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年度回眸|於歡案二審主審法官首次公開麵對媒體,他說辦案中“從沒緊張過”!
1月18日,中國長安網在中國美術館舉行了“中國司法,不負江山不負卿——中國長安網2017年度照片發布暨向中國美術館捐贈儀式”。
來自於歡案二審現場的一張照片《中國司法不負江山不負卿》入選中國長安網2017年度照片。
在發布儀式上,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林文學,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陳有賢,於歡案二審主審法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刑四庭庭長吳靖,照片的拍攝者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傳處韓國健等首度公開麵對媒體,一起重溫於歡案帶給我們的啟示——
現場實錄
主持人:大家好,我是中國長安網記者王文睿,下麵我為大家帶來的年度照片是,《中國司法,不負江山不負卿》。
照片裏的年輕人,是於歡。於歡這兩個字,在過去的一年裏帶給我們太多的爭議和想象。南方周末一篇文章《刺死辱母者》,在3月25日引爆輿論場,網友們紛紛留言,數億網友都一邊倒地指責於歡案的一審判決有失公正。麵對輿論的質疑,政法部門沒有封堵刪,反而認為這種關切和激情,正是推動中國法治前行的偉大動力。並且在第二天,6小時內5部門回應輿論關切。互聯網輿論場由此發出“中國司法:不負江山不負卿”的聲音。
直到2017年6月23日,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對於歡故意傷害案二審公開宣判,由無期徒刑改判為5年有期徒刑。終於塵埃落定。這張照片,即是二審的庭審現場。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種正義。而平靜的輿論,至少證明大多數人能接受和認同判決結果。
今天,我們邀請到最高人民法院政治部副主任、新聞局副局長林文學,最高人民檢察院政治部宣傳部部長陳有賢,以及於歡案二審主審法官、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刑四庭庭長吳靖,和這張照片的拍攝者山東省高級人民法院宣傳處韓國健。四位嘉賓是首次公開麵對媒體朋友們,讓我們一起重溫於歡案帶給我們的啟示。
首先,我想先問於歡案的二審主審法官吳靖庭長,當時您在辦理這個案件的時候,輿論幾乎是一邊倒地說,法院一審判決錯誤,在這種情況下,您辦理案件會不會感覺到心裏有點緊張,或者說有沒有慌張?
吳靖:你所講的緊張說不上,慌張更談不上。因為我也是在刑事審判工作崗位上工作了30多年的一個所謂的“資深法官”。所以當時確實沒有到緊張,因為緊張什麽問題解決不了。如果說我當時的心理狀態,我現在回憶起來主要是兩點,一個是責任,再一個是壓力。
作為受到社會如此關注的這麽一個案子,我們怎樣通過二審的開庭審理,最大限度的還原整個案件的事實情節,並且在此基礎上通盤考慮天理、國法、人情,最終的依法作出裁判。這個裁判結果一方麵要符合法律的規定,同時還要讓人民群眾從中感受到公平正義,這個責任是沉甸甸的,壓力也是巨大的。
主持人:沒有緊張,隻有從容。我想這種從容是來自於胡廳長十多年的辦案經驗,正是有千千萬優秀的司法工作者,我們的中國司法才有了過人的底氣。
下麵我想問一下兩高的兩位領導,於歡案的輿論從喧囂到回歸理性,你們覺得最重要的是什麽?
林文學:我這麽理解人民群眾對司法案件的關注——這實際上就是人民群眾高度關注法院工作,既是對法院工作的監督,更加是一種期待,是對民主、法治、公平、正義的期待,法院必須要回應這種期待,滿足這種需求。
在於歡案二審的審理中,山東高院傾聽群眾的呼聲,回應群眾的關切,接受群眾的監督,使得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高度的統一。山東高院堅持司法定力,依法嚴格辦案,依照法律的程序,依照法律的規定來認定事實、適用法律。
在整個庭審的過程,通過圖文、視頻發了176條微博,將整個庭審完全呈現在公眾麵前,消除了各種質疑。你的問題,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看,但是從法院來看,我覺得有三條——
第一就是始終堅持認真地傾聽群眾的呼聲,回應社會關切。
第二是始終堅持司法定力,嚴格依法裁判。
第三是始終堅持最大限度的司法公開,謝謝!
主持人:有公開才了解,有了解才有理解,有理解才有信任。
陳部長,您認為是什麽讓輿論回歸理性?
陳有賢:剛才林主任已經說得非常清楚了。我認為,在當下網絡以及這個環境下,話語權決定主導權,時效性決定有效性,透明度決定公信度。
剛才說到的司法公開就是一個增加透明度的問題。我覺得最主要的是,檢察機關遵從了輿論的傳播規律,從話語權、時效性和透明度三個方麵入手,第一時間回應關切,履行檢察機關的職能,用實際行動爭取到話語權,並得到有效的傳播,讓輿論的關注回歸到案件本身,讓案件在法律框架下得到裁判。
主持人:及時快速有效,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這幅照片的拍攝者,來自山東高院新聞處的韓國建,請問國建,在這個案件的庭審中您一共拍了多少照片?
韓國建:我總共拍攝了一千多張圖片。
主持人:一千多件,一個簡單的庭審,為什麽要拍這麽多?
韓國建:麵對如此重大的庭審現場,我心裏就想用手中的鏡頭,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景別,把庭審現場完整地記錄下來,給法院的審判工作保留珍貴的資料。
主持人:於歡案是同時載入中國新聞史和法製史的一個標誌性案件,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細心的記錄者,一點一滴把他還原在我們麵前,才有了我們的公開,有了我們的了解,有了我們的信任。
最後還有一個問題要留給吳靖庭長,您作為一名一線法官,如何看待輿論關切和法治之間的關係,兩者之間是否有矛盾?
吳靖:我還是結合有關這個案子的情況來談點感受。大家都知道於歡案是因媒體報道而引發社會廣泛關注的一起刑事案件。社會關注度之高,曆年來所少有,應當說是空前的。
從媒體報道和網上評論的情況看,盡管說法上各不相同,但是絕大多數媒體和社會公眾,他們都希望二審法院能通過二審審理,在查清事實的基礎之上,依法辦案,作出公正的處理。
從這個角度上來說,輿論和我們法院的目標和出發點都是一致的。對法院而言,麵對輿論高度關注的案件的時候,首先要認真梳理這個社會關注的問題有哪些,同時認真研究引發社會關注的原因是什麽,更重要的是要把社會關注作為改進我們的工作、補齊短板的一個巨大的做動力,同時要以實事求是、開誠布公和真誠的態度,對社會所關注的那些問題給予一個積極的回應。
主持人:您說的對,司法與輿論並非對立,它們的目的是一致的:讓有罪者受到懲罰,讓無辜者不致蒙冤,讓強梁不敢橫行,讓弱者獲得尊嚴。
還記得當時報道於歡案的記者曾說“但願眾人的關切,能如拂過麥田上空的春風,和煦人心。”相信今天我們每個人都感受到了法律的溫度。
於歡案所承載的東西早已超越了個案,通過一場公開的庭審,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這就是這堂法治公開課的意義。
它告訴我們每一個人:中國司法在傾聽、在改變,她在你我的助推下健步前行!感謝四位嘉賓!
責任編輯:初曉慧
"本文由殺馬毀車網发布,不代表殺馬毀車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isdomhotelshanghai.com/Pzcl6l/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