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朱熹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朱熹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很多朋友想了解關於讀書的一些資料信息,下麵是(揚升資訊www.balincan8.com)小編整理的與讀書相關的內容分享給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綱五常”是誰提出的?
朱熹是南宋著名哲學家、教育家,他出生於儒學世家,自幼就是一個具有強烈求知欲望的人。他從10歲起就開始攻讀四書五經,除了這些,他還讀了諸子百家、兵書史書等。他曾經徒步數百裏,求學於當時著名學者李侗。公元1148年,19歲的朱熹中了進士。朱熹當了7年官,僅僅有46天上朝議政。他一生的主要時間都在福建的武夷山和江西廬山的白鹿洞書院講學授徒、宣揚道學。他繼承程顥、程頤的學說,又獨立發揮,形成了自己的體係。朱熹認為世間萬事萬物有理,就是“天理”。它在政治和倫理上的表現,就是“君臣、父子、夫妻”及“仁、義、禮、智、信”這“三綱五常”。朱熹提倡“存天理、滅人欲”,認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這些思想學說後來成為官方哲學,深刻影響了近世中國的思想文化傳承。
什麽是三綱五常?
三綱”是指“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要求為臣、為子、為妻的必須絕對服從於君、父、夫,同時也要求君、父、夫為臣、子、妻作出表率。它反映了封建社會中君臣、父子、夫婦之間的一種特殊的道德關係。
“五常”即仁、義、禮、智、信,是用以調整、規範君臣、父子、兄弟、夫婦、朋友等人倫關係的行為準則。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可以點擊右下方“有用”哦,謝謝!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