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勸世歌》 
(唐)呂洞賓 一毫之善,與人方便。 一毫之惡,勸人莫作。 衣食隨緣,自然快樂。 算甚麽命,問甚麽卜。 欺人是禍,饒人是福。 天網恢恢,報應甚速。 力行此言,神欽鬼伏。 呂岩,又名“呂洞賓”,世人尊稱其為“呂祖”或“純陽祖師”。傳言呂洞賓是唐朝末年至五代時期的著名道士,也是民間神話故事中的“八仙”之一。呂洞賓的這一首《勸世歌》,如同白話,十分淺顯,相信大家讀一遍,就能知悉其意。 真正的“道”家學說,從來都是樸素而又簡潔明了的,沒有你想象之中的那麽複雜,話雖如此,但卻很少有人能夠做到,正如老子在《道德經》所說:“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 常言道:“種瓜得瓜,種豆得豆。”生命就像是一種空穀回音,你喊出什麽樣的話,得到的回應,也是什麽話;你付出多少,別人回報的也是多少。在古人看來:因果報應,絲毫不爽;天網恢恢、疏而不漏。一切也隻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太上感應篇》中說:“福禍無門,惟人自召;善惡之報,如影隨形。”所以古人常言:“舉頭三尺有神明”,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為。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是古人教導我們的“善惡觀”和“是非觀”。事情分大小,但善惡不分大小,即使一件善事再小,也能折射出善良之博大。有時一個小的善行,也可以拯救一個、甚至是很多的生命;然而,一個惡行,即使再小,也足以摧毀一個人的良知,抑或是他人的生命。 一點惡事,都勸人不要做;一點好事,也要成就別人。《佛經》有雲:“諸惡莫作,諸善奉行,自淨其意”,說的就是這個意思。“善”、“惡”二字,不僅要看得分明,還要行得堅定,從而真正地做到“知行合一”。 愛占便宜的人,可能隻是贏得了眼前的利益,卻失去了今後的大貴;懂得讓別人方便的人,自己也會得到方便,因為他會明白,再美好的東西,也不可能永遠為自己所占有。 所以,播下“善良”的種子,就可以收獲到真正的“快樂”和“幸福”,何樂而不為呢?所以,呂祖告訴我們:“算甚麽命,問甚麽卜。” 一個人胸懷坦蕩,踏踏實實做事,本本分分做人,做到了“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然會無往不利。又何需“起卦算卜”,將自己的命運掌握在別人的手中呢? 因果,就是讓我們學會掌握自己的命運。人的一生之中,總會遇到各種崎嶇坎坷,也總會有各種各樣的問題,亟待我們去認真解決。如果明白了當今社會“因果輪回”的道理,也就會更加“坦然”地麵對周圍的一切。 讓人吃虧,將會給自己帶來不好的後果;饒恕別人的過錯,將會給自己帶來好運。老天看得很分明,報應很快就會實現。當然了,這裏的“報應很快”,純粹就是一句嚇唬人的話,哪裏有什麽“報應”呢? 不過我們要相信這個世界的“真”、“善”、“美”,曆史上的很多事情,也都告訴了我們這一點。這幾句也告訴我們:“人與人之間的相處,寬容相待為上”。 《佛偈》有雲:“緣來天注定,緣去人自奪”。悠然自在,隨緣隨心。微笑麵對一切,以一顆善心和平常心,去對待自己的生活,廣結善緣,廣種福田,終將收獲善果。 編輯整理:清風劍客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