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權威,專業,及時,全麵,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界麵新聞記者 |陳靖 在2024年證券行業合並、降薪、裁員的浪潮中,券商人員流動成為熱門關注點。 根據Choice金融終端以及中證協的最新數據,2024年,證券行業的人才流動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從整年數據來看,從業總人數淨流出19637人,年底已經正式逼近33萬大關,界麵新聞梳理發現,主要是一般證券業務人員、證券經紀人減少所致。 2024年,在合並、降薪、裁員、降本增效大背景下,超八成證券公司從業者人數出現同比減少。其中,、、、、國投證券、、、、華源證券這9家券商的從業人數淨流出超500人。 究其背後原因,主要為近兩年不少券商傳出合並、重組消息。受此影響,公司業務條線改革、員工人心浮動。 2024年以來,市場頻繁傳出將與證券合並的消息,接近中金公司人士表示,“員工知曉公司處於重整期,擔憂個人前途前景可能不明,因此近段時間一直在物色其他出路。” 那麽,馬上跌破33萬人的券商從業人員隊伍呈現出怎樣的流動情況?哪些券商在黯然萎縮?又有誰在大肆擴張人力?  減員共2萬,從業人數重回5年前水平 近幾年,證券行業的人才流動呈現出一定的波動性。券商行業曾經曆“跑馬圈地”的時代,各大券商不斷招攬人才、廣設分支機構,從業人數曾在2017年登頂35萬人。2018年來進入存量競爭,從業人數逐漸回落,2020年6月跌至32.5萬人,同年下半年行業回暖,2023年底重回35萬人,再到2024年底回到33萬人關口,整體已經跌回2019年的水平。 中證協、Choice金融終端顯示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12月31日,券商領域共有33.01萬從業者,相比年初減少19637人,降幅為5.60%。 證券行業年內減員主要是集中在一般證券業務人員、證券經紀人,二者年內分別減少207343人、9162人。此外,投資主辦人、證券經紀業務營銷人員也有小幅減員,分別減少208人、55人。 盡管年內證券行業整體從業人數有所下降,但分析師、投顧、保代三大專業業務線的從業人數卻均保持逆勢增長。例如,投資顧問延續過去幾年的增長趨勢,年內再增員3225人,目前券商領域的投顧人數已達到8.02萬人,較年初增長4.19%。分析師群體也逆勢增員了930人,超越5000人大關。此外,保薦代表人也在冷淡的行業大背景下小幅增加了168人。 從絕對數量來看,當前券商各類別從業者規模依次是:一般證券業務人員(207343人)、經紀業務總人數(28134人)、投顧總人數(80236人)、保代總人數(8800人)、分析師總人數(5566人)、投資主辦人(447人)、證券經紀業務營銷人員(291人)。 西部地區一中型券商所長對此表示,“盡管研究所麵臨收入壓力,證券行業分析師數量卻逆勢增長,體現了券商應對市場變化的積極策略。公募降費等外部環境變化雖對券商研究所收入構成挑戰,但市場對深度研究分析和專業投研服務的需求依然強勁。在此背景下,券商正積極擴充分析師團隊,更好地服務客戶、爭奪市場份額,並尋求新的業務增長點。”  國信減員最猛,五家券商減員五千人 在經曆此前兩年人員大幅增長後,2024年證券業從業人員數量掉頭向下,震蕩下行。到底誰在“瘦身”,誰在逆勢擴張成為近段時間社會各界關注的熱點問題。 界麵新聞梳理數據發現,2024年底,“萬人俱樂部”券商數量顯著減少,目前僅剩下中信證券(14216人)、中信建投(11350人)、國泰君安(11346人)、中國銀河(11248人)、廣發證券(10790人),這一水平也重新回到2019年底的水平。 值得關注的是,2024年國信證券跌出“萬人俱樂部”,人員總數為9924人。緊隨其後的是,(9581人)、(8987人)、(8314人),均有超8000名從業人員。 2024年內,僅17家券商年內從業人員數量有所增長。其中,增員最多,年內增員580人,具體為東方證券承銷保薦全部劃歸母公司所致。此外,中信華南、中國銀河證券、東莞證券、麥高證券、中郵證券、渣打證券等也有顯著增員。 增員占比方麵,中信證券華南增長54.99%高居榜首,高華證券、麥高證券分別排在第二、三位,分別增長達33.33%、18.32%。此外,除吸收子公司員工的東方證券以外,申港證券、中郵證券、中德證券、東莞證券、粵開證券也增員均超3%。 不同券商的從業人員儲備情況也呈現出分化態勢。有104家券商從業人員呈淨流出態勢,占比超85%。其中,中信證券淨流出1388人位居榜首,此外,國信證券(1329人)、廣發證券(1125人)、興業證券(866人)、國投證券(779人)淨流出人數居前。 界麵新聞從知情人士處獲悉,“中信資管於2023年3月注冊成立,11月正式開展業務。2024年1月,298名員工轉崗至中信資管。中信證券員工減少幅度較大,有一個原因是部分員工劃轉到子公司。若此部分員工未納入中信證券減員統計,國信證券實際減員人數可能多於中信證券。與此同時,國信證券減員比例超11%,在大型券商裏麵占比較高。” 在減員占比方麵,華源證券(-23.00%)、(-16.09%)、五礦證券(-16.72%)、瑞信證券(中國)(-17.60%)、方正承銷保薦(-18.58%)、聯儲證券(-18.74%)減員比例居前。此外,還包括德邦證券、萬和證券、五礦證券、世紀證券等減員均超15%。  為何今年以來從業人員出現顯著減少?有中型券商中後台人士告訴界麵新聞,“由於行業大環境問題,今年券商整體釋放的招聘需求比往年減少,而提出離職的人員在增加。” 眺遠營銷谘詢CEO高承遠告訴界麵新聞:“年內,證券行業從業人員總數持續下降,折射出行業正經曆深刻生態變革。隨著數字化轉型加速,證券業務的自動化與智能化水平顯著提高,傳統人工密集型崗位(如一般證券業務和證券經紀人)的需求逐漸減少,從而導致從業人員數量下降。”  經營戰略疊加股權變動,加劇人員流動 事實上,一直以來證券行業人才流動的現象較為普遍。近年來已有不少公司進行人力資源管理的調整和優化,規範人才管理,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預示未來公司的發展趨勢。 自2023年8月27日階段性收緊IPO以來,券商投行業務受到較大影響。項目減少、收入持續下滑,如何應對緊縮的大環境,成為擺在各家券商麵前的一道難題。首當其衝的是,投行從業人員麵臨供大於求的局麵。去年下半年以來,各家券商裁員、降薪、轉崗分流時有發生,也進一步加劇了人員流出情況。 近期,界麵新聞從頭部券商內部獲悉,該券商已正式實施降薪方案。其中,投行條線中低職級員工的每月固定薪酬將普遍下調,下調幅度根據職級不同,在5000元至10000元之間。 與此同時,隨著業務轉型升級,對人才素質的要求也在提高,無法適應變化的從業人員將麵臨淘汰風險。 據界麵新聞此前報道,頭部券商中,中金公司考慮今年將境內外投行員工數量縮減至少10%,計劃自2024-2026年削減三分之一的境內投行員工。減員將涉及考評不佳和主動離職的員工。近期業績預告顯示,中金公司2024年全年淨利和投資銀行業務手續費淨收入均出現下降。 此外,界麵新聞記者從知情人士處獲悉,2024年3月,中信證券對100多名總部投行股權業務人員實施了調崗,旨在緩解IPO速度放緩帶來的人員壓力。調崗並未導致薪酬變化,但中信證券已開始實行末位淘汰製度。在當前證券業和投行環境不太樂觀的情況下,被調崗的員工在新崗位上完成業績考核可能會麵臨相當大的壓力。如果考核連續不達標,可能會麵臨降薪甚至被勸退。 上述知情人士透露:“中信證券百餘人從IPO股權崗轉至債權融資、並購重組、投資等業務條線,背後的主要原因是公司去年投行業務大幅下滑。由此或加劇了公司人員流動。” 除上述多家頭部券商以及投行強勢券商外,還有因公司股權變動而產生人員流動的券商。除上述多家頭部券商以及投行強勢券商外,還有因公司股權變動而產生人員流動的券商。界麵新聞記者注意到,在年內投行淨流出人數中,中金公司以32人位列榜單前列。 華東地區一位資深金融獵頭向界麵新聞透露,“挖角越來越難做,甚至比過去三年疫情期還要難做,主要原因是證券公司招聘需求下降很多,多家機構正在削減成本。” 她進一步指出,“目前機構處境艱難,一方麵是‘活多錢少’,另一方麵難以找到更好出路。” 關於人員流失問題,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指出兩大原因:“首先,業務開展困難,加上合並重組大背景,很多公司都在做業務減法,並且這兩年券商多項業務條線業績下滑,且預計今年投行業務難有顯著好轉;其次是各方麵薪酬待遇下降,這既與業務壓力有關,也受到‘限薪令’的影響,降薪潮已對從業人員產生普遍影響。” 對此,北方某中型券商中後台員工表示認同,“目前已經看機會一兩年了,麵試了不同類型的金融機構,但很難匹配上,工作內容的性價比也不高,相關公司的職場也存在不同的內耗問題。”該員工表示,將繼續觀望市場,並願意接受薪酬調整以換取更舒適的工作環境。 上述深圳某券商投行人士向界麵新聞進一步解釋,有跳槽意願,也沒有看到好的工作機會,“雖然今年陸續接到獵頭電話的推薦,但待遇情況沒有達到預期,整體來看,甚至打壓預期。” 前述金融獵頭稱,“當前環境下,金融機構從業人員的職業流動已難現往年的溢價跳槽現象。薪酬待遇普遍呈現微漲或持平態勢,部分情況下甚至出現下降,低於前一份工作的薪資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