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2024年,麵對經濟與行業調整的大環境,如何穿過風暴,在周期考驗和市場競爭中贏得生存與發展,是每一個企業掌舵者需要思考的核心問題。
在這一背景下,觀點新媒體策劃並推出“穿過風暴”年度係列報道,尋找一批在變革中砥礪前行、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共同迎接新的一年。
同時,我們將繼續對話一批具有全球視野和豐富學識的經濟學者與行業領袖,從他們的角度,解讀行業與企業的未來發展。
觀點網⠧總統特朗普2月1日簽署行政令,對進口自中國的商品加征10%的關稅。
特朗普再度上台可能引發的關稅和地緣政治變化,似乎已成為懸在多國頭頂的達摩克利斯之劍。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對此認為,需要考慮這一風險的預期,估算或將導致2025年GDP增長減少一個百分點。和陸挺已連續進行多年交流,這次采訪定得很快,采取了視頻對話的形式。
在不久前對一名經濟學家的專訪中,受訪者認為2025年經濟將比去年樂觀。而陸挺似乎更擅長扮演敲鍾人的角色,不太認同這位多年好友的看法,認為不應盲目樂觀,因2025年充滿未知和不確定性,不能輕易作出判斷。
在他看來,2025將是挑戰與希望並存的一年:“2025年,有些方麵會比2024年好,有些方麵仍存在挑戰。”
解決問題
要想解決“它”,首先要承認“它”。
麵對經濟所遇到的問題,2024年中央政府陸續推出一係列政策,尤其在九月下旬政治局會議上明確,加大財政貨幣政策逆周期調節力度,藉此促進房地產業止跌回穩。
具體措施迅速落地,9月24日開始,降息、降準、降首付比例、降存量房貸利率、降房產交易契稅以及設置總額為8000億的支持股市的貨幣政策工具等寬鬆刺激政策迅速推出。股市一度暴漲,之前一路下行的長期國債收益率也開始反彈,大城市房地產市場開始企穩。
在陸挺看來,政府希望通過樓市、股市等關鍵領域振奮大家信心,繼而像杠杆一樣把中國經濟撬動起來,“這是2025年經濟能夠看到亮點的一個主要原因。”
但與此同時,2025年仍麵臨眾多挑戰,不能過於樂觀。
首先是特朗普2.0所帶來的不確定性:“美國的一舉一動,對整個中國經濟和資產市場造成較大不確定性。”⠀
這是外部存在的挑戰,聚焦於國內的情況,陸挺提及到,2024年出台的很多政策,有了一定效果,部分經濟指標近期開始反彈。但一些政策的力度、廣度、深度,或許仍有所不足。
比如,“以舊換新”帶來的短期耐用品需求效果如何持續?2025年是否會有所衰減?
2024年7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財政部統籌安排1500億元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汽車、家電、家裝等消費品以舊換新工作。
據初步統計,2024年,全國汽車以舊換新超過了680萬輛,超3600萬名消費者購買八大類家電以舊換新產品超過5600萬台,家裝廚衛“煥新”補貼產品約6000萬件,電動自行車以舊換新超過138萬輛,總共帶動相關產品銷售額超過1.3萬億元。
在他看來,與2024年相比,2025年整體財政政策毫無疑問是更為寬鬆的,“短期內確實需要擴大需求,但我認為最核心的一點是應該通過財政擴張積極解決中國經濟中所出現的實際問題,而不隻是擴大需求。”
經濟學家往往更多從全局的視角關注經濟的整體表現。他直言,很多人問刺激力度應該有多大?赤字有多高?中央政府支出應該增加多少才能夠讓經濟穩定下來?降息降多少能夠穩定下來?
在他看來,這些問題是重要的,但也許更為重要的是:“哪些政策能夠直接讓中國經濟所麵臨的實際問題得到緩解?”
實際問題
采訪過程中,陸挺數次提及“實際問題”,我們問他:“這指的是什麽?”
據他分析,中國經濟目前麵臨的問題,不能僅僅放在傳統的經濟周期框架中分析。
“已經不是簡單的周期性宏觀經濟下行問題,即需求不足的問題。而是中國經濟最重要的一個板塊--房地產麵臨轉型,由此產生很多問題。”
也就是說,房地產行業穩定與否將是2025年經濟發展的關鍵。
這個行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不僅在高峰期貢獻了GDP、財政收入和居民財富,還在於涉及多類上遊的原材料行業和下遊的消費品行業。
宏觀經濟學家當中,陸挺一直是對房地產市場關注較多的一位,但他笑笑稱:“我都不想再多提這個行業了。”
現實的情況是,房地產行業正在對中國經濟產生多方麵影響,也直接和間接的衝擊了居民消費:“到最後還是發現,房地產行業很重要,這個行業的問題需要解決。”
他指出,中國經濟若要實現可持續複蘇,不僅僅是中央政府加大刺激力度,關鍵還是要讓出現問題的板塊真正出清,讓債務真正得到清理,尤其是清欠房地產債務鏈條,重建市場信心。
“我們應該想方設法讓這個行業穩定下來,要讓它出清。”⠀
我們希望能夠聽到陸挺關於房地產出清的建議。
在他看來,出清需要很多資金,錢從哪裏來?“銀行白名單製度夠不夠?我認為是不夠的,可能需要動用中央財政。”
政府收儲也是其中一種方式。政府“收儲”存量房,是指由政府收購已建成的存量商品房,將其用作保障性住房。
早在2024年5月,國務院副總理何立峰就曾表示,商品房庫存較多城市,政府可以需定購,酌情以合理價格收購部分商品房用作保障性住房。央行亦表示設立3000億元保障性住房再貸款,以支持地方國企以合理價格收購已建成未出售商品房,預計帶動銀行貸款5000億元。
但在陸挺看來,收儲是不夠的,而且可能低效。原因在於房地產的預售製,致使房地產企業並不會有太多成棟的已建成住宅。
⠢保交樓”被陸挺認為是另一個實際的抓手,更是整個房地產行業出清非常關鍵的一步:“保交樓就是想方設法通過政府資金的籌集,通過一個一個項目進行梳理,注入資金幫助企業完成這些項目。”
而在保交樓過程中,一部分沒有銷售出去的房子可以成為保障房的來源,也就是政府主要的收儲對象,他認為這是出清的最好辦法。
並且,保開發商主體和保交樓並不完全矛盾,保交房本身有助於房企生存。邏輯在於,保交房實際是以保項目公司為主,房企通過底下項目公司跟政府簽約,獲得現金流往前推進項目,項目交付後也能夠恢複企業信譽。
另一方麵則是保企業,對於一些經營不算太差、主要麵臨現金流問題的標誌性企業,他認為通過政府一定的注資,讓它們生存下來,也能夠給市場注入信心,這樣或許能夠加快房地產行業的出清速度。
一個標誌性事件是,春節前深圳國資委全資持股的深鐵集團全麵接管萬科,並對該公司提供28億元低息借款,更有進一步消息指政府部門或將為萬科資金缺口提供幫助。
止跌回穩
對絕大多數房企而言,過往低迷的市場令資金壓力始終未能緩解。
不過,在一係列政策刺激後,房地產銷售市場開始有了起色。
2024年12月舉行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指出,穩住樓市股市,防範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和外部衝擊,持續用力推動房地產市場止跌回穩。
隨著“924”政策實施,10月、11月新建商品房交易網簽麵積連續2個月同比、環比雙增長。
貫穿一年的房地產刺激政策,推動著樓市回暖,部分大城市房價止跌反彈。年末北上廣深4個一線城市全部取消普通住宅和非普通住宅標準,多地樓市成交回暖。尤其是上海和北京,部分改善型樓盤供不應求,房產中介也重新變得忙碌。
統計局數據顯示,10月份以來房地產市場交易總體回升,11月份新建商品房銷售情況進一步改善。1-11月,新建商品房銷售麵積和銷售金額同比降幅分別比1-10月收窄1.5和1.7個百分點。其中,11月份當月銷售麵積和銷售額都實現正增長。
12月份70個大中城市裏,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上漲的城市有23個,比上月增加6個,二手住宅環比上漲城市有9個,比上月減少1個。一線城市新建商品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0.2%,二手住宅銷售價格環比漲0.3%。
“從全國角度來講,我們看到一些關鍵指標尤其是同比角度的企穩,二手房市場也看到明顯複蘇。” 在肯定部分政策效應的同時,陸挺也警醒稱不能盲目樂觀。
他進一步解釋,一方麵,過去幾個月看到的一些基本複蘇跡象,可能是在一輪較為重要的寬鬆刺激後的報複性反彈,就是積壓需求的反彈。
另一方麵,他認為現在的房地產銷售企穩是在較為低位的穩定,而不是真正的複蘇。房地產市場經曆從2021下半年後接近四年萎縮後的企穩,實際和應有水平和高點相差甚遠。
陸挺亦提及,需要關注到這是一種區域之間高度不均衡的穩定:“從房價和新房銷售這些關鍵數據來看,可能隻在十幾二十個城市企穩,另外幾百個城市並沒有真正企穩,可能還在小幅下跌。”
“一方麵可以鬆一口氣,沒有持續萎縮,但還遠遠沒有到能夠真正鬆一口氣的時候,絕對不能掉以輕心。”
在他看來,2025年需要關注幾個方麵,第一是銷售明顯企穩複蘇,新開工明顯上升,在建數據上升,挑戰還是比較大的。
但與此同時,未來經濟的“新貴”也逐漸顯現,科技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希望所在,並切實改變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
AI浪潮下,2025年初大洋彼岸的英偉達市值成功超越蘋果和微軟,成為全球第一;純中國血統的人工智能大模型DeepSeek亦橫空出世。
這是新浪潮的雷聲。
采訪不久後便是蛇年春節,我們互道新年快樂,陸挺說:“對很多人來說,這是一個很有挑戰的時代,但也有很多機會和出路,所以我們每個人都各自努力!”
以下為觀點新媒體對野村證券中國首席經濟學家陸挺先生的采訪實錄:
觀點新媒體:中國2024年GDP按年增長5%,您認為2025年經濟會比2024年好嗎?麵臨哪些新問題和新機遇?
陸挺:我覺得有些方麵肯定比2024年好。
2024年政府積極出台政策,希望通過股市、樓市等關鍵領域振奮大家信心,像杠杆一樣把整個中國經濟撬動起來,這是經濟看到一些亮點的主要原因。
同時,我認為2025年也充滿未知數。第一,我們有特朗普2.0這個新的風險,美國那邊的一舉一動對整個中國經濟和資產市場會形成很大影響。
第二,過去幾個月政策刺激下的經濟或資產市場方麵的一些表現,在持續性方麵如何保持?比方說過去兩三個月經濟方麵最大的亮點是什麽?是汽車銷售、家電銷售增速明顯上升。去年四季度家電銷售34%同比增長,汽車雙位數增長,新能源汽車銷售是40%多的同比增長。
這些數據很亮麗,應該為此而高興。但另外一方麵,從以往經驗來看,因為耐用品本身的特征,靠以舊換新帶來的銷售增長很難持續,在第一波刺激之後,後續效應會快速衰減。
第三,從去年四五月份開始,尤其9月份開始出台的很多政策,有一定效果,但這些政策的力度、廣度、深度,尚不足以讓整個經濟企穩複蘇。
觀點新媒體:您如何看待房地產?
陸挺:疫情結束之後,中國政府在保交樓方麵作出了努力,但仍未得到妥善解決。這幾年每年解決兩三百萬套,但保交樓本身非常複雜。
我在2023年九月份估算當時保交樓大概涉及2000萬套。如果在2023年和2024年都解決了300萬套的話,估計還在1000萬套以上,所以這個問題並沒有得到完全解決。
我們要在2025年看到幾個方麵數據上升,才算企穩複蘇。比如看到銷售明顯企穩複蘇上升、新開工明顯上升、在建上升,要看到這一組數據上升。
觀點新媒體:去年我國出台一係列樓市方麵的政策,一些核心城市出現回暖,您認為2025年房地產會止跌回穩嗎?
陸挺:經過這幾年的幾輪放鬆,從全國角度來講,確實看到一些關鍵指標尤其同比角度的企穩,包括新房銷售和二手房市場複蘇。
但不能盲目樂觀,過去幾個月看到的複蘇跡象,可能是在一輪比較重要的寬鬆刺激後的報複性反彈,往往過兩三個月後會重新下來。
第二個方麵,經曆2021年下半年之後差不多四年萎縮後的企穩,實際跟應有的水平和高點還相差甚遠。
第三個方麵,區域之間可以說是不均衡的一種穩定。
最後說一個結論,房地產數據出現了讓我們鬆一口氣的跡象,但遠遠沒有到能夠真正鬆一口氣的時候,不能掉以輕心。
觀點新媒體:現在房企以保交樓和債務清償作為主要工作,您對房地產出清有哪些建議?
陸挺:從出清角度來看,房地產開發商所麵臨的最重要債主不是資本市場,也不是銀行,而是買房人。所以我一直強調,保交房是出清最重要的一個環節。
從保交房的角度,不是一定得蓋房,可以把錢退給購房者,也可以進行一定置換。總之,就是一個出清的過程。
保交房應該想方設法通過政府資金的籌集,梳理一個個項目,通過注入資金的辦法,幫助這些地產企業完成項目。
我認為,在保交房過程中間,有一部分沒有賣掉的房子可以成為保障房的來源,這就是出清的最好辦法。
觀點新媒體:您認為現在重點在保交樓還是保開發商主體?
陸挺:兩者之間並沒有矛盾。
保交房實際是以項目公司為主,梳理銷售率高的項目,資金缺口有多少,跟項目公司進行簽約,做好保交房的工作。這些工作往前推進的時候,也是有助於房企生存的。
因為房企通過底下項目公司跟政府簽約獲得了一些現金流,能夠讓他們的項目往前推進,能夠恢複他們的信譽。因為如果出現爛尾樓的情況,在當地是不可能有複蘇機會的。
所以,從保交房跟保房地產企業角度來講的話,保交房有助於房地產企業的生存。
另一方麵,能夠看到有些企業經營其實不算太差,主要是麵臨現金流的問題。從保企業的角度,通過政府的注資讓他們生存下來,哪怕是替換管理層,相信也能夠給市場注入一定信心。
應該以保項目公司、保交房、保樓盤為主,同時讓一些標杆性的企業生存下來,能夠加快房地產行業的出清速度。
觀點新媒體:結合最新的經濟發展情況,您認為財政刺激或者貨幣政策在哪些方麵投入更為有效?
陸挺:總的來講,我認為2025年整體財政政策相對2024年毫無疑問是更為寬鬆的,但未必一定能夠達到市場預期。
從財政政策角度來看,應該積極應對房地產的問題,撥出一定資金清理房地產債務鏈條。
另外,我認為應該補助弱勢群體、低收入階層。
我過去一年反複呼籲要補助低收入階層,要在收入分配有所作為,尤其是養老金和醫保。
觀點新媒體:2025年,您對企業家有哪些建議?
陸挺:沒什麽特別的建議,各行各業其實都很不一樣。對我們很多人而言,這是一個很有挑戰的時代,但也有很多機會和出路,所以我們都各自努力。
免責聲明:本文內容與數據由觀點根據公開信息整理,不構成投資建議,使用前請核實。
網站有可能有一些沒有被發現的錯誤。 [阅读]
科視視光銷售不合規產品 在鄭州市科視視光技術有限公司這個案例中,該公司負責給鄭州市各中小學學生體檢的體檢人員都沒有專業的醫療背景。 [阅读]
美國《連線》雜誌資深編輯傑夫•豪在他著名的《眾包》裏指出,以前在各個領域裏,不同層次的精英或者專業人士,占據了行業的話語權和決定權。 [阅读]
5.給出價格最低保證 消費者總想貨比三家,網上購物中消費者更容易在最後一秒因為價格而跑到別的電商比比。 [阅读]
有了這種數據驅動的方法,你就能處理網頁問題並建立搜索引擎和用戶都喜愛的網站啦~ 原文地址:http://internet.com/web-101/how-to-do-a-content-audit- [阅读]
掃碼女孩是為了私利,在公共場所裏工作。 [阅读]
很多用戶在不同網站看上同一款產品,同時下單,選擇貨到付款,哪個先到要哪個,剩下的一個退回。 [阅读]
學習這件事情就和談戀愛一樣,投入的越多,對這件事情的在意度越高,而如果隻是一頭的一廂情願,另一頭既不願意掏錢,又不願意花心思,往往就是一拍兩散。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