕關係,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任何與中國建交的國家都隻能與台灣保持“非官方的、民間性質”的來往,中國政府依然對台灣地區行使主權。
再者,台灣地區承認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在大陸地區統治權的合法性,將“憲法”限縮在台灣地區。

這種手筆乍一看有試探意味,大有“你我各退一步”,再加之台灣地區迫不及待建構“立法院”、“國民大會”等“隻代表台灣人民、隻由台灣人民授權”的“國家機關”,更顯露出以退為進當“山大王”的嘴臉。
顯然,這般試探是低估了大陸地區和平統一台灣地區的決心和毅力,也錯讀了“和平統一”四字中“和平”二字的約束效力。
一個國家內的一個地區的部分成員並不能決定整體國家的主權,台灣當局將領導人選舉形式的變更和實施所謂的“修憲”美化為“主權在民”純屬無稽之談,國家的主權屬於全體人民,主權是普遍的,台灣當局偷換概念之舉不過是為分裂活動遮掩。
最後,台灣當局引用所謂的“國際案例”,稱兩岸之間是特殊的“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勸大陸將視線放向“過去的兩個德國,現在的兩個韓國”,這又是一招偷天換日。
台灣問題絕不可能與德國、朝鮮問題相提並論,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戰遺留下來的問題,完全屬於中國關起門來可以解決的問題,但德國問題卻是二戰的產物,因社會主義陣營和資本主義陣營對壘“冷戰”,涉及二戰後的利益分配和戰略力量平衡等國際問題。
因此,一切反對“一國”,打著“兩製”旗號大行“兩國論”的分裂主義終將被曆史和現實撕下虛偽的臉皮,徒勞無功的構建也無法改變世界人民根深蒂固的認知:中國隻有一個,台灣隻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

和平統一是台海主旋律:“統戰之爭”沒有懸念
在台灣政界,“維持現狀”一詞的出現頻率很高。什麽是現狀?能否維持這個現狀?這便是需要解答的問題。現今兩岸關係有三大現狀,即一兩岸尚未統一;二是大陸和台灣同屬一個中國的事實從未發生改變;三是中國的領土完整不容分割。

麵對中國大陸繃緊的神經,台灣地區領導人曾承諾,不會更換“國號”、不會推動“兩國論”立憲、不會推動改變現狀的獨立公投,對此綜述表態為“維持現狀”。
然而,這般按兵不動的“無用之策”在某些時刻卻十分有用,譬如當台灣島內政權不穩,領導人有獲得內外支持,穩固政權的需要時。
然而,台灣當局所主張的“不統、不獨、不武”的維持現狀方針不過是一廂情願的意淫:一麵承諾“不獨”,卻屢屢以“國家”的身份招搖撞騙,甚至出席大國峰會,就差將“分裂”二字烙在腦門上了;另一麵,“不獨”的謊言是為了拖延統一和防備大陸武統。
蔡英文便是有名的維持現狀主義者,針對前輩馬英九提出的台灣兩條道路:一是維持現狀;二是統一。“台獨”不應當也不可能出現在台灣要走的路之中,然而,當真是全然反對“台獨”的意思嗎?

馬英九
非也。曾經有一個令人極易產生生理不適,卻十分生動形象的比喻。
即稱台灣好似一個美麗動人的少女,被大陸追求、被美國禁錮、日本無事還要來攪局,人人追求的美少女固然好,但又絕不可以答應其中一人的追求,否則會在短期內遭到其中另一個狂熱“追求者”的報複。

因此,“台獨”之所以在台灣戰略界越來越不吃香,並不因為精英高層不想占地為王,而是因為這個幾率幾乎為零,“美少女”不僅不能在短期內輕易許身給任何一個人,更不能全部拒絕所有人——走上“台獨”道路。
台灣第七屆區域“立法委員”林鬱方曾在采訪中直言:“中國現在的確比台灣強大太多,台灣不得不低頭。”本是示弱的話,卻未見半絲謙和,反而,配合台灣地區依舊高漲的“維持現狀論”,更添諷刺——台灣的“低頭”並非接受統一,而是不再高呼獨立主權。

在中國就台灣問題向美國施壓,使美國承認不支持台灣獨立的背景下,“維持現狀論”是姓“台”還是姓“美”自是不言而喻。
美國現行支持維持現狀之對台政策在伴隨著兩岸綜合實力對比差距越來越大,越來越多的島內外民眾認識到,現狀根本維持不住,同時,隨著中美力量的此漲彼消,美國終究會像不支持台灣獨立一樣無法支持台灣“維持現狀”。
标签: 萬國數據-SW早盤漲逾5% 機構看好數據中心加速建設整合卡通人物名稱(卡通角色插畫設計!有意思)麥捷科技:目前公司已有部分電感產品應用於AI眼鏡產品宜明昂科-B大漲13% 9819萬元出售上海工業地佛山門窗品牌(廣東佛山門窗十大品牌排行(前十名))
评论列表
社科院學者金碚:人口紅利短期內不會改變
李克強督促各地推進安居工程 強調抑製投機需求
國際能源署報告遭中國官員炮轟:理想主義過多
央行稱當前增長放緩有利經濟可持續增長
央視調查:兩年狂飆十幾倍 沉香飆漲萬金難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