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曆任總統名單(蘇聯曆任總統諡號)
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蘇聯曆任總統名單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蘇聯曆任總統名單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蘇聯的列位領導人,按順序
一、領導人列表
1、列寧,任期:1917年11月8日―1924年1月21日;
2、斯大林,任期:1924年1月21日―1953年3月5日;
3、赫魯曉夫,任期:1953年9月7日―1964年10月14日;
4、勃列日涅夫,任期:1964年10月14日―1982年11月10日;
5、安德羅波夫,任期:1982年11月12日―1984年2月9日;
6、契爾年科,任期:1984年2月13日―1985年3月10日;
7、戈爾巴喬夫(蘇聯時期最後一位領導人),任期:1985年3月11日―1991年8月24日。
二、領導人資料
列寧(俄語:𐛐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原名弗拉基米爾ⷤ㏥凂𗧃裏揚諾夫(俄語:𐒐𐴐𘐼𐘐𝐾𐲯名的馬克思主義者,無產階級革命家、政治家、理論家、思想家。
是蘇俄(世界上第一個社會主義國家)和蘇聯的主要締造者、布爾什維克黨的創始人、十月革命的主要領導人、蘇聯人民委員會主席(即蘇聯總理)。
2、斯大林
約瑟夫ⷧ𖭨騣奧諾維奇ⷦ磻禞(1878年12月18日—1953年3月5日,注:斯大林執政時官方稱其生日為1879年12月21日,但史學界考證為1878年12月18日),原姓朱加什維利,格魯吉亞人;
蘇聯政治家,全聯盟共產黨(布爾什維克)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蘇聯大元帥,是蘇聯執政時間最長(1924-1953年)的最高領導人,對二十世紀蘇聯和世界影響深遠。
列寧逝世後擔任蘇聯人民委員會(後改稱蘇聯部長會議)主席。在任期間提出了“在一個國家首先建立社會主義”的主張,放棄了列寧的新經濟政策,全力進行社會主義工業化和農業集體化,使蘇聯成為重工業和軍事大國,但同時也導致了烏克蘭大饑荒和哈薩克大饑荒。
第二次世界大戰中領導蘇聯紅軍,與盟軍協力擊敗軸心國,取得了蘇聯衛國戰爭的勝利。戰後他扶植了社會主義陣營,在冷戰中與以美國為首的北約對峙。
他還樹立個人崇拜,縱容李森科主義,發動“大清洗”運動,大量屠殺和壓迫流放反對派領導人以至普通幹部和群眾,1930-1953年間根據由蘇聯國家政治保衛總局、內務人民委員部等機關起訴的刑事案件,有3778234人受到鎮壓,其中被判極刑(槍決)的786098人。
1953年3月5日因腦溢血病逝於莫斯科,享年74歲。
3、赫魯曉夫
尼基塔ⷨ읧耶維奇ⷨ夫(1894年4月17日-1971年9月11日),蘇聯黨和國家最高領導人,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以及蘇聯部長會議主席(蘇聯總理)等重要職務。
赫魯曉夫1894年出生於俄羅斯庫爾斯克州卡利諾夫卡,1918年加入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曾參與指揮斯大林格勒攻防戰及基輔保衛戰。1953年9月3日當選為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第一書記。1958年兼任蘇聯部長會議主席。
擔任蘇聯最高領導人期間,他於1956年主持召開蘇共二十大,從根本上否定斯大林,此後實施去斯大林化政策,為大清洗中的受害者平反,蘇聯的各領域均為活化,尤其是文藝獲得解凍。同時,赫魯曉夫積極推行農業改革,使蘇聯的民生經濟得到改善。
外交方麵,他的“秘密報告”震動了社會主義陣營,引發東歐的一係列騷亂。20世紀60年代,蘇聯與中華人民共和國關係惡化,撤銷了對中國的援助計劃。
在冷戰中,赫魯曉夫領導蘇聯與美國和西歐等資本主義國家對峙,曾多次訪問美國。1962年,他策劃的古巴導彈危機一度使蘇聯和美國站在核戰爭的邊緣,但最終危機得以平息。
1964年10月,當赫魯曉夫在黑海之濱度假時,勃列日涅夫在莫斯科發動了政變,赫魯曉夫“被退休”,從此被迫淡出政壇至1971年逝世。
4、勃列日涅夫
列昂尼德ⷤ㏥凂𗥋列日涅夫(1906年12月19日—1982年11月10日),烏克蘭人,1906年12月19日出生於第聶伯羅捷爾任斯克,蘇聯政治家。曾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蘇聯國防委員會主席,被授予元帥軍銜。
1931年,勃列日涅夫加入蘇聯共產黨,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是烏克蘭第4方麵軍政治部主任。1964年10月14日,參與推翻赫魯曉夫的政變,繼任蘇共最高領導人。
1964年至1982年在任期間,蘇聯的軍事力量大大增強,核武器的數量超過美國,使蘇聯曆史性地成為軍事上的超級強國。對社會主義國家,他推行有限主權論,推出了勃列日涅夫主義。
執政後期,經濟改革趨於保守,大搞個人崇拜,蘇聯經濟陷於停滯。1982年11月10日,勃列日涅夫因心髒病卒於莫斯科,終年76歲,安葬在列寧墓後。
5、安德羅波夫
尤裏ⷥ基米羅維奇ⷥ䫯🄦:𐮑𐐴𑀐𐐐𝐴𑀐英文:YuriVladimirovichAndropov,1914年6月15日-1984年2月9日)蘇聯政治家,長期擔任蘇聯黨、政領導職務。
1939年,安德羅波夫加入蘇聯共產黨。1940年代在卡累利阿-芬蘭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任職。二戰蘇芬繼續戰爭初期,安德羅波夫參加了卡累利阿遊擊隊。
1956年任蘇聯駐匈牙利大使時主導匈牙利事件的解決。從1961年蘇共二十二大起,安德羅波夫一直擔任中央委員,1967年起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73年4月升為正式委員。
1976年獲蘇聯大將軍銜。1967年至1982年任蘇聯國家安全委員會(克格勃)主席,於1982年11月接替勃列日涅夫成為蘇聯共產黨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任職後推行漸進式改革,兩年之後,於1984年逝世,享年71歲,由契爾年科接任總書記職務。
6、契爾年科
康斯坦丁ⷧ斯季諾維奇ⷥ呧(1911年9月24日-1985年3月10日),蘇聯政治家,蘇聯黨務和國務活動家,工人運動的出色組織者。
1984年2月13日,尤裏ⷥ基米羅維奇ⷥ䫩世後,接任蘇聯共產黨中央總書記、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
就任總書記後已經體弱多病,此後不久健康更加惡化,無法正常履行職務,任總書記13個月後即去世。由戈爾巴喬夫接任總書記職務。
7、爾巴喬夫
米哈伊爾ⷨ읧耶維奇ⷦ爾巴喬夫,俄羅斯人,1931年3月2日生於蘇聯南部斯塔夫羅波爾邊疆區普利裏沃利諾耶村,蘇聯最後一任總書記、總統。
1952年,加入蘇聯共產黨。1955年,畢業於莫斯科大學法律係。1980年10月,升為蘇共中央政治局委員。
1985年至1991年間,擔任蘇聯總書記、總統,推動蘇聯的經濟、政治和軍事等多項領域體製改革。1991年12月25日,宣布辭去蘇聯總統一職。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蘇聯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列寧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約瑟夫ⷧ𖭨騣奧諾維奇ⷦ磻禞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尼基塔ⷨ읧耶維奇ⷨ夫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列昂尼德ⷤ㏥凂𗥋列日涅夫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尤裏ⷥ基米羅維奇ⷥ䫀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米哈伊爾ⷨ읧耶維奇ⷦ爾巴喬夫
參考資料來源:
百度百科——康斯坦丁ⷧ斯季諾維奇ⷥ呧
俄羅斯曆屆總統名單
1、鮑裏斯ⷥ𐼥䦋耶維奇ⷨ利欽(𐑐𐝐𘐺𒐸𑇐𑆐𘐽)1991年7月10日—1999年12月31日。
2、弗拉基米爾ⷥ基米羅維奇ⷦ쯼𐒐𐴐𘐼𐒐𐴐𘐼𒐸𑇐𑃑1999年12月31日—2008年5月7日。
3、德米特裏ⷩ🧴托利耶維奇ⷦⅥ傑夫(𐔐𑂑𐽐𐑂𒐸𑇐𔐲𔐵𐲯008年5月7日—2012年5月7日。
4、弗拉基米爾ⷥ基米羅維奇ⷦ쯼𐒐𐴐𘐼𐒐𐴐𘐼𒐸𑇐𑃑2012年5月7日至今。
曆屆總統簡介:
鮑裏斯ⷥ𐼥䦋耶維奇ⷨ利欽(𐑐𐝐𘐺𒐸𑇐𑆐𘐽,1931年2月1日―2007年4月23日),俄羅斯人,1931年2月1日出生於蘇聯加盟共和國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斯維爾德洛夫斯克州達裏茨基區布特卡村的一個農民家庭,蘇聯解體後首任俄羅斯總統。
德米特裏ⷩ🧴托利耶維奇ⷦⅥ傑夫(𐔐𑂑𐽐𐑂𒐸𑇐𔐲𔐵𐲯965年9月14日出生於列寧格勒(現為聖彼得堡),現任俄羅斯聯邦安全會議副主席[76]、統一俄羅斯黨主席,曾任俄羅斯聯邦政府第一副總理、第3任俄羅斯聯邦總統、俄羅斯聯邦政府總理。
弗拉基米爾ⷥ基米羅維奇ⷦ쯼𐒐𐴐𘐼𐒐𐴐𘐼𒐸𑇐𑃑,1952年10月7日出生於列寧格勒(現為聖彼得堡)。作為俄羅斯首任總統,20世紀最卓越的政治家之一,他不僅從根本上影響了我們國家的發展,也影響了世界曆史的發展。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