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級中考古詩詞鑒賞必會
《中學生語文課程標準》規定的40首古詩詞,是中考考試範圍。40首中九年級上下兩冊共包含13首,即李白的《行路難(其一)》、劉禹錫的《酬樂天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蘇軾的《水調歌頭(明月 幾時有)》、李商隱的《無題》、範仲淹的《漁家傲 .秋思 》、蘇軾的《江城子.密州出獵》、辛棄疾的《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秋瑾的《滿江紅 》、漢樂府詩《十五從軍征 》、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辛棄疾的《南鄉子.登京口北固亭》、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張養浩的《山坡羊 潼關懷古 》
任務較多,中考占比較大,九年級新生可以提前學習,學會鑒賞,為期中考試、期末考試、中考,打下基礎。清平樂老師將依次逐首講解,請同學們及時關注。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一、原詞略
二、文常: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念奴嬌ⷨて𗥏䣀《赤壁賦》等。與其父蘇洵、其弟蘇轍共稱文壇“三蘇”。
三、解釋下列重點詞。
②〔宮闕〕宮殿。 ③〔瓊樓玉宇〕美玉砌成的樓宇,指想象中的月中仙宮。
④〔何似〕哪裏比得上。 ⑤〔何事〕為什麽。 ⑥〔嬋娟〕這裏指月亮。
四、解讀詩意。
丙辰年的中秋節,我歡快地飲酒直到天亮,喝到大醉,寫了這首詞,同時思念弟弟蘇轍。
明月什麽時候才出現?我端起酒杯詢問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宮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乘風回到天上去,又擔心在美玉砌成的樓宇裏,經受不住那縹緲高空的寒冷。我在月光下起舞,影子也隨著舞動,天上哪裏比得上人間。
月兒轉過朱紅色的樓閣,低低地掛在雕花的門窗上,照著不能入睡的人(指詞人自己)。(月兒)不該有什麽怨恨吧,為什麽偏在人們不能團聚時圓呢?人有悲傷、歡樂、離別、團聚,月亮有陰晦、明亮、合圓、虧缺,這種事自古以來難以周全。隻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都能平安健康,雖相隔千裏,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亮。
五、理解默寫。
(1)《水調歌頭》中表達作者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和對明月的讚美及向往的句子是:_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2)《水調歌頭》中表達任何事都不能圓滿,人生本來就充滿了悲苦與歡樂的句子是: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
(3)《水調歌頭》中,以“但願人長久, 千裏共嬋娟”兩句表達了對天下離別之人的美好祝福。
(4)蘇軾視月亮為有生命、有情感的朋友,在《水調歌頭》中表達了極富人情味的美好願望的句子是:但願人長久 ,千裏共嬋娟。
六、中心:這首詞通過對中秋醉酒賞月的描寫,抒發了作者政治失意的苦悶和對弟弟子由的懷念之情,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七、曆年中考題集錦
1 選擇題(2019)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
A.詞前小序交代了寫作的時間及寫作的緣由,並領起全篇。
B.詞人把酒問天,寫出了對宇宙和人生的疑惑,也表達對明月的讚美和向往。
C.詞人在“我欲”“又恐”“何似”的情感波瀾中,含蓄地表現出對人間生活的厭棄。
D.“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表麵寫對明月的埋怨,實際表達親人不能團聚的惆悵。
表現出詞人對人間生活的熱愛,而不是“對人間生活的厭棄”。C項表述有誤。
2.詞前小序的作用是什麽? 交代時間、地點及作詞緣由,領起全篇。
3.作者為什麽把幻想乘風上天說成是“歸去”?欲去卻“又恐”,表現了作者什麽樣的心理?
把上天說成是“歸去”,是因為在作者看來,也許那美好皎潔的月亮,才是自己的精神家園。然而真要棄絕人世,飄然仙去時,作者又猶豫了,通過“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把那種既向往天上又留戀人間的矛盾心理十分含蓄地表現了出來。
4.“高處不勝寒”有怎樣深刻的含義?
不僅指禁不住高處的寒冷,還包括不願回朝廷做官,厭惡朝中鉤心鬥角;沒有誌同道合的朋友的孤單冷清;禁不住世態炎涼等含義。
5.賞析“起舞弄清影”中“清影”一詞的表達效果。(3分)
“清影”意為清冷的影子,營造了孤獨、寂寞、淒清的氛圍,表現了詞人的孤獨、苦悶。
6.(2011河北)請就詞中加線句子的內容質疑(隻提一個疑問,不作答)。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②是在月宮(天上)起舞,還是在人間起舞?②“何似在人間”是說天上好,還是人間好?②“清影”是月亮的影子,還是人的影子?
7.賞析“轉”“低”“無眠”。
“轉”和“低”都是指月亮的移動,暗示夜已深;“無眠”泛指因遭受分離之苦而難以入眠的人,表現作者對親人的思念之深。
8.最能看出作者人生感悟的句子: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包含的哲理?
人生不會完美無憾,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要有豁達的胸襟。
10.“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是什麽意思?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唯願(兄弟)彼此珍重,在遠別的時光中共賞中秋美好的月色。表達了作者對親人的美好祝願。也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11.這首詞中“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為什麽曆來為人們所稱道?(3分)表達作者對親人的美好祝願,也表達作者樂觀曠達的情懷和對生活的熱愛之情。
12.《苕溪漁隱叢話》評價本詞:“中秋詞自東坡《水調歌頭》一出,餘詞盡廢。”請從本詞蘊含的人生哲理作出分析。(3分)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將人的聚合離散看作明月的陰晴圓缺,表明人生不會完美無憾,有歡聚,也必然有離別,要有豁達的胸襟,蘊含著深刻的人生哲理。
如果有用,請關注收藏哦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