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端午節代表什麽意思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端午節代表什麽意思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端午節的寓意
端午節即農曆五月初五,是夏季(午月)開端,古人形容此間“惡月惡日”“五毒盡出”,所以才有種種求平安、禳解災異的習俗。夏季天氣燥熱,人易生病,瘟疫也易流行;加上蛇蟲繁殖,易咬傷人,所以要十分小心。
在這一天,通常是一吃、二拴、三采。一是吃“五黃”,即名稱中帶有黃字的食物,寓意“青黃不接”的時候“接起來”;也有飲雄黃酒的習俗,古語曰“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
二拴是要拴葫蘆、掃把,掛五毒圖。三是采艾蒿,把整棵艾蒿插在門上。民間還有給孩子戴五彩繩、掛小辣椒、穿老虎鞋,在孩子頭上寫“王”字等習俗。都有驅除災害、瘟疫,求安康、吉祥的意思在裏麵。
因此端午節可謂古代祛病防疫的重要節點,類似於今天的“公共衛生日”。
後來端午節因屈原之死而有了濃烈的悲壯色彩和“祭祀”風俗。其實,它也是另一位古代英雄伍子胥的紀念日。當年吳王夫差罔顧輔臣伍子胥諫言,反而聽信奸臣挑唆,賜其自殺,並於五月五日將其屍體投入江中。由此,伍子胥成為民眾在這天必須追思的冤魂。
擴展資料:
端午節的習俗
一,除粽子外,吃“五黃”、吃“五毒餅”也是端午節的重要食俗。
在江浙一帶,人們把黃色食物,即黃魚、黃鱔、黃瓜、鹹鴨蛋黃、雄黃酒,混在一起吃,認為可以利用端午節節氣的力量,抑製黴運,提升自己的精力。
“五毒”指的是蠍子、蜈蚣、蜘蛛、蟾蜍和毒蛇。五毒餅是用雕刻了五毒蟲圖案的印模子,加蓋在玫瑰餅上製成。吃五毒餅寓意把一切毒蟲吃(消滅)掉,使它不再傷害人。
二,佩香囊拴五色線防疫去邪。
端午節佩帶香囊的習俗由來已久。香囊內裝有具有揮發性香味的雄香、桂枝、花椒、辛夷、丁香等中草藥,有一定的祛病健身之效,古人除佩帶還常放在床前及枕邊。小孩佩香囊,不但有避邪驅瘟之意,而且有襟頭點綴之風。
三,“插五端”以辟不祥。
“插五端”,即在門窗上插掛菖蒲、艾草、葫蒜、榕枝和石榴花,以辟不祥。
四,“遊百病”一年吉利。
遊百病”是盛行於貴州地區的端午習俗。男女老幼往往在端午節穿上新衣,到野外遊玩。在中午一時左右,路上山上或樹下擠滿了手抱花草的人群。晚上回家將花草和水煮開洗澡,稱為“遊百病”及“洗百病”。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新聞網-端午節民間習俗盤點:不僅僅是吃粽子賽龍舟
參考資料來源:
中國新聞網-有關端午節的“真相”:吃粽子是為紀念屈原嗎?
端午節是什麽意思
端午節,又稱為五五節,是中國國家法定節假日之一,並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這個節日的由來是相傳戰國時。
端午節吃粽子代表什麽意思
誰能讓自己清白的身軀,蒙受外物的汙染呢?寧可投入長流的大江而葬身於江魚的腹中。又哪能使自己高尚的品質,去蒙受世俗的塵垢呢?”於是他寫了《懷沙》賦,然後抱著石頭,投汨羅江而死。傳說當地百姓為了不讓他的遺體被魚吃掉,就往江中投放飯團(粽子),所以以後每年到了那一天都有包粽子,吃粽子的風俗。
端午節掛葫蘆代表什麽
端午節掛葫蘆這是傳統的習俗,我從小記事時就有。前些年都是手工製作的,各種顏色的都有,家家都把葫蘆係在綠樹枝或者艾蒿上然後插到房簷上,那時多都是草房,花花綠綠的也挺有節日氣氛的。端午節吃雞蛋吃粽子和紀念詩人屈原有聯係,。但端午節為什麽要掛葫蘆當年卻不太清楚,孩提時代隻是覺得好玩,後來讀中學時,一位本村的老學究韓老師講訴了端午節掛葫蘆的典故:說早些年黃巢舉兵起義的時候,傳說黃巢的兵就象當年日本鬼子進村一樣,殺人放火,啥壞事都幹,特別是見小孩就殺。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