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我市玉米、大豆、棉花、小麥高產品種研究實現新突破:18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省農作物品種審定委員會審定,為全市乃至全省農作物新品種更新換代、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提供了重要支撐。
審定通過的8個玉米品種分別是:滄研86、倉億88、96DHT、97DHT、粒隆819、惠豐369、泊玉110號、泊玉106號;5個大豆品種分別是:滄豆20、滄豆21、滄青豆2號、滄豆1541、滄鮮豆2號;3個小麥品種分別是吳旱015、泊麥20和滄麥18;2個棉花品種分別是國欣棉36和國欣棉39。其中,審定的玉米品種具備高抗莖腐病、玉米大斑病、玉米南方鏽病和蚜蟲等常見病蟲害的能力;小麥品種具有高產穩產、廣適、抗旱、抗倒、綜合抗病性強等突出特點;國欣棉36屬於雜交品種,國欣棉39屬於抗蟲常規棉品種,相比其它棉種,這兩個品種都具有高產、優質、高抗等優點,受到棉農很高評價。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種子質量控製對於保障農作物的生產至關重要。”市種子工作站相關負責人劉博說,他們認真落實種子質量監管措施,保障農業用種安全。工作站全年共檢查4個縣的小麥品種繁種田3.9萬畝,在滄州市測試評價基地種植冬小麥53個,確定了捷麥19、捷麥20、滄麥6002、滄麥6005等10個旱堿麥主推品種;在滄州市測試評價基地種植了夏玉米新品種56個;成立旱堿麥捷麥係列綜合實驗推廣站,通過開展田間調研、座談會等,推廣旱堿麥種植新技術。同時,他們還與高校、種業企業緊密聯動,指導農民科學用種,篩選出更加適合本地推廣種植的新品種。
下一步,我市農業科研部門將繼續加大種質資源搜集、保護、鑒定和育種創新力度,強化重大科研成果培育,夯實科研基礎,細化完善與科技成果評價掛鉤的科技成果獎勵政策,激發科研人員創新創造活力,促進更多更好成果加速湧現,以種業振興助力農業強市建設。
來源:滄州日報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