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行、農行、中行、建行、交行、郵儲,重要發聲!
- 编辑:5moban.com - 18來源:保險報
《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注意到,截至1月20日,、、中國銀行、、、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已悉數召開2025年工作會議,總結2024年工作,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
從會議內容來看,2024年以來,麵對新形勢新任務,各家大型商業銀行認真貫徹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統籌推進黨的建設和經營管理,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運營穩健”“穩中有進”“持續改善”“成效明顯”等關鍵詞頻頻出現在對過去一年業績的總結中。展望2025年,多家大行表示,將繼續圍繞“防風險、強監管、促發展”的金融工作主線,當好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和維護金融穩定的壓艙石。
當好服務實體經濟主力軍
國有大型銀行是我國金融體係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金融強國建設中承擔重要使命。記者注意到,近期,六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的2025年工作會議當中,均將做好“五篇大文章”、服務實體經濟放在重要位置。值得一提的是,多家大行還根據自身業務特色和優勢,進一步明確了金融服務具體著力點。
例如,工商銀行2025年黨建與經營工作會議強調,2025年,要加大“兩投”支持力度,加強“兩重一薄”信貸投放,做深做精“五篇大文章”。用好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製,推動普惠金融增量擴麵。突出“工”和“商”主責主業,提升製造業、科技金融市場競爭力和影響力,助力發展新質生產力,紮實做好商貿金融、商戶金融。
作為“三農”金融服務的主力軍,農業銀行披露,2024年,該行“三農”和實體經濟金融服務有力有效。縣域貸款總量近10萬億元,餘額占全行貸款比重超40%。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綠色信貸、養老產業貸款增速均超20%,“兩重”“兩新”、房地產、小微企業等穩增長領域信貸投放力度持續加大。
“2025年要以更實舉措服務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保安全、提質效,加快提升全球布局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加快重點區域發展,紮實服務外交經貿大局;強化基礎能力建設,做好差異化發展謀篇布局;夯實全球化業務優勢,提升穩外貿穩外資服務質效。”中國銀行2025年黨建和經營管理工作會議強調。
“大型銀行是服務實體經濟的主力軍。截至2024年三季度末,大型銀行本外幣資產總額189.3萬億元,占比43.1%;同比增長9.2%,增速比銀行業平均增速高1.9個百分點。”招聯首席研究員、上海金融與發展實驗室副主任董希淼在接受《中國銀行保險報》記者采訪時援引一組數據表示,盡管大型銀行資產規模基數大,但增速仍然較快,這表明大型銀行信貸投放較快,服務實體經濟有力有效。
持續增強經營活力韌性
回顧2024年,經濟發展的曆程很不平凡,對銀行業來說亦是不平凡的一年。麵對複雜嚴峻的內外部環境,記者注意到,“穩”字成為各家大行在總結過去一年業績的首要關鍵字。
例如,建設銀行2025年黨的建設和經營管理工作會議指出,2024年,全行服務大局更加有力,經營質效保持領先,風險防控有序有效,社會形象持續提升,經營管理各項工作邁出堅實步伐。
針對2025年經營重點工作,工商銀行、農業銀行、建設銀行、交通銀行均作出明確安排。記者梳理相關表述發現,“轉型”“升級”“增長”成為2025年經營工作的重要抓手和目標。
例如,交通銀行2025年黨建和經營工作會議強調,2025年要拓客戶、優布局、強協同、促貫通,合力推動經營目標實現。其中提到,要拓展資產業務市場需求,加強服務模式創新,提升資產效益。要加大源頭資金和結算資金拓展,多措並舉推動負債補量降本。此外還要全麵挖掘中收增長點,做大子公司貢獻,提升價值創造。
建設銀行要求2025年經營發展積極向上,穩中求進,錨定市場,深耕客戶,以“圈鏈群”經營為抓手,豐富多元化產品供給,高質量服務經濟社會發展。加快推進實施集約共享、高效融合、安全可控的研發和運營體係,為經營管理提供有力支撐。
郵儲銀行2025年工作會議強調,要與時俱進推動戰略優化升級,加快打造全功能現代化商業銀行。加快塑造發展新優勢,構建更穩健的收入模式、更均衡的業務結構、更協調的市場結構、更低成本的運營體係、更高質量的協同體係,打造更普惠、更均衡、更穩健、更智慧、更具活力的一流大型零售銀行。
“我國經濟發展麵臨轉型升級,利率水平較低並且可能延續,銀行業也麵臨低淨息差壓力並且淨息差仍有下降壓力。麵對外部環境和行業發展,需要推進轉型發展,強化改革創新。從這個角度看,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對重點工作安排是針對內外部環境變化的針對性應對,也是為了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中國郵政儲蓄銀行研究員婁飛鵬對記者說。
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當前,6家國有大型商業銀行經營發展穩健,資產質量穩定,主要監管指標都處於“健康區間”,其作為“穩定器”的作用進一步凸顯。
“大型銀行穩則銀行業穩,大型銀行穩健發展,金融穩定發展就有了保障。近年來,建設銀行、工商銀行等大型銀行先後參與包商銀行、錦州銀行改革化險工作,為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維護金融穩定作出了積極貢獻。”董希淼說。
以此為背景,記者注意到,多家大行均在相關會議中明確,2025年將進一步守牢安全底線,有效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例如,農業銀行透露,2024年,全行不良貸款率、逾期貸款率、撥備覆蓋率等主要風險指標延續領先和改善態勢。2025年要持續抓好房地產、地方政府債務等重點領域信用風險化解,積極防控普惠零售業務風險,確保資產質量穩中向好。不斷築牢境外機構、科技網絡安全屏障。
工商銀行表示,2025年將落實好城市房地產融資協調機製,助力地方政府債務化解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管控。堅持“主動防、智能控、全麵管”,確保各類風險總體可控。
郵儲銀行相關會議強調,2025年要完善“全麵、全程、全時、全域”風控體係,加強重點領域管控,升級數智化風控。同時將提升風險防控的前瞻性和有效性,完善“看未來”技術,有效平衡風險和收益,實現風險賦能價值創造。
展望2025年,董希淼表示,大型銀行因承擔較多社會責任,低利率環境對大型銀行影響更大。2025年,大型銀行應謀定而後動。
具體來看,董希淼提出了四點建議:第一,大型銀行應發揮好“頭雁效應”,繼續加大對國家重大戰略、重點領域的支持服務,在“兩重”“兩新”等領域做中小銀行做不到、做不好的產品和服務,彰顯大行的責任和擔當。
第二,大型銀行要優化金融資源配置,發揮自身優勢,挖掘新的增長點,努力尋找業務發展的“第二曲線”。如工商銀行在科技金融、建設銀行在普惠金融、中國銀行在跨境金融、農業銀行和郵儲銀行在服務鄉村振興等方麵,應進一步形成和鞏固比較優勢。
第三,除了拓展淨利息收入外,大型銀行還應積極發揮業務資質牌照較多、綜合經營能力較強等特點,全麵發展中間業務,例如拓展財富管理業務等高附加值中間業務,進一步提升中間業務收入占比,形成對營業收入的有力支撐,彌補息差縮窄帶來的壓力。
第四,大型銀行要用好科技投入大、科技人員多等優勢,加快推進和深化數字化轉型,大力發展數字金融,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改善客戶體驗,不斷獲得新的客戶和新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