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楊永泰】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发布时间:2025-07-05 07:24:25   来源:西藏山南隆子县    
字号:

人物生平

早期經曆

楊永泰,1880年出生於廣東茂名地區一殷實之家。他早年受過嚴格的封建正統教育,17歲時,考中廣東茂名地區秀才。21歲那年,楊永泰考入廣州高等學堂,開始接受係統的西方近代教育。一年後,他又從廣東轉入北京政法專門學校學習法律。畢業後,他回到廣州出任《廣東報》記者、編輯。

結識蔣介石

很快,楊永泰便以文筆流暢、思維敏捷、立論深刻、思想活躍揚名於珠江兩岸。

隨著資曆和才華的日漸長進,楊永泰開始涉足政壇。在孫中山積極掀起反清革命的同時,各省也發起了立憲運動,紛紛成立省諮議局,要求實行君主立憲。楊永泰在這場君主立憲風潮中,積極讚成君主立憲,並利用手中的輿論陣地,撰寫了許多文章,竭盡全力為立憲運動搖旗呐喊。功夫不負有心人。1908年,風華正茂的楊永泰以自己的能力、才華和鮮明的政治態度,當選為廣東省諮議局議員。

1912年,楊永泰當選為中華民國臨時國會議員,前往北京就職。1914年春,袁世凱廢掉國會,楊永泰被迫離京南下,來到上海,與國會議員穀鍾秀等創辦《正誼》雜誌。這年夏天,他與黃興等人又組織了歐事研究會。

民國初年混亂政局和袁世凱的獨裁專製,使楊永泰逐漸對孫中山的革命學說感興趣。而與國民黨人黃興的接觸,使楊永泰更加認定:孫中山的革命學說更接近於中國問題的實際。於是,當孫中山在日本成立中華革命黨時,楊永泰率先加入。從此,楊永泰追隨孫中山,投身民主革命運動。

【楊永泰】資料簡介簡曆及圖片

1915年12月,蔡鍔等人在雲南發動護國戰爭,從雲南、廣西起兵,分別攻入四川和廣東。1916年春,宣布獨立的雲南、貴州、廣西、廣東四省在廣東肇慶組成了以唐繼堯、岑春煊為正副撫軍長的肇慶軍務院。正在上海主持報務的楊永泰投筆從戎,回廣東參加護國運動。楊永泰回到廣州後,入滇軍將領李烈鈞幕中,旋出任李烈鈞兩廣護國軍(第二軍)司令部下屬財政局局長。因楊永泰是廣東人,門生故舊很多,籌備糧草很有門路,再加上他善於交際,頗有活動能量,故滇軍將領很倚重他。肇慶軍務院成立後,李烈鈞又推薦他出任軍務院財政廳廳長。

袁世凱死後,黎元洪繼任中華民國大總統,段祺瑞出任內閣總理。軍務院取消,民初國會重新恢複。以張耀曾、李根源、穀鍾秀等人為代表的舊國民黨人組織政學會,楊永泰也參與了會章的起草,成為政學會的一名重要成員。

1917年7月,張勳複辟失敗後,段祺瑞重新上台執政。段為實現獨裁統治,拒不恢複《臨時約法》和國會。孫中山舉起了護法運動的旗幟,從上海南下廣州,組織護法軍政府。北京的國會議員紛紛南下廣州,組織非常國會。

護法軍政府成立後,孫中山對楊永泰很是信任和重用的。他內定楊永泰出任護法軍政府財政廳廳長。楊永泰當時也滿口答應,並十分感激孫中山的信任。政學會的張耀曾、李根源等人聽說後,立即勸楊永泰說:“孫中山沒有實力,是個空架子。你投靠這個孫大炮,也不會有什麽好處。以你的才華,如投靠西南實力派,定會前途無量。”

楊永泰雖足智多謀,但缺乏政治眼光。看到政學會都投靠了西南軍閥,孫中山在廣東的勢力遠遠沒有滇桂軍閥勢力強大,心裏便動搖了。所以孫中山幾次催他就職財政廳廳長時,他支支吾吾,遲遲不就。

楊永泰的這種投機態度,令孫中山周圍的國民黨人十分反感。

1917年秋,滬法軍與段祺瑞的北洋軍閥激戰於湖南、陝西、河南、山東等十餘省。正當護法戰爭勝利進行時,控製了湘、川兩省後的陸榮廷、唐繼堯在政學會骨幹的支持下,突然一反孫中山的護法號召,通電同意與北洋軍閥進行議和。緊接著,西南實力派聯合改組軍政府,排擠孫中山,把護法軍政府原來實行的大元帥首領製改為七總裁合議製,孫中山為七總裁之一。孫中山憤而辭職,離開廣州前往上海。

作為政學會骨幹的楊永泰,參與了改組軍政府的活動,因此引起了一些國民黨和一些追隨孫中山的國會議員的痛恨,種下了與胡漢民等人矛盾的種子。

但楊永泰卻得到了岑春煊、陸榮廷等西南實力人物的大力支持。不久,楊永泰出任廣東財政廳廳長,並於1920年4月就任廣東省省長。

楊永泰上任伊始,躊躇滿誌,頗想有所作為,顯示一下自己過人的才華,把自己的家鄉建設好。

無奈好景不長。1920年夏,粵係將領陳炯明回師廣東,將桂係陸榮廷驅逐出境。次年春,孫中山在廣州就任中華民國非常大總統,唐紹儀等人把當年政學會改組護法軍政府的幕後活動向孫中山和盤托出,並有聲有色地描繪了政學係張耀曾、李根源、楊永泰等人在這中間穿針引線的作用。

楊永泰知其在廣州已無法立足,便北上投靠北洋軍閥政府。

到了北方,楊永泰更覺英雄無用武之地。1922年,楊永泰再度出任北洋政府國會參議院議員,但隨著曹錕賄選醜聞被揭露出來,北洋軍閥政府時代的舊國會頓時解體。政學會也隨之偃旗息鼓、煙消雲散了。

楊永泰無奈,隻好離北京前往上海,心情鬱悶地過起了蟄居生活。

他為自己有蓋世才華而無處施展而暗自歎息,也為懷才不遇、未遇“明主”而暗自神傷。

1926年夏開始的轟轟烈烈的北伐戰爭,震撼了中國,也震顫了楊永泰的心扉。麵對外間世界的劇烈變化,楊永泰萌動了結束蟄居生涯、重新尋覓進身之道的念頭。

1927年蔣介石下野之後,楊永泰向桂係李宗仁、白崇禧上了一份萬言書,陳述他對中國時局的看法和對現時政治的主張,表達了要躋身政治的強烈願望。李、白讀完了這份萬言書後,對楊永泰的才華十分敬佩,但又十分鄙視楊永泰的為人。他們認為:一位投靠過北洋軍閥,投靠孫中山,也投靠過西南軍閥的政客,在政治上靠不住!

這樣李宗仁、白崇禧對楊永泰不予理睬。剛要出山便遭到了冷遇,楊永泰對新桂係自然十分惱怒。

執意要東山再起的楊永泰並沒有灰心。他略施小計,便在南京政府交通部部長王伯群手下,謀了個顧問的職位。

楊永泰是一位非常聰明的政客,早在廣州護法軍政時期,力圖保持與各方麵關係融洽。他一方麵與政學會成員保持密切的關係,另一方麵與滇軍中級將領熊式輝等人又十分要好。與政學會成員的要好,使他日後成為新政學係首領之一;與熊式輝等人的要好,使他日後投靠蔣介石有了階梯。

熊式輝,江西安義人,比楊永泰小三歲,在護國戰爭中結識了楊永泰。他傾慕楊永泰的才華,兩人結為摯友,為後來形成國民黨內部的新政學係奠定了基礎。在北伐戰爭中,熊式輝與他的好友賴世璜率國民革命軍第十四軍轉戰江西,投靠了蔣介石。1928年春,蔣介石卷土重來時,任命熊式輝任淞滬警備司令。自此,熊式輝成為蔣介石的心腹之一。

正是通過政學係熊式輝的直接引薦,才華橫溢的楊永泰才結識了蔣介石,並深受蔣的重用,得以施展其蓋世才華。

1928年的春天,剛剛複出的蔣介石躊躇滿誌,準備第二次北伐。一天,他與時任外交部部長的盟兄黃郛閑談。蔣介石痛感自己幕中人才匱乏,尤其缺乏足智多謀、運籌帷幄的“謀士”。所以他懇請黃郛結束政客生涯,跟自己共建“黨國”。

對蔣介石的秉性十分了解的黃郛,對蔣介石說:“海內有奇才楊暢卿先生,胸羅經綸,足以佐治,凡吾所能者,暢卿無不能,暢卿所能者,有時吾還不及,國家大計,望公商之。”

在蔣介石的印象中,黃郛是最有才華的佐政之才,如果沒有這位盟兄製定的“離俄清共”之計,哪會有今天的南京政權呢?而這位才華橫溢的盟兄卻說當今海內還有比他更傑出的幕中高手,怎不令他重視呢?

楊永泰真有這麽大的本領,居然令黃郛如此鄭重地向蔣介石引薦?蔣介石半信半疑。在北洋政府時代,楊永泰可不是一般的“名士”,他是政學係的首領之一,是民初政壇上曾活躍一時的風雲人物。對於這樣一位風雲人物,長期在南方活動的蔣介石也有所聞,卻並不是非常了解;但長期在北方軍政界活動並一度擔任北洋政府總理高職的黃郛,卻是一清二楚。

1932年當蔣介石親赴武漢指揮對豫鄂皖邊區第四次“圍剿”時,楊上萬言書,闡述“攘外必先安內”的理論,提出“安內”(即“剿匪”)必須“三分軍事,七分政治”的主張,得蔣賞識,立即擢用為豫鄂皖三省“剿匪”總司令部秘書長,隨蔣來漢赴任。楊在所轄區建立行政督察專員的製度,在各縣實行“保甲法”,並提出“整飭吏治,綜核名實,信賞必罰”,以提高行政效率,加緊鎮壓人民。在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南昌行營政治廳廳長時,加緊訓練人員、整頓保甲、修築公路、實行新生活運動等具體政治“剿匪”措施,由此備受蔣介石青睞,遂與熊式輝、張群等成為政學係的核心人物。1935年3月任軍事委員會委員長武昌行營秘書長,11月為中國國民黨第五屆中央候補執行委員,12月任湖北省政府主席。次年1月兼任湖北省保安司令。楊堅持“攘外必先安內”方針,整頓湖北保甲製度,編整團隊,“剿匪”、“清鄉”。督促開展武昌市政建設,把省政府門前從平湖門到閱馬場的平閱路翻修為水泥路麵,改名為“彭劉楊路”;擴寬東廠口至大東門的馬路,命名為“熊廷弼路”;開辟文昌門越紫陽湖往通湘門的沙石馬路,命名為“張之洞路”;興建武昌長街大馬路(即今民主路);在蛇山抱冰堂南麵興建湖北省圖書館大樓。

同年10月25日,赴漢口日本領事館宴會返回時,在江漢關輪渡碼頭被人開槍狙擊身亡。 譯有《外交政策》、《現代民主政治》等。

逼迫長征

中原大戰後,蔣介石躊躇滿誌,舉兵南進,開始向中共領導的革命根據地大舉進攻。然而三次“剿共”連連敗北。

楊永泰認真分析了前三次“剿共”失敗的原因,發現蔣的失策在於把紅軍看成與北洋軍閥一樣的軍隊。實際上,紅軍絕非烏合之眾,而是一支不怕死、不受撫、不感恩、不懼威的真正“黨軍”。紅軍的最大不同是實行政治建軍,兵民一體,上下同心,因此必須采取新的策略才能“剿”滅。紅軍既然是靠政治起家的,那就來個“政治剿匪”――“三分軍事,七分政治”。

楊永泰派人向蔣呈遞了一份“萬言書”,陳述了自己對於“剿共”的意見:“吾隨先生出師,細觀江西諸地,漸覺共黨不足為慮。所難之點為共黨與u2018匪區u2019民眾結為一家,兩者合手,實為一嚴重問題。民眾與共黨合為一家,在於吾地方官吏風氣日下,致使民眾為共黨所利用。”

楊永泰的下麵幾句話更是一下子說到了蔣介石的心坎上:

我之所言新的謀略,意即剿共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所謂七分政治,在吾,則加強對匪區民眾管理,加強對匪區民眾宣傳,澄清吏治,務使土豪惡霸橫行鄉裏者滅絕。對貧窮困苦無孤者,給予救濟,對匪區民眾日常生活給予指導和幫助。這樣,漸使匪區民眾日益脫離共黨,不為共黨所左右。達此目的,即剿共不愁也。所謂三分軍事,在下大力於上述諸務中,然後派重兵對匪區共黨實行嚴厲的圍剿,務使除惡務盡,不留後患。同時對投誠者,要給予寬大和出路,實行先生之剿撫兼施。吾認為,如實行三分軍事,七分政治,變軍事剿共為政治剿共,不出一年,會初見成效。

蔣介石對“萬言書”大為讚賞。1932年4月,蔣到漢口主持鄂豫皖三省“剿共”軍事,決定破格提升楊永泰為鄂豫皖“剿共”司令部秘書長,令其隨行前往武漢。這樣,楊永泰正式成為蔣介石的帳前軍師。

楊永泰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方針可謂老謀深算。蔣介石照此實施,立即在“圍剿”鄂豫皖蘇區中顯示了威力。由於張國燾的指揮錯誤和政治上未能適應蔣介石的新策略,沒有采取應變措施,致使紅軍被迫撤出鄂豫皖根據地,向西退去。

蔣介石大喜過望,對楊永泰更加言聽計從。他立即移營江西,全力“圍剿”中央蘇區。

1933年5月7日,蔣介石改“行轅”為軍事委員會委員會長行營,任命楊永泰為南昌行營秘書長,全權總攬政治事務。楊永泰負責的第二廳專營“政治剿共”,所以南昌行營上下又稱楊永泰為“七分廳長”。

第四次“圍剿”準備不充分,蔣介石並未得手。盡管如此,他對楊永泰的方針並沒有動搖,而是馬上組織第五次“圍剿”,調集50萬重兵對付江西中央蘇區。

楊永泰提出的“三分軍事,七分政治”在第五次“圍剿”中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運用:他組織求是通訊社,專辦行營新聞發稿工作;組織努力劇團和奮鬥文藝社,作為“剿匪”前線的“文化標兵”;實行軍人獨裁,強化保甲組織,嚴厲實行連坐製,對蘇區民眾實行所謂“軟化、分化、感化”政策。更狠的是,楊永泰建議蔣介石對蘇區實行嚴格的經濟封鎖。國民黨利用軍隊、行政官員、各省黨部以至基層黨部、各地鄉紳等,組成嚴密的網絡係統,要與紅軍打一場“政治戰”、“經濟戰”和“立體戰”。

僅一年多時間,這些措施便收到奇效,逼迫中國工農紅軍西去。楊永泰因謀劃“剿共”有功,當選為國民黨第五屆候補中央執行委員。

奪取四川

1934年底,中央紅軍主力長征進入西南,蔣介石派大軍尾隨於後。

蔣介石因追剿紅軍入川,發現這一帶山川險要,即是川西平原。川西平原富饒,不愧為“天府之國”,如果將來中日開戰,這裏無疑是最好的戰略大後方。於是他產生了借追剿紅軍之機派中央軍入川的想法。

楊永泰看出蔣的意圖,趁機建議:“應撤銷南昌行營,改設重慶行營,一來可以繼續追剿u2018共匪u2019,二來中央軍隊可以入川,達到統一四川的目的。”蔣介石聽從其言,很快撤銷南昌行營,任命楊永泰為武昌行營秘書長,伺機圖川。

號稱“巴壁虎”的四川實力派劉湘對蔣早有防備。他積極組織力量圍剿紅軍,並以此阻止蔣軍入川,但遭到紅軍反擊,損兵折將。劉湘無奈,隻好跑到南京,請求蔣介石給予經濟和武器方麵的援助,並聲明不要蔣的軍隊。

蔣介石本打算就此派中央軍10個師入川,不料劉湘有拒絕軍隊入川的前提條件――楊永泰審時度勢地獻上良策:“目前要先抓到劉湘,答應給錢給軍械,不派兵,隻要求派遣一個沒有武裝的參謀團駐重慶,協助川軍計劃作戰。”

賀國光率參謀團隨楊永泰一到四川,便如同孫悟空鑽進鐵扇公主肚子裏一般,施展“掏心計”。第一招,便是幫劉湘把四川省政府組建起來,然後擬出一道通電,告示四川大小首腦立即交出防區,擁護四川統一。大小軍事首腦怎敢違抗,紛紛複電表示擁護,樂得“巴壁虎”合不上嘴。

楊永泰趁機建議:打破防區劃分,重新劃定18個行政專署,由省政府派人擔任專員;原來的地方官立即調動,由省府重新任命,對原來官員進行專門培訓。這個建議立即被劉湘采納,通令照辦。但劉湘哪裏知道,楊永泰對督察專員的任命,盡力安排親蔣人士擔任;省政府與委員長行營合辦的各種縣政訓練班,也成了楊永泰控製地方的一大法寶。

趁著“巴壁虎”一打盹的光景,楊永泰把四川省地方官員的後備隊伍抓到了手中。

隨後,楊永泰借川北駐軍田頌堯與紅軍作戰失敗之際,“殺雞儆猴”,將他撤職查辦,樹立了蔣委員長的權威。1935年夏,駐川參謀團改為重慶行營,蔣介石任行營主任,楊永泰為秘書長兼第二廳廳長,管理政治、法規大事。麵對這樣一招“換湯換藥”之計,劉湘急得團團轉卻毫無辦法。

楊永泰向蔣介石建議,仿照辦廬山軍官訓練團的辦法,整訓川軍軍官,以便控製川軍。1935年7月,蔣介石在四川峨眉山開辦軍官訓練團,自任團長,並調心腹幹將陳誠任副團長,分批訓練川軍營以上軍官。楊永泰經常到訓練團講話,對川軍進行拉攏分化。訓練團剛結束,一些川軍將領便倒向蔣介石一邊。楊永泰眼見蔣介石的勢力已經在四川紮了根,便建議蔣介石派軍政部部長何應欽到重慶召開“川康整編會議”,逼迫川軍撤防裁兵,實現川軍國家化,川政中央化。

至此,劉湘追悔莫及。抗戰爆發後,蔣介石調劉湘率川軍東下作戰,劉湘則與韓複榘合謀倒蔣。事情敗露,蔣介石一通訓斥,“巴壁虎”口吐鮮血,命喪黃泉。

蔣介石在楊永泰的謀劃下,最終將四川牢牢控製在自己手中。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图说天下

×
{dede:qrcode/}

今日头条

域名對SEO的影響及作用:不可忽視的細節
1
域名對SEO的影響及作用:不可忽視的細節

每日精选

推荐文章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