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給大家談談8月15是什麽節日,以及8月19日是什麽節日對應的知識點,希望對各位有所幫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
內容導航:- 8月15是什麽節日
- 中國8月15日是什麽節日
- 8月15中秋節的來曆故事
- 8月15號是什麽日子
- 8月15日中秋節的來曆
- 8月15日是什麽節
Q1:8月15是什麽節日
農曆8月15是中秋節。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其與春節、清明節、端午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中秋節的習俗有祭月、賞月、觀花燈、觀潮、吃月餅、猜謎、賞桂花、飲桂花酒等。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是上古天象崇拜——敬月習俗的遺痕。在二十四節氣“秋分”時節,是古老的“祭月節”,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而來。在傳統文化中,月亮和太陽一樣,這兩個交替出現的天體成了先民崇拜的對象。
中秋節慶源自古人對月亮的祭祀,是中華民族祭月習俗的遺存和衍生。祭月,在我國是一種十分古老的習俗,實際上是古時代我國一些地方古人對“月神”的一種崇拜活動。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的習俗有祭月、賞月、觀花燈、觀潮、吃月餅、猜謎、賞桂花、飲桂花酒等。除此之外,各地還有民間拜月、月光馬兒、兔兒爺、中秋宴俗、舞火龍、燃寶塔燈、偷菜求郎、竊瓜祈子、中秋博餅、祭月燒香鬥、乞月照月爬月、走月亮走三橋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民俗傳統。
Q2:中國8月15日是什麽節日
八月十五日是中秋節。
中秋節資bai料:
中秋節是中國四大傳統節日,有著悠久的曆史。北宋時期,正式定八月十五為中秋節,並出現“小餅如嚼月,中有酥和飴”的節令食品。至明清時,中秋節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
每到中秋,世界各地的華人也都會發出同一個聲音,同聲祝願祖國昌盛美好。這是融進血液的家國情懷,是銘心刻骨的文化傳承。
中秋節比較典型的風俗有賞月、吃月餅、放天燈等。
Q3:8月15中秋節的來曆故事
相傳古代齊國醜女無鹽,幼年時曾虔誠拜月,長大後,以優良品德入宮,但未被寵幸。某年八月十五賞月,天子在月光下見到她,覺得她美麗出眾,後立她為皇後,中秋拜月由此而來。月中嫦娥,以美貌著稱,故少女拜月,願“貌似嫦娥,麵如皓月”。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古人給予月亮許多傳說,從月中蟾蜍到玉兔搗藥,從吳剛伐桂到嫦娥奔月,豐富的想象力為月宮世界描繪了一幅幅斑駁陸離的勝景。自漢至唐,騷人墨客紛紛吟詠月亮及月中之事,八月十五月圓時成為抒發感情的極佳時刻。
至北宋太宗年間,官家正式定八月十五日為中秋節,取意於三秋之正中,屆時萬民同慶。中秋之夜,明月當空,清輝灑滿大地,人們把月圓當作團圓的象征,把八月十五作為親人團聚的日子,因此,中秋節又被稱為“團圓節”。
中秋節成為一年之中的重大節日,又與科舉考試有著極其微妙的關係,在我國封建社會,開科取士,一直是統治者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而三年一次的秋闈大比,恰好安排在八月裏舉行。
勝景與激情結合在一起,人們便將應試高中者,譽為月中折桂之人。每到中秋,必須進行隆重慶賀,成為全社會人民的重要風俗,經朝曆代,盛行不衰,中秋節逐漸成為我國四大節日(春節、清明、端午、中秋)之一。
Q4:8月15號是什麽日子
農曆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的中秋節,也是我國僅次於春節的第二大傳統節日。也稱仲秋節、團圓節、八月節等,是我國漢族和大部分少數民族的傳統節日,也流行於朝鮮、日本和越南等鄰國。因為秋季的七、八、九三個月(指農曆),八月居中,而八月的三十天中,又是十五居中,所以稱之為中秋節。又因此夜浩月當空,民間多於此夜合家團聚,故又稱團圓節。
Q5:8月15日中秋節的來曆
8月15日中秋節的來曆
8月15日中秋節的來曆,每一個人對於八月十五的中秋節都是十分期待的,因此大家在節日裏會有三天假期,可以與家人一起吃個團圓飯,下麵我帶大家簡單了解一下8月15日中秋節的來曆。
8月15日中秋節的來曆1
中秋節的盛行始於宋朝,至明清時,已與元旦齊名,成為我國的主要節日之一。關於中秋節的起源,大致有三種:起源於古代對月的崇拜、月下歌舞覓偶的習俗,古代秋報拜土地神的習俗。在中國的農曆裏,八月十五的月亮比其他幾個月的滿月更圓,更明亮,所以又叫做“月夕”“八月節”。此夜,人們仰望天空如玉如盤的朗朗明月,自然會期盼家人團聚。遠在他鄉的遊子,也借此寄托自己對故鄉和親人的思念之情。
中秋節原本是推翻元朝統治的一次起義紀念日。在元朝末年,老百姓不堪忍受官府的統治,在中秋季節,把寫有“殺韃子、滅元朝;八月十五家家齊動手”的字條藏在鉻好的小圓餅內相互傳遞。到了八月十五日晚,家家戶戶齊動手,一舉推翻了元朝統治。後來,每逢中秋節,都吃月餅來紀念這次曆史性的勝利。
另外有人提出,中秋節的起源和農業生產有關。秋天是收獲的季節。“秋”字的解釋是:“莊稼成熟曰秋”。八月中秋,農作物和各種果品陸續成熟,農民為了慶祝豐收,表達喜悅的心情,就以“中秋”這天作為節日。“中秋”就是秋天中間的.意思,農曆的八月是秋季中間的一個月,十五日又是個月中間的一天。
8月15中秋節習俗有哪些
1、中秋習俗——吃月餅
中秋節賞月賞月和吃月餅是中國各地過中秋節的必備習俗,俗話說:“八月十五月正圓,中秋月餅香又甜”。月餅一詞,源於南宋吳自牧的《夢梁錄》,那時僅是一種點心食品。到後來人們逐漸把賞月與月餅結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團圓,寄托思念。同時,月餅也是中秋時節朋友間用來聯絡感情的重要禮物。
2、中秋習俗——玩花燈
中秋沒有像元宵節那樣的大型燈會,玩燈主要隻是在家庭、兒童之間進行的。早在北宋《武林舊事》中,記載中秋夜節俗,就有‘將“一點紅”燈放入江中漂流玩耍的活動。中秋玩花燈,多集中在南方。如佛山秋色會上,就有各種各式的彩燈:芝麻燈、蛋殼燈、刨花燈、稻草燈、魚鱗燈、穀殼燈、瓜籽燈及鳥獸花樹燈等。
3、中秋習俗——燃燈
中秋之夜,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如今湖廣一帶仍有用瓦片疊塔於塔上燃燈的節俗。江南一帶則有製燈船的節俗。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係於竹竿上,高豎於瓦簷或露台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
4、中秋習俗——猜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5、中秋習俗——觀潮
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
6、中秋習俗——賞桂花、飲桂花酒
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中秋之夜,仰望著月中丹桂,聞著陣陣桂香,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合家甜甜蜜蜜,已成為節日一種美的享受。到了現代,人們多是拿紅酒代替。
8月15日中秋節的來曆2
中秋節的含義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拜月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寄托了古往今來無數遊子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同時也是對豐收和幸福的祈盼,其豐富多彩的內涵也成為了我國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中秋節的由來
中秋節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著古老的淵源。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是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的,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最初的“祭月節”是在幹支曆二十四節氣的“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農曆八月十五日,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農曆八月十六日。
中秋節的習俗
中秋節自古便有賞月、燃燈、觀潮、猜謎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當然品嚐美食也是中秋節必不可少的一項活動,親朋好友聚在一起,吃月餅、喝桂花酒,聽老人講講嫦娥奔月的神話故事。
沿著河畔放一盞花燈,月光灑在臉上,暖融融的情誼圍繞在身邊,這種共享天倫的快樂,大概就是人們喜愛中秋節的原因吧
Q6:8月15日是什麽節
8月15是中國的傳統節日中秋節。
中秋節,又稱祭月節、月光誕、月夕、秋節、仲秋節、拜月節、月娘節、月亮節、團圓節等,是中國民間的傳統節日。中秋節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時代秋夕祭月演變而來。最初“祭月節”的節期是在幹支曆二十四節氣“秋分”這天,後來才調至夏曆(農曆)八月十五,也有些地方將中秋節定在夏曆八月十六。中秋節自古便有祭月、賞月、吃月餅、玩花燈、賞桂花、飲桂花酒等民俗,流傳至今,經久不息。
中秋節起源於上古時代,普及於漢代,定型於唐朝初年,盛行於宋朝以後。中秋節是秋季時令習俗的綜合,其所包含的節俗因素,大都有古老的淵源。中秋節以月之圓兆人之團圓,為寄托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成為豐富多彩、彌足珍貴的文化遺產。
關於8月15是什麽節日和8月19日是什麽節日的介紹到此就結束了,不知道你從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嗎?如果你還想了解更多這方麵的信息,記得收藏關注本站。
查看更多關於8月15是什麽節日的詳細內容...
发布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