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性補繳已取消?社保沒繳滿15年的注意,今年起可“這樣”處理
前言
按照之前的人口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人口已經達到了14.1億人,在如此龐大的人口,中老年人口的數量上升趨勢十分明顯。其中有60歲以上的老年群體數量達到了2.65億人,有1.9億65歲以上的老年人,由此充分說明了老年人群體的數量巨大。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目前國內新生兒的出生率存在嚴重不足的問題,逐年下滑的新生兒出生量,再加上快速增長的老年人口數量,目前國內人口已經出現了失衡的現象。
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不少人越來越多的擔心自己的養老問題,最年輕的時候,人們或許還可以通過工作付出勞動來獲得一份收入,到了晚年時期退休之後,大多數老年人都沒有了經濟來源,在沒有任何經濟來源的情況下,生活依然要繼續,而且老年時期的身體健康機能下降,做需要用錢的地方很多,如何才能保障晚年生活呢?社保在其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強烈的社保意識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人關注社保體係,其實是因為這裏麵包含了養老和醫療兩個十分重要的組合部分,無論是哪一種保障對於人們來說都是非常關鍵的。近些年來,人們的社保意識在逐漸增強。對於那些生活在城鎮的居民來說,往往在工作過程中會有工作單位幫助員工繳納一定的社保,這是企業有義務繳納的保險,職場人士想要交滿15年的保費是非常容易的。
然而在現實中卻有不少自由工作者,他們沒有固定的工作單位,也很難有穩定的收入,這些人在享受社保方麵必須要通過自我繳納的方式來確保這份保障,如果沒有參加社保的話,關鍵時期是沒有辦法領取養老費用的。由於自由工作者沒有固定的經濟來源,他們自行繳納社保需要承擔的保費額度比較高,大多數人對此深感吃力。

因為在參加社保的過程中,總是會存在許許多多的不確定因素,畢竟15年的時間也是比較長的,而到了60歲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申請辦理退休手續,在這樣的情況下,有一些人轉眼到了要離休的年齡,卻沒有交過保費,在這樣的情況下應該如何處理呢?
有一些人原本認為,沒有交過保費的時候,等到自己退休時可以一次性地補繳,同樣不會影響到退休之後領取養老費用,因為馬上要退休了,如果還沒有交夠15年保費的話,是沒有辦法再選擇一次性補繳的,因為這種政策已經取消。

推遲退休年齡繼續繳納社保
即使在以往那些即將退休的老年人雖然沒有交過保費,但在退休之前隻需要一次性補繳,退休之後照樣可以領取養老費用,不過這種政策已經從2020年開始取消,臨近離休年齡還沒有交過社保費用的話,是不能再選擇一次性補繳的。
那麽在取消了一次性補繳政策之後,是不是就沒有什麽辦法挽回了呢?答案是否定的。因為退休人員可以通過延遲退休的方式繼續繳納社保,也就是說到了60歲不要辦理退休手續,而是繼續工作繼續繳納社保,等完全交夠15年的時候再申請辦理退休。當然這種方法隻適合差幾年沒有交夠15年保費的人。

其他處理方法
除了推遲退休年齡之外,其實還可以按照每年補交的方式進行繳納,不過這種方式卻有非常嚴格的時間規定,通常來說隻有相差三年時間沒有交夠寶貝的人才可以選擇這種方式,如果按照每年補繳的方式繳納費用的話,這時是需要承擔一定滯納金的,如果時間過長,產生的滯納金很多,就沒有必要再選擇這種方式了。
此外,如果繳費年限比較少的話,還差10年或者8年時間才能交夠15年,在這樣的情況下也沒有必要繼續補繳,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是將其轉化成居民社保,在轉化之後會降低日後領到手的養老費用,因為居民社保沒有職工社保領取的養老費用高。

總結:
其實除了上麵幾點做法之外,人們還可以直接放棄社保,當然這是在迫不得已的情況下才做出的決定,一旦放棄繼續繳納社保,也就意味著隻能將個人賬戶中的錢取出,是沒有辦法繼續享受到養老統籌的。對於那些已經要退休的老年人來說,這是一種最不劃算的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