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6日金融一線消息,新浪財經主辦的“論壇ⷲ024金融新篇章”今日在京召開。首席經濟學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中國金融學院教授、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殷劍峰出席並發表演講。

殷劍峰表示,未來會進入比較長期的低利率時代,在此環境下對銀行的影響非常直接,息差不斷收窄,但可以借鑒日本的經驗。比如兼並重組,減少分支機構;推動資金交易同業外匯等中間業務。
以下為殷劍峰演講全文:
未來會進入比較長期的低利率時代,息差不斷收窄,在座各位的資產配置怎麽配也是一個問題。物價水平持續承壓,CPI在1%以下,PPI負增長。還有一個現象,相對價格效應,PPI萎縮的程度比CPI大很多,說明我們的供給側產能過剩問題恐怕是比較嚴峻的。
在PPI裏麵,PPI的生產資料價格和耐用消費品價格萎縮的程度強於生活資料,這說明資本密集型產品的過剩問題可能是比較嚴重的。
信用需求持續承壓,在社融指標裏麵,除了政府債券,幾乎所有的三項指標全是負增長。在負增長的過程中也有相對效應,首先居民部門信用需求萎縮的程度強於企業部門。在居民信用需求中中長期信用主要指房貸,中長期貸款的規模是短期消費貸的五倍左右。截至去年11月份左右,萎縮了將近20%,相當於墨掉了短期貸款,居民不借錢了,企業同樣也是如此,企業貸款都是負增長。物價水平的持續承壓,信用需求的持續承壓背後有長期性的因素。
第一大因素,中國人口負增長。現在在建的住房套數6000萬套,由於人口負增長,每年新增的城鎮家庭隻有400多萬戶,房地產去化要十多年。
第二,產能問題。最近都再說中國的新三樣,光伏已經過剩了,鋰電池基本如此,新能源汽車過去幾年發展非常快,技術水平提高非常快,2020年新能源車的滲透率大概隻有5%,2024年35%,每年提高六七個百分點。隨著新能源車繼續擴張,整個汽車業的產能利用率在2024年是75%,基本上處於供需平衡的狀態。隨著新能源車的持續擴張,從2025年開始,整個汽車行業的產能利用率低於75%,進入產能過剩的狀態。
從中國製造業的產值來看,占全球的比重是35%,比美日德加起來還要多,根據聯合國的預測,到2030年製造業產值占全球比重提高到45%,人口占全球的比重隻有10%幾,還在不斷下降,用10%幾的人口生產了30%多40%多的製造業產品,這意味著我們的製造業產品大多數要賣給別人,我們對外循環的依賴恐怕長期存在。在這種背景下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的九大任務。
第一大任務就是提振消費擴大內需。消費是收入的函數,中央經濟工作回憶說2025年開展提升消費的專項行動,中國家庭的收入有三個特點:
第一,財產收入占比跟其它國家相比比較低,財產收入主要是房市股市。
第二塊收入,政府的轉移支付占比低,轉移支付就是民生,需要財政體製的改革。
第三塊收入,勞動報酬占比很高。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2025年實施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這是史無前例的。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有兩點,第一保證一定的財政支出強度,這意味著需要保證一定的財政赤字率。計算赤字率需要考慮財政支出的特點,全口徑的財政支出是兩塊,一塊是顯性的四本賬的支出,一般公共預算支出、土地財政支出等等,還有一塊隱性的財政支出,城投公司的支出。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第二點,優化財政支出結構,顯性一般公共預算主要是公共服務業,看起來比較正常,隱性的城投公司的支出結構,金融房地產建築業60%,主要是建築業,兩者合到一起是90%。怎麽優化財政支出結構?全口徑的財政支出要從以前搞基建建築業補磚頭轉向補人頭。二十屆三中全會講得很清楚,要降低生育、養育、教育的成本,建設生育友好型社會,這都要求財政支出有轉向。
無論如何,在人口負增長的大背景下,可能會出現長期的低利率環境。前段時間十年期、三十年期甚至五十年期國債收益率跌破2%,央行在這種背景下停止購買國債,現在主要銀行給企業的貸款利率五年期在4.6—5.1,考慮到PPI負2%的增長,意味著企業的真實利率成本是7%,我們的實際GDP增速才5%,真實利率遠遠超過實際利率,要求名義利率繼續下降,低利率環境是非常長期的。在低利率環境下對銀行的影響非常直接,就是息差不斷收窄。好在我們有案例可以參考,就是日本。
首先,日本銀行業的息差,90年代初還有2.5,現在隻有0.5,一般認為息差掉到1.5以下銀行就活不下去。活不下去怎麽辦?兼並重組,減少分支機構。
第二,推動資金交易同業外匯等中間業務。不同層次銀行的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可以看到都是上升的,原因很簡單,貸款貸不出去了,息差那麽低,隻能靠中間業務,中間業務主要是指以日本三菱日聯銀行為例,從2012年之後,海外貸款占比從5%上升到2023年的25%,持有的海外證券占比從2012年的25%上升到2023年的45%。走出去的結構使收入結構發生了變化,海外收入占比在06年隻有17%,2013年33%,到2023年超過一半的收入來自於海外。低利率時代銀行怎麽活下去,日本的經驗值得借鑒。
恭祝大家新春快樂,謝謝!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