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東南亞以235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499億元)的經濟增長率創下私募股權投資PE和風險投資VC的紀錄。即便如此,這些交易並沒有在這個擁有6.3億人口的地區流行起來,而是在新加坡和印尼生根發芽。
根據新加坡風險和私人資本投資協會SVCA最近的報告,新加坡和印尼之間的交易金額占整個地區的90%。
報告還顯示,新加坡的綜合經濟圈對那些希望進入東南亞市場的雄心勃勃的企業有著非常強大而持久的吸引力。重商政策、稅租協議、透明的監管體係都是吸引基金經理和企業的重要因素,這也促使這些在東南亞尋找各種機會的“獵人”在新加坡設立區域控製中心。另一方麵,印尼也誕生了很多獨角獸企業,包括Go-Jek、PT Tokopedia等。
東南亞的實力 PE 玩家
根據SVCA的數據,在對東南亞的投資方麵,2014年至2017年,私募股權的交易金額增加了63億美元(約402億人民幣)。值得注意的是,2014年至2017年,包括上市公司私有化在內的私募股權每年以113%的速度增長。2017年上市公司私有化規模同比增長5.8倍,其中對普洛斯GLP的私有化收購金額達12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765億元)。
這種趨勢已經蔓延到整個亞太地區。2017年,私募股權交易金額飆升至159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140億元),較2016年增長41%,甚至比2015年創下的133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8482億元)曆史紀錄高出19%。不僅如此,還有報告聲稱交易機會也促進了融資的發展。2017年融資增長6%,達到660億美元(約合4209億人民幣),創下5年來的最高紀錄。
事實上,投資資金的全球流動對亞洲強大的基礎市場、持續的經濟增長和不斷更新的技術能力越來越重要。2017年對亞洲投資增長37.6%,達到1584億美元(約合人民幣10098億元),占全球27.8%,首次超過歐洲。
企業看好東南亞風險投資
2017年,初創企業的投資翻了一番,達到80億美元(約合人民幣510億元),其中企業聯合投資增長了2.5倍。據報道,企業參與了該地區十大交易中的七項。
這些備受矚目的交易包括滴滴出行和軟銀控股、KKR、華平投資、穀歌、淡馬錫控股、美團點評、騰訊和JD.COM對Go-Jek的投資,以及阿裏巴巴對印度尼西亞電子商務公司PTTokopedia的投資。
2017年也標誌著海外公司在東南亞的投資大幅增加。事實證明,多元發展、發展良好的東南亞公司對大公司的吸引力很大。
與此同時,貝恩最近的報告也指出,私募玩家正麵臨越來越激烈的競爭。對於亞太合作夥伴來說,最大的威脅是當地或區域PE公司(占比63%),其次是戰略企業玩家(占比47%)。
B 輪融資問題依然緊迫
該報告還強調了東南亞B輪融資的問題和挑戰。36%的東南亞公司在2008年至2014年成功完成種子融資後開始了A輪融資。大多數表現突出的公司都集中在像英國這樣的成熟市場。
所以東南亞不缺A輪融資。這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於各級政府在早期風險投資基金激勵和聯合投資方麵的支持和努力。
但是
,不到三分之一的 A 輪資助創業公司成功實現了 B 輪融資。這個比例在美國、加利福尼亞和英國之後,到 2017 年年底有一半的 A 輪資助公司得到了 B 輪融資的擔保。“這可能表明 B 輪融資留有差距,進入了’死亡穀’的觀察階段。側麵來說,這也可能是 A 輪融資過度繁榮的結果。”
總體風險融資從 2014 年的 17 億美元(約 108 億人民幣)增長到了 2017 年的 80 億美元(約 510 億人民幣),增長了 4.8 倍。早期種子輪和 A 輪投資從 2014 年的 3,950 萬美元(約 25,184 萬人民幣)增長到了 2017 年的 8,310 萬美元(約 52,983 萬人民幣),從 7.38 億美元(約 47 億人民幣)躍至 63 億美元(約 402 億人民幣)的 C 輪融資是增長大頭,占了 2017 年總體風險投資的 79%。
這些交易的增長勢頭和融資規模吸引了企業風投、對衝基金和模糊傳統界限的私人股本的積極參與。
從長遠來看,種子輪、A 輪和 B 輪融資的平均融資規模一直呈上升趨勢,自 2014 年以來每年約增長 12%,在 2017 年種子輪達到了 80 萬美元(約 510 萬人民幣),A 輪達到了 640 萬美元(約 4,080 萬人民幣),B 輪則實現了 1940 萬美元(約 12,367 萬人民幣)。C 輪融資也保持相對穩定,達到了 3,400 萬美元(約 21,675 萬人民幣)。
【本篇文章屬於白鯨出海原創,如需轉載請注明出處】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一張圖看18個直盤外匯支撐阻力:美元+歐係日係+商品貨幣+新興貨幣
“特朗普衝擊”近在眼前 加拿大商界心急如焚:趕緊提前大選!
北京消費市場穩健前行,家電以舊換新實現銷售額90億元
OEXN:債券市場拋售引起全球投資者擔憂
大和:重申安踏體育“買入”評級 目標價升至110港元
特朗普就職月,人民幣匯率能否穩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