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慧嫻,中國香港女歌手。1984年憑借歌曲《逝去的諾言》出道。1986年演唱歌曲《跳舞街》獲得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Disco歌曲獎。2015年發行粵語專輯《Evolve》。
1984年1月,與陳樂敏、黎芷珊共同發行合輯《少女雜誌》,並憑借專輯中的歌曲《逝去的諾言》走進大眾的視野;8月,發行個人首張專輯《故事的感覺》;該專輯融合了流行、古典等曲風,並獲得白金唱片獎;同年,獲得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
1985年9月,推出專輯《Priscilla》,其中主打歌《花店》讓她在香港樂壇獲得關注。
1986年,正式加盟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同年,與張學友、羅美薇共同主演愛情片《癡心的我》,這也是她出演的首部電影;5月,發行粵語專輯《反叛》,並在專輯中改變歌唱路線,其中舞曲《跳舞街》獲得無線電視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Disco歌曲。
1987年2月,推出專輯《變變變》,該專輯發行後獲得白金唱片獎。9月,發行粵語專輯《傻女》,收錄了包括情歌《傻女的愛》、《依然愛你》在內的10首歌曲。
1988年,獲得叱吒樂壇流行榜叱吒樂壇女歌手銀獎。之後,在廣州體育館舉辦個人演唱會,成為首位在廣州舉行個唱的中國香港歌手。同年,發行粵語專輯《嫻情》,主打歌《傻女》獲得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無線電視十大勁歌金曲獎。此外,她還推出了粵語專輯《秋色》,該專輯發行後在中國香港的銷量達到四白金,其中歌曲《人生何處不相逢》不僅入選無線電視十大勁歌金曲第四季季選,還成為其歌唱生涯的代表作品之一。
1989年7月,推出粵語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該專輯以離別為主題,其中主打歌《千千闕歌》在華人社會獲得關注,並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十大勁歌金曲獎;專輯發行後以七白金的銷量成為香港地區年度銷量冠軍,並獲得十大中文金曲IFPI全年銷量最高大碟獎,而陳慧嫻個人則憑借該專輯獲得商業電台叱吒樂壇流行榜叱吒樂壇女歌手銅獎以及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IFPI大獎。8月底至9月初,於香港紅勘體育館舉行6場“幾時再見演唱會”。同年,在宣布退出歌壇之後,她選擇赴美國留學。
1992年,陳慧嫻返回香港以後錄製了粵語專輯《歸來吧》,發行後取得了四白金的銷量成績,其中主打歌《飄雪》被中國內地聽眾所熟知,另外一首歌曲《紅茶館》獲得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獎。
1995年,陳慧嫻重返歌壇,並於同年推出複出後的首張專輯《Welcome back》;該專輯發行後連續6周獲得香港IFPI銷量榜冠軍,主打歌曲《我寂寞》獲得十大中文金曲獎以及十大勁歌金曲獎。同年,獲得十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獎。
1996年7月,在香港紅勘體育館舉行10場“雪映美白演唱會”。11月,發行粵語專輯《問題女人》,收錄了包括抒情歌《奇妙旅程》、《緣了就是完》在內的10首歌曲。同年,推出專輯《心滿意足》,除收錄古典小品圓舞曲作品外,還融入了Exotic歐陸元素。
1997年,舉行兩場港樂奇妙旅程演唱會。之後,在澳大利亞墨爾本舉行個人演唱會。同年,寶麗金唱片公司宣布陳慧嫻的唱片累計總銷量超過1000萬張。
1998年,在拉斯維加斯、大西洋城舉行演唱會;5月,發行粵語專輯《愛戀二千小時》,收錄了包括情歌《相戀300小時》、《從一而終》在內的10首歌曲;同年,在廣州天河體育場舉行兩場個人演唱會。
2000年,陳慧嫻選擇淡出歌壇。
2003年,重返歌壇並簽約環球唱片公司;8月,推出專輯《情意結》。
2004年,在加拿大舉行巡回演唱會;8月,發行專輯《嫻情時間》;同年,宣布退出歌壇。
2007年,陳慧嫻演唱的歌曲《千千闋歌》獲得第7屆華語音樂傳媒大賞樂壇至尊經典歌曲獎。
2010年,陳慧嫻複出歌壇。3月,推出國語歌曲《亞細亞》,入圍第二屆廣州亞運歌曲並獲選為“亞運歌手”。7月24日,在廣州體育館舉辦“嫻情雪飛花”巡回演唱會。12月,發行國語單曲《雪花飛》,這首歌曲也成為其音樂生涯中的首支國語單曲。
2011年11月11日,在重慶江南體育館舉行個人演唱會。
2012年11月24日,在廣州國際體育演藝中心舉行“嫻情雪飛花”演唱會,並在演唱會上演唱了《跳舞街》、《人生何處不相逢》等歌曲。
2013年4月,簽約香港環球唱片公司。
2014年4月,推出翻唱專輯《By Heart》。
2015年,在雲頂、東莞等地舉行“陳慧嫻Back to Priscilla 30周年演唱會”。7月18日,在廣西體育中心體育館舉辦陳慧嫻三十周年巡回演唱會,並在演唱會上展現了歌劇、中國風、勁舞等不同類型的音樂風格。11月,推出粵語專輯《Evolve》,發行兩日取得金唱片銷量成績。
2016年3月,在香港紅�|體育館舉行4場“陳慧嫻Priscilla-ism演唱會”[9] ⠯幤𘀦反叛》為演唱會揭開序幕,其後又相繼演唱了《千千闕歌》、《飄雪》等代表作。5月7日,在廣州舉行“Priscilla-ism 2016陳慧嫻中國巡回演唱會”,並將西方音樂劇元素以及百老匯的表演風格融入演唱會中。
2017年12月31日,參加江蘇衛視2018跨年演唱會。
2018年4月21日,陳慧嫻在佛山市嶺南明珠體育館舉辦Priscilla-ism演唱會。
1989年:
夜機 (CDV)
千千闕歌 (CDV)
陳慧嫻幾時再見演唱會89’(LD)
陳慧嫻演唱會珍藏版卡拉OK(LD,VCD,DVD)
1993年:
陳慧嫻原裝卡拉OK精選(LD)
1995年:
陳慧嫻原裝卡拉OK精選VOL.2(LD)
嫻情說愛(LD)
1996年:
陳慧嫻雪映美白演唱會96'(LD,VCD,DVD)
陳慧嫻雪映美白演唱會96'卡拉OK(LD)
1997年:
慧嫻.港樂奇妙旅程 (LD,VCD,DVD)
陳慧嫻奇妙Music Videos卡拉OK(LD,VCD)
1998年:
Priscilla Chan AVCD
陳慧嫻沒有距離MTV卡拉OK VOL.2(VCD,DVD)
1999年:
感覺重溫 CD+VCD
正視愛(中國版) CD+VCD
2002年:
環球DSD視聽之王-陳慧嫻 CD+DVD
2003年:
陳慧嫻珍演唱會2003 (VCD,DVD)
2004年:
環球影音啟示錄-陳慧嫻 CD+DVD
2008年:
陳慧嫻 活出生命II演唱會2008(VCD,DVD)
1987年:清潔香港(政府廣告)
1987年:歡樂天地(廣告歌:《貪貪貪》)
2008年:巴黎艾爾詩丹(內地護膚品牌)
2010年:政府道路安全廣告(路上零意外 香港人人愛)
1995年:《我心不死》
跟劉德華合作/陳慧嫻………飾演張海藍
1998年:《愛戀二千小時》
陳慧嫻………飾演楠
1998年:《愛你》
跟許誌安合作/陳慧嫻………飾演剛琴教師
1985年:青年偶像演唱會 陳慧嫻+呂方+張學友+林憶蓮+林姍姍/ 2場
1988年:陳慧嫻 國際歌迷聚會演唱會/ 1場
1988年:陳慧嫻廣州天河演唱會/ 3場
1989年:陳慧嫻 幾時再見演唱會/ 6場
1989年:陳慧嫻 大西洋城演唱會/ 2場
1995年:陳慧嫻 歸來吧演唱會(無線電視舉辦) / 1場
1996年:陳慧嫻 雪映美白演唱會/ 10場
1997年:陳慧嫻 港樂奇妙旅程演唱會 / 2場
1997年:陳慧嫻 澳大利亞墨爾本演唱會 / ?場
1998年:叱吒903拉闊音樂會- 陳慧嫻+蘇永康/ 1場
1998年:陳慧嫻 Mini Corcert(勁歌金曲) / 1場
1998年:陳慧嫻愛戀二千小時音樂會 / 1場
1998年:陳慧嫻 歸來吧廣州天河演唱會 / 2場
1998年:陳慧嫻 美國拉斯維加斯演唱會 / 2場
1998年:陳慧嫻 大西洋演唱會 / 2場
2000年:陳慧嫻馬來西亞雲頂演唱會 / 2場
2003年:陳慧嫻 珍演唱會/ 2場
2004年:陳慧嫻 美國康州演唱會/ 2場
2004年:陳慧嫻 加拿大巡回演唱會 / 4場
2005年:陳慧嫻 美國家橋驛社慈善金曲演唱會/ 1場
2006年:陳慧嫻 美國大西洋城演唱會 / 1場
2008年:陳慧嫻 活出生命II演唱會2008 / 2場
2008年:2008陳慧嫻巡回奇妙世界演唱會上海站/ 1場
2009年:2009陳慧嫻巡回奇妙世界演唱會多倫多站/ 1場
2009年:2009陳慧嫻巡回奇妙世界演唱會聖地牙哥站/ 1場
2009年:2009陳慧嫻巡回奇妙世界演唱會康州站/ 2場
2010年:陳慧嫻“天後歸來吧,嫻情雪飛花”激情盛放亞細亞巡回演唱會廣州站/ 1場(2010年7月23日)
2010年:陳慧嫻“天後歸來吧,嫻情雪飛花”激情盛放亞細亞巡回演唱會 佛山站/ 1場(2010年9月21日)
2010年:陳慧嫻“天後歸來吧,嫻情雪飛花”激情盛放亞細亞巡回演唱會澳門站/ 1場(2010年11月6日)
2010年:陳慧嫻“天後歸來吧,嫻情雪飛花”激情盛放亞細亞巡回演唱會成都站/ 1場(2010年11月13日)
2012年:陳慧嫻"天後歸來吧,嫻情雪飛花"激情盛放亞細亞巡回演唱會南寧站/ 1場(2012年8月18日)
2012年:陳慧嫻"天後歸來吧,嫻情雪飛花"激情盛放亞細亞巡回演唱會廣州站/ 1場(2012年11月24日)
2016年3月5-6日,“陳慧嫻Priscilla-ism演唱會”在紅館開幕。
2016年3月4日,《陳慧嫻Priscilla-ism演唱會》於紅館開鑼,三麵台全場爆滿,會場布置成百老匯劇場,並大玩投射。
2018年4月21日,陳慧嫻在佛山市嶺南明珠體育館舉辦Priscilla-ism演唱會。
紅館演唱會
陳慧嫻前後一共在紅館開了20場演唱會。(在女歌手中排行第十,女歌手第一為徐小鳳157場,排第五的陳慧琳37場,其實除了前幾名,後麵的差距不大。)
陳慧嫻透露大計劃 演出“歲月如茶”回甘醉人
2014年3月11日,陳慧嫻宣布自己會於2014年進行的兩大重要事項,除了於6月在紅�|體育館舉辦出道30周年紀念演唱會之外,同時也在成為暌違14年重建的“寶麗金唱片”的首位簽約歌手後,於4月在香港發行自己的個人專輯,慰籍香港歌迷多年的期盼之苦。在此之後,出道30周年全球巡回演唱會也同時開始,屆時會攜新老歌曲與支持自己的歌迷麵對麵親密接觸。
陳慧嫻籌備新專輯翻唱經典 笑保童顏學愛美打扮
2014年4月25日消息,陳慧嫻重返環球,環球的前身寶麗金,這次重返環球,第一張專輯的歌曲全部翻唱寶記其他歌手的經典金曲,包括草蜢《Lonely》、譚詠麟《忘不了你》、張學友《還是覺得你最好》等,她自己的作品僅得《花店》,她說:“寶記有太多經典歌手,每個都好多經典歌曲,由我、公司和監製一齊選歌,都要我和監製有感覺才可以!”她直言最難選是翻唱自己作品:“《花店》除了編曲不一樣,我都用了成熟的方法去演繹,聽一下以前版本覺聲音好小女孩,現在是成熟版。”
年近半百的陳慧嫻天生一副童顏,她慶幸自己有張笑臉,令大家感覺年輕了,本身不愛打扮的她,終明白到女孩子要愛美才可以保持得好,所以她正積極減肥,希望回到最佳狀態,讓大家認識成熟版的陳慧嫻。
陳慧嫻坦言目標希望減到100磅:“我本身不是愛美的人,但營養師說一個女孩子不愛美不可以的,要保持愛美的心態才可以,他叫我一定要化妝出街,每天都要打扮,我明白他的道理,一個女孩子要愛美才可以保持得好。”
陳慧嫻個唱激吻張學友容祖兒 觀眾席似星光大道
2014年6月23日,香港粵語天後陳慧嫻“紀念出道30周年”個人演唱會香港紅�|站暫落下帷幕。繼19日首場歌神張學友以嘉賓身份出席之後,21日香港天後容祖兒也登台為陳慧嫻助陣。兩代天後首次在紅館合唱,擦出意外火花,不但配合默契且頑皮相互調侃,現場陳慧嫻更爆料,容祖兒男友劉浩龍幼年時和自己親弟弟到自家玩的趣事,引得歌迷歡笑掌聲不斷。之後,二人大耍鬼馬頑皮童心,陳慧嫻也似乎心情大好,剛在19日演唱會上和藍顏知己張學友上演“震撼之吻”掛上娛樂頭條之後,這邊又和容祖兒嘴對嘴玩起“親親”,瞬間惹來台下各種尖叫和鎂光燈的吸引。
陳慧嫻個唱香港站,不僅表演嘉賓星光熠熠,台下觀眾嘉賓陣容也堪稱重量級――譚詠麟、徐小鳳、李克勤、黃耀明、徐濠縈、黃偉文等知名藝人前來捧場,鄭秀文、張敬軒、吳雨霏等未到場藝人也紛紛送至花籃表示祝賀。
區丁玉
香港著名唱片監製/製作人,曾長期任陳慧嫻唱片監製,對陳事業上幫助很大,早年於寶麗金任職唱片製作而與陳認識,其後相戀,至1991年分手。據陳慧嫻憶述區丁玉其人隨和,很就得人,至1990年左右,二人感情已不是愛情的感覺,反而升華到至親的地步,及後陳主動提出分手,至1992年區丁玉與另一女子結婚,陳一度欲回港。二人分手後仍保持友好關係。
佚名男友
陳慧嫻憶述此人為大學同學,與區丁玉分手後與此人有過一段時間很短的關係,陳絕少公開談論此段戀情,故詳情不詳。
張卓文
為美術及形像設計師,因參與陳之唱片設計工作而與陳認識,及後成為情侶,於2002年性格不合分開。陳透露張近年已結婚及育有一子。另張亦有出席陳慧嫻03演唱會上。
謝國麟
為西醫生,中學時曾暗戀陳,已離婚,育有兩子。陳患上焦慮症期間到醫院求醫重遇謝,後戀上,陳於03演唱會上向謝發表愛的宣言,2006謝曾傳出“不忠”事件,2007年慧嫻接受明報周刊訪問公布分手。
陳慧嫻和張學友幾乎在同一時間進入樂壇,並共同效力於寶麗金唱片公司,由於優秀的唱功,兩人當時亦是寶麗金唱片公司的皇牌新人,並合唱過不少歌曲,在1980年代陳慧嫻的發展要勝過張學友,在張學友事業最低潮時,陳慧嫻曾幫助張學友合唱歌曲《一對寂寞的心》以助他度過難關。而當陳慧嫻告別歌壇後,在1995年重新複出時,張學友已成為華語歌壇的最重量級歌手之一,為幫助陳慧嫻重新打開市場,他與陳慧嫻共同合唱多首經典歌曲,包括《夜半輕私語》、《愛和承諾》等,被傳為佳話,她亦被認為是張學友在香港歌壇的紅顏知己。
男同誌
2016年03月13日香港媒體報道,陳慧嫻3月初舉行4場演唱會圓滿結束後竟傳是非,她在演唱會自曝誤墮“愛情陷阱”,單身10年主動出擊卻誤中男同誌。
音樂獎項 |
?2008 ⠂ ⠹+2音樂先鋒榜樂壇貢獻獎⠂ ⠯) ⠂ ⠿2008 ⠂ ⠧쬤𑆠⠂ ⠥ 觐華人樂壇年度總選頒獎典禮 觀眾最愛華語經典金曲獎⠂ ⠩ㄩꂠ⠂ (獲獎) ⠂ ⠿2008 ⠂ ⠧쬤𑆠⠂ ⠥歌王全球華人樂壇年度總選頒獎典禮至尊歌手獎⠂ ⠯) ⠂ ⠿2008 ⠂ ⠧쬤𑆠⠂ ⠥歌王全球華人樂壇年度總選頒獎典禮粵語金曲獎⠂ ⠧ᥐ指⠂ ⠯) ⠂ ⠿2007 ⠂ ⠒oadShow至尊音樂頒獎禮殿堂金曲獎 ⠂ ⠥千闋歌⠂ ⠯) ⠂ ⠿2007 ⠂ ⠧쬤𘃥𑆨飯音樂傳媒大賞殿堂歌手獎 ⠂ ⠯) ⠂ ⠿2007 ⠂ ⠦勁爆頒獎禮新城勁爆金心大獎 ⠂ ⠯) ⠂ ⠿2003 ⠂ ⠧쬷屆 ⠂ ⠨飯音樂傳媒大賞樂壇至尊經典歌曲獎 ⠂ ⠯) ⠂ ⠿1995 ⠂ ⠦電台勁爆情歌獎 ⠂ ⠥凥晦 程⠂ ⠯) ⠂ ⠿1995 ⠂ ⠩晦𘯩大中文金曲獎⠂ ⠦寂寞⠂ ⠯) ⠂ ⠿1995 ⠂ ⠩晦𘯩大中文金曲十大優秀流行歌手獎⠂ ⠯) ⠂ ⠿1995 ⠂ ⠧᧷電視十大勁歌金曲獎⠂ ⠦寂寞⠂ ⠯) ⠂ ⠿1992 ⠂ ⠩晦𘯩大中文金曲獎⠂ ⠧𖩤肠⠂ (獲獎) ⠂ ⠿1989 ⠂ ⠥業電台叱吒樂壇流行榜叱吒樂壇女歌手銅獎⠂ ⠯) ⠂ ⠿1989 ⠂ ⠩晦𘯩大中文金曲獎⠂ ⠥䜦韂 ⠂ (獲獎) ⠂ ⠿1989 ⠂ ⠩晦𘯩大中文金曲IFPI全年銷量最高大碟獎 ⠂ ⠦ 是你的朋友⠂ ⠯) ⠂ ⠿1989 ⠂ ⠧𝩇唱片獎 ⠂ ⠦ 是你的朋友⠂ ⠯) ⠂ ⠿1989 ⠂ ⠩晦𘯩大中文金曲IFPI大獎⠂ ⠯) ⠂ ⠿1989 ⠂ ⠩晦𘯩大中文金曲獎⠂ ⠥千闋歌⠂ ⠯) ⠂ ⠿1989 ⠂ ⠧᧷電視十大勁歌金曲獎⠂ ⠥千闋歌⠂ ⠯) ⠂ ⠿1989 ⠂ ⠥業電台叱吒樂壇我最喜愛的歌曲大獎⠂ ⠥千闋歌⠂ ⠯) ⠂ ⠿1988 ⠂ ⠧᧷電視十大勁歌金曲獎⠂ ⠥𓂠⠂ (獲獎) ⠂ ⠿1988 ⠂ ⠧𝩇唱片獎 ⠂ ⠨⠂ ⠯) ⠂ ⠿1988 ⠂ ⠧𝩇唱片獎 ⠂ ⠥뻦 ⠂ ⠯) ⠂ ⠿1988 ⠂ ⠥業電台叱吒樂壇流行榜叱吒樂壇女歌手銀獎⠂ ⠯) ⠂ ⠿1988 ⠂ ⠩晦𘯩大中文金曲獎⠂ ⠥𓂠⠂ (獲獎) ⠂ ⠿1986 ⠂ ⠧𝩇唱片獎 ⠂ ⠥叛 ⠂ ⠯) ⠂ ⠿1986 ⠂ ⠧᧷電視十大勁歌金曲最受歡迎Disco歌曲⠂ ⠨𗳨街⠂ ⠯) ⠂ ⠿1984 ⠂ ⠩晦𘯩大中文金曲最有前途新人獎⠂ ⠯) ⠂ ⠿1984 ⠂ ⠧𝩇唱片獎 ⠂ ⠦ 事的感覺 ⠂ ⠯) ⠂ ⠿1984 ⠂ ⠧𝩇唱片獎 ⠂ ⠥𐑥峩誌 ⠂ ⠯) ⠂ ⠀ |
少女雜誌(1984.1)
1984年初,法安利唱片製作公司推出的一張《少女雜誌》將三個女中學生帶進了大眾的視野,其中最耀眼的一個就是18歲的陳慧嫻。她們不是一個少女組合,唱片中的十首歌曲分別由三個人各自獨唱完成,說是合輯或許應該更準確一些。法安利的頂梁柱安格斯包辦了所有歌曲的詞曲創作和製作,甚至還和鮑比達包攬了所有的編曲。所以也不妨看成是他的個人作品秀,隻是演繹這些歌曲的不是什麽天王巨星,而是三個初出茅廬的少女:陳慧嫻、陳樂敏、黎芷珊。唱片封麵上,不偏不倚地寫著三個人三首獨唱歌曲的歌詞片段;但安格斯多多少少還是對陳慧嫻有一些偏心,給了她四首歌曲的空間,並最終成就了她的脫穎而出、一炮而紅。
“逝去的諾言”、“隻要我開心”、“讓我快樂”和“癡情夢醒”是陳慧嫻的四首歌曲。開篇的“逝去的諾言”,一首古典別致的幽怨小調,是她對歌壇的第一聲問候,竟也成了她的第一首傳世經典。不僅在推出之後迅速流行,成為香港電台中文歌曲流行榜的冠軍,讓陳慧嫻以新人之姿在當時巨星雲集的香港歌壇立下了自己的名號;而且在二十年後的聽來,那絲絲傾注情感的聲線流轉,依舊觸動著我的心弦。“讓我快樂”也是一首格外感人的幽怨小調,之後唱片公司為陳慧嫻推出過一張兩首歌的日語EP:《千年戀人》,就是將“逝去的諾言”和“讓我快樂”分別翻成了日文版的“この空のどこかに”和“千年戀人”。即使聽不懂歌詞是什麽,但那動人的旋律和清脆的歌聲依然可以滋潤著我們的耳膜和心扉,這或許也是好歌與好歌手的魅力所在吧。“隻要我開心”則是一首輕鬆的快歌,張揚著青春與自信,歌聲中展現了一個天真可愛的鄰家少女般的陳慧嫻。結束的“癡情夢醒”繼續著她的幽怨風格,呼應著開篇的“逝去的諾言”,也為她的下一張個人專輯埋下了一個伏筆。
三位少女在這樣的《少女雜誌》中,都邁出了踏入歌壇的第一步。超過5萬張的銷量,讓唱片公司和歌手都看到了希望的曙光,而大眾的眼光和口味也使陳慧嫻得到了特別的青睞。陳樂敏和黎芷珊一同推出了第二張唱片合輯,陳慧嫻則開始擁有了自己的個人專輯,並一步一步走向了事業的高峰。
故事的感覺(1984.8)
一曲“逝去的諾言”,為陳慧嫻的歌壇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法安利製作公司抓住時機,時隔半年為她推出了第一張個人專輯:《故事的感覺》。安格斯擔當製作人之餘,也再度包攬了所有歌曲的創作;而涉世未深的陳慧嫻則將他告訴自己的故事轉化成感覺,通過滲入感情的歌聲一一演繹出來。
開篇的“多少柔情多少夢”承接著上一張的“癡情夢醒”,繼續帶著我們夢碎在一片柔情之中。“多少柔情多少夢,已隨水和風中輕輕送”,陳慧嫻略帶鼻音的吟唱,柔柔的讓人心疼。90年代初,就為了意外發現的這首“新歌”,我就一咬牙花了8塊錢買了一盤D版磁帶。相信當年很多人的感覺都和我一樣,陳慧嫻的名字本身就意味著好歌,何況這首歌名也是充滿古典情懷。“今天再不可”和“玻璃窗的愛”也是專輯中比較知名的作品。“今天再不可”是電影《青蛙王子續集》的主題歌,在專輯中占有柔情版和混音版兩個位置,可見分量不輕。之後陳慧嫻將這首歌翻唱成國語版的“昨日的傳說”,印象中似乎是她的第一首國語歌曲。“玻璃窗的愛”更是成功承接了年初“逝去的諾言”大熱的勢頭,不僅再度成為香港電台中文歌曲龍虎榜的冠軍,而且讓她那純情可愛的鄰家少女形象越發地深入人心。“心已穿,全是你的箭/吻我,留下做紀念/這世間,誰令我倆不變/送給他與我這心願”,陳慧嫻低回婉轉的聲線、悵然無助的癡情,一直緊係著我的心弦;直至最後晶瑩剔透地拋向天際,化做夜空中忽明忽暗的點點繁星。
唱片開篇時,襯著陳慧嫻口白的那段柔美的音樂非常動聽。仔細聽過幾次以後,才發現應該是“人生的風浪”的旋律。不過為了和應歌曲的主題,到後來卻變成了強勁的節奏,多少讓人覺得“可惜”了一些。事實上,此時的陳慧嫻並不隻是在唱一些古典幽雅的慢板小調,製作人早已有意識地讓她去唱一些快歌。“神秘的遊戲”、“青春的我誰可擋”、“熱愛”都是這樣的作品。不過聽起來多少稚嫩了些,在她的係列抒情慢歌中隻能起到一個點綴的作用。陳慧嫻、陳樂敏和黎芷珊合唱的“俏皮小天使Let’s Go”顯得更珍貴一些,印象中這似乎是三個人唯一一次合唱。在《少女雜誌》中都沒出現的作品,總算在這張專輯裏彌補了空缺和遺憾。那份青春、那份俏皮,如今聽來更讓人增添許多感慨。
盡管仍有一些瑕疵和不足,但是作為首張個人專輯,《故事的感覺》依然是一件成功的作品。雖然1984年的她還隻是一個剛剛出道的新人,但是定位的準確、形象的吻合,以及自身優異的嗓音和演唱條件,使得今時今日再聽“逝去的諾言”、“玻璃窗的愛”這樣的作品,依然找不到多少值得挑剔的地方。擁有兩首冠軍單曲的她,也順理成章地成為了當年香港電台十大中文金曲頒獎典禮中的最有前途新人獎的獲得者,成為了當年最為閃耀的新星之一。
Priscilla(1985.9)
距《故事的感覺》發行已有一年多的時間,法安利製作公司為陳慧嫻推出了這張《Priscilla》。封麵上,20歲的陳慧嫻還是一副純真少女的模樣;可是專輯的製作人換成了JIM LEE(李振權),安格斯的名字甚至完全從幕後名單中消失。盡管如此,這張專輯依舊貼近陳慧嫻以往的風格,並由眾多新合作的音樂人帶來了不少新鮮的感覺。從可聽性上說,比起前兩張專輯,《Priscilla》無疑大大地向前邁進了一步。
林敏怡、林敏聰兩姐弟這次聯袂帶來了一首分量不輕的見麵禮:“花店”,不僅又為她帶來了一個中文歌曲龍虎榜冠軍,而且更為她唱民謠小調樹立起的形象增添了許多都市感,以至於許多人為怕混淆,索性就把這張唱片稱作《花店》。林敏聰的填詞也是我所喜歡的,平實而真切,還有一層朦朧的浪漫薄紗。如今回頭再聽這些歌,感受著陳慧嫻吐氣若蘭般的咬字發音,仍仿佛置身於一片“濃濃盛開的清香”之中。“心裏的刀痕”同樣出自林敏聰的手筆,作曲人看到了盧東尼的名字。“為何仍是你”則由林敏聰包辦詞曲,延續著陳慧嫻的小調風格,不過多了一些東洋色彩,演繹起來也是得心應手。
專輯中有幾首作曲人署名“法安利”的歌曲:“監視眼睛”、“時代插圖”和“愛是個問號”,想來都是一些公司的存貨,但可聽性卻不低。“監視眼睛” 描述著少年人心聲被壓抑的煩惱,從曲風到內容,都為之後成功轉型的“反叛”做好了鋪墊。“在馬路中央與你共舞,街燈襯出一幅時代插圖”,節奏明快的“時代插圖”是我格外喜歡的作品。向雪懷還不象後來那般濫情,詞鋒清新宜人;襯著陳慧嫻清脆悅耳的歌聲,勾勒出一幕都市少男少女的生活小品。“愛是個問號”變成了傷感迷惘的慢歌,卻同樣是好聽的歌曲。“明知朗月太高,高得我攀不到,我也要趕上未停步”,歌聲中的陳慧嫻更多了一份倔強,更加深得我心。
湯正川創作的“無意逗留”是專輯中的一個亮點。沒想到第一次聽到陳慧嫻演繹這種淡淡藍調色彩的歌曲,竟是如此舒心順暢。想到這首歌,就想到最後那韻味十足的“Goodbye My Love,Say Goodbye”,纏綿在心頭竟始終不曾退去。“夢中人”也仿佛是夢一般的樂曲,浪漫得讓人有幾分心顫。最後卡龍創作的“無聊的警告”,是一首動靜穿插的勵誌型歌曲。它在一片紛紛擾擾之後告訴你,隻要定好目標,努力實幹,理想終有實現的一天。歌曲打上了那個時代的烙印,讓人覺得非常可愛。
這是陳慧嫻在法安利時期的最後一張專輯,也是一張我覺得一直被人忽視的專輯。或許是封麵中的陳慧嫻還是象以前那麽簡單清純,很多歌名也讓人覺得有些老土過時,也或許是《反叛》的轉型吸引了更多人的注意,我很少聽到有人談起《Priscilla》這張過渡時期的唱片。盡管步伐邁得還不夠大,但說到好聽,我喜歡它並不次於大熱的《反叛》。這麽多年來,它是我的CD中播放頻率最高的專輯之一,因為如今再難聽到那麽清新舒暢的專輯了。隻是,盡管《Priscilla》依舊賣出了過白金的成績,法安利製作公司卻還是陷入了財政困難,此後轉營為經理人公司。當初一塊出道的三姐妹中,陳樂敏選擇退出娛樂圈到商界發展,黎芷珊加入TVB,成為兒童節目《閃電傳真機》主持人;而陳慧嫻則被寶麗金看中,繼續著歌壇的旅程,並順利迎來了事業的高峰。
反叛(1986.5)
1986年,21歲的陳慧嫻正式入主香港寶麗金唱片公司,填補了人多勢眾的寶麗金中校園少女偶像的空缺;同時寶麗金豐富的音樂資源、成熟的製作推廣經驗,也為陳慧嫻的發展提供了一個新的事業平台。在這張加盟寶麗金後的第一張專輯《反叛》裏,區丁玉也第一次出現在陳慧嫻專輯製作人的位置上。隨著眾多香港、日本優秀音樂人的加入,整張專輯在音樂的內容上比原來豐富了很多;同時在造型上大膽走起了東洋路線,相比之前單純青澀的模樣真正都市、新潮起來。
此前的陳慧嫻一直演唱的都是香港原創的傳統式作品,到了這張專輯一開篇就是連續三首改編作品:“跳舞街”、“癡情意外”和“Love Me Once Again”。“跳舞街”是陳慧嫻第一次嚐試演繹的舞曲作品,洋溢著青春動感的氣息,也是她快歌中的代表作之一。這是17年前,我通過翻錄的磁帶第一次聽到的她的歌曲。強勁的節奏、清脆的歌聲、年少的快意、時代的氣息,這些都是我對那“第一次親密接觸”留下的深刻而美好的記憶。依稀記得當年榮獲TVB十大勁歌金曲的全年最受歡迎Disco歌曲獎時,嬌小的她蹦蹦跳跳來到台上,連獎座都不知道碰一下,衝台下招了半天手後就樂嗬嗬地跑到一邊匯報演出去了,實在是可愛得很。“癡情意外”和“Love Me Once Again”則分別出自兩位日本音樂人玉置浩二和小阪明子的手筆。旋律清新雋永、纏綿悠揚,歌詞也從不同的角度刻畫了一個少女的悵惘心態,都是讓人百聽不厭的佳作。
渡邊茂樹也是和香港音樂人合作較多的一位日本音樂人。在這張專輯裏,他除了參與配器和錄音工作外,更為陳慧嫻度身定做了兩首歌:“反叛”和“路”。“反叛”被選為專輯的標題歌曲,林振強的填詞塑造了一個處在嚴格家教和叛逆心理矛盾之中的青春少女形象,將被“監視眼睛”苦苦壓抑住的心聲全部釋放出來。在兼具一定現實意義的同時,也明確標誌著陳慧嫻的風格轉型:現在的陳慧嫻不再隻是吟唱古樸典雅的民謠小調,而是變得更加時尚、獨立起來。“路”則顯得平和而成熟許多。曲調雖不搶耳,但結合起林敏聰的填詞則顯得靜謐而富有詩意。悲情的“忘記悲傷”是由潘源良重新填詞後的翻唱作品,勾畫了一位告別舊日戀人、孤身投奔他鄉的癡心女子。在“但願舊事能夠淡忘”的和聲中,陳慧嫻慨歎出一聲“沒能夠淡忘”,感人至深。
香港音樂人自然也有出色的作品奉上。“夏日”以輕快的節奏描述了烈日下沙灘上的熱鬧場麵,表達的卻是女孩子寂寞的心情。“六月某天”則是蔡國權式的小調作品,溫馨纏綿。“六月某天,是下雨天,在石澳海邊與你碰麵”,簡單幾句勾勒出很生活化的浪漫氣息,正是蔡國權典型的風格。徐日勤作曲的“與淚抱擁”是一首比較苦情的作品,也是電影《初一十五》的主題歌。副歌的高音凸現了陳慧嫻亮麗的音色,這也是當時很受歡迎的一首歌曲。在2003年的“珍”演唱會上,原本並無準備的陳慧嫻還特意應嘉賓李克勤的邀請,為他的女友再度完整演繹這首歌。而鮑比達在編曲之餘,也為陳慧嫻寫了一首歌曲:“壞習慣”。曲風輕快悅耳,編曲猶為出色。在緊湊明朗之餘,曲中的SAXPHONE帶著一種即興發揮的感覺間或其中,很是出彩。結束曲是一首別出心裁的作品:“牆”。開始的背景音樂是陳慧嫻上一張專輯裏的名曲,也是她法安利時期的告別代表作“花店”。陳慧嫻以一段獨白將這兩首歌連接在一起,象征陳慧嫻經曆了法安利時期、經曆了“花店”(《陳慧嫻》)的過渡,真正實現了自我風格的蛻變。作為壓軸曲目,宣告了她整張專輯的轉型成功。
這是陳慧嫻的一張具有標誌性的專輯,也是她與區丁玉――這位此後為張學友、陳慧嫻所“禦用”的金牌製作人的首度合作。由於幕後有大量日本音樂人的參與,使得這張專輯的曲風乃至造型上都具有濃厚的東洋味。這張《反叛》一經推出,銷量立刻突破了3白金,幾乎是她前麵幾張唱片的銷量總和。80年代中期的香港歌壇,群星璀璨。在女歌手方麵,除了半隱半現的徐小鳳,如日中天的甄妮、梅豔芳之外,由各具特色的陳慧嫻、葉倩文、林憶蓮、劉美君和鄺美雲組成的“五朵金花”最為引人矚目。那樣一個百花齊放、金花閃耀的年代,至今仍是多少人心中一個美麗而永恒的情意結。
變變變(1987.2)
隨著《反叛》的成功,陳慧嫻的歌壇事業開始邁上了新的台階。承接著《反叛》的慣性思維,寶麗金在第二年為她製作、發行了《變變變》,從造型到曲風上更是東洋味十足。“跳舞街”的熱度還沒有散去,這張專輯裏又塞進了大半的快歌舞曲。這是陳慧嫻曆年來所有正式的個人專輯中,唯一一張以快歌為主導的專輯,慢歌反倒成了點綴。我索性也就把《變變變》當作她的跳舞大碟來聽了。
“變變變”、“貪貪貪”,兩首改編自日本的快歌,設計上也頗有些心思。“我變、我變、我變變變”,沒想到年近四十的陳慧嫻在“珍”演唱會上會用這首歌串起了她的眾多經典快歌。盡管身體有些發福、體力已經下降、動作也不比當年那麽靈巧,但聽到那些10多年前風行一時的舞曲時,感慨時光荏苒之餘,還是忍不住讓身心為之一振。“貪貪貪”的人氣也不遜於“變變變”,畢竟這首歌為陳慧嫻再度拿下了香港電台中文歌曲龍虎榜的冠軍,延續著她出道以來每張唱片必有龍虎榜冠軍歌曲的佳績。在那個年代,中文歌曲龍虎榜是唯一的一個電台歌曲排行榜,可以算是當時香港最流行、最權威的歌曲指針。在眾多閃耀的明星中,能夠一出道就每年、每張唱片固定有冠軍歌曲,也是對陳慧嫻的一個莫大的肯定。
“請勿接近”和“浪女孩”也是來自日本的快歌,濃濃的少女味、深深的時代烙印,倒也讓人聽得舒暢。香港音樂人也有類似的快歌送上:“懶洋洋的下午”、“鐵心人”,還沒有走出日本歌曲的影響,簡單而順耳。
專輯中的幾首慢歌也有一定的可聽性。“曾經曾經給偷吻,吻臉龐凝望眼神”,“天意”中刻畫的初戀情景真是純淨得讓人心動;“是你手畫上彩霞,才令海濱都市換晚裝/是你手畫了句號,彩色天際才留腳步,讓你多看”,“心動”中開篇的幾句歌詞就寫得讓人浮想聯翩,掩卷難忘。又是兩首翻唱自日本的歌曲,不得不說,那時日本人寫的曲子真好聽。相比之下,林慕德的兩件作品:“去吧”和“最真的愛”,就顯得一般了些。倒是林敏怡、林敏聰繼“花店”之後再度聯袂送上的“明早”,則是我比較喜歡的一首。歌詞中似乎隱隱有些曖昧之情,或許也是我多心了。
這其實也是一張挺好聽的專輯,簡單得讓人沒有什麽壓力。或許是出版的時間不對,如果放在《反叛》乃至《陳慧嫻》之前,接受的人應該會更多。畢竟,21歲的林憶蓮已經在高唱“但現在心中隻有灰色”,同齡的陳慧嫻還在“我變、我變、我變變變”,顯得太幼稚了一些。那時的香港歌壇正在飛速發展中,一個不留神就容易被拉下。《變變變》也是陳慧嫻在80年代的一次滑鐵盧,5萬張的銷量讓她跌回到了法安利時期的水平。好在她很快從失敗的陰影中走了出來,並從下一張專輯開始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嫻情(1988.5.20)
《變變變》在銷量與口碑上的失利,給陳慧嫻以及她幕後的製作班底帶來了不小的壓力。雖然她才隻有22歲,但是已不能滿足於繼續停留在《反叛》帶來的成功上。隻有繼續前進,她的音樂之路才能越走越寬。時隔一年之後,寶麗金為她發行了第五張個人專輯:《嫻情》。在這張專輯中,陳慧嫻的角色已經不再隻是剛出道時那個由製作人給她講述故事、讓她自己來詮釋感覺的小女生;而是首次和區丁玉一起擔綱整張專輯的製作,並獨立提出封套的概念。在當時香港樂壇翻唱風大行其道的環境下,專輯裏的十首歌曲竟全部是改編翻唱的作品;但從另一個角度上說,也同時凸現了區丁玉和陳慧嫻兩位製作人在選曲和編製上的精心。而封套的創意和設計,也開始讓陳慧嫻香江“帽子歌後”的形象深入人心。
專輯以“不住怨婦街”和“不羈戀人”兩首勁歌開篇,昭示著陳慧嫻的成熟與轉變。雖然快歌、勁歌並非陳慧嫻所長,不過演繹起這類風格的作品,此時的她倒是沒有絲毫的牽強與生澀。格外喜歡從她口中鏗鏘有力地唱出“一於不搬進入怨婦街”,這種力度與氣勢是在她早期的如“跳舞街”這樣的作品中所無法具備的。陳慧嫻在2003年的“珍”演唱會上選唱了這首比較冷門的歌曲,著實給了我好一陣驚喜。而“Bad Girl”和“Money Can’t Buy Love” 這類當年招牌式的少女快歌舞曲,也都是好聽動感的的作品,延續著以往的快歌風格,對她廣大的校園FANS來說,自然是不難接受的歌曲。
專輯回歸到以陳慧嫻拿手的抒情歌為主,並且從內容到形式都成熟了許多。我很喜歡“渺茫的愛”所刻畫的分手晚上的意境,雖然未至於有“夜機”那般強大的感染力,但是臨近結束時依然能給人一種痛徹心扉無語凝噎的感受。“渺茫的愛誰可以變改,相戀痛苦意外,沒法避開”,讓人不由得想起她早期的名曲“癡情意外”。也許癡情全是惱人的意外,也許正是這麽多無奈無助的意外,才豐富了生命本身吧。“一對寂寞的心”已不是陳慧嫻和張學友的第一次合作。在十多年後的聽來,這兩位當時的準天王天後的演繹,多少還都有些青澀。可是比起後來的“愛和承諾”、“接近”,我反而更喜歡他們這種年少時分情竇初開的感覺。在十多年後的“珍”演唱會上,這兩位早已功成名就的殿堂級歌手再度聯手為我們奉上這相知於微時的陳年舊作,別有一種仿如隔世的感慨。
對於陳慧嫻來說,翻唱自具有古巴和委內瑞拉血統的拉美女歌手 Maria Conchita Alonso的“la loca”的“傻女”,無疑具有裏程碑一般的意義,算得上是陳慧嫻都市情歌的奠基之作。林振強的填詞相當精彩,以穿舊情人留下的毛衣為切入點刻畫出一位癡心傻女感人至深的形象,至今仍如教科書一般為許多填詞人所津津樂道。而盧東尼幾乎隻用上了鋼琴,就襯著陳慧嫻淒美的歌聲將悲傷的感覺逼入人心。悠揚的旋律、感人的歌詞,再加上陳慧嫻完美的音色和演繹,不僅標誌著她從此成為香港一線當紅女歌手,更造就了香港流行歌曲史上的一首經典之作。很長一段時間裏,那個日夜幻想著“重飾演某段美麗故事主人,飾演你舊年共尋夢的戀人”的傻女,幾乎就成了陳慧嫻的代名詞。
聽了那麽多談情說愛的歌曲,“夜半歌聲”這首具有社會現實意義的作品真有一種讓人耳目一新的感覺。淪落街頭賣唱、相依為命的母子本已令人十分同情;誰知母親的逝去隻留下這個孤兒無助地“這小手在戰抖,任淚光眼內透”,更是惹人歎息。一首和“傻女”一樣感人肺腑的情歌;隻是此情無關風花雪月,旨在悲天憫人之中。而最後的 “歲月流聲”,也是這張專輯裏我最喜愛的歌曲。原曲是日本樂壇著名的創作女歌手竹內瑪麗亞1981年的作品“Natalie”。這首帶有勵誌色彩的歌曲充滿了異域都市民謠的風情,與她早年成名時期的古典民謠作品相比,已經有了很大的區別。很喜歡歌中的一句“隨童年時期,如夢境輾轉地”,原來光陰的流逝、境遇的轉變除卻感慨之外,竟也可以寫得如此詩意;加上末尾陳慧嫻自然流暢的顫音,讓人聽得心曠神怡。陳少琪的填詞勾勒了一幅女主人公Natalie從點歌的鄰家少女實現夢想成長為放歌的電台DJ的畫麵。歌曲暢快雋永又回味悠長,似乎從一個側麵反映了歌手的成長史,有種自傳的感覺。以此作為結束曲,感覺相當的精心和完美。
其實這張當年熱賣約三白金的《嫻情》的成功,並不僅僅在於標誌著陳慧嫻成為香港歌壇的一線女歌手、此後開始有許多歌曲不斷地進入年底各個頒獎典禮的十大金曲之列;更重要的是她重新給了自己一個新的風格和定位。從這張她首次和歐丁玉共同製作的專輯來看,要比她以往的任何作品都顯得更成熟、更具都市化、更有她自己的想法在裏麵。雖然欠缺了一些原創性,也不可避免地仍殘餘著一些少女的色彩;但在藝術與流行的結合上,已經做得相當不錯了。
秋色(1988.10)
1.地球大追蹤/2.可否/3.淩晨舊戲/4.夜半驚魂/5.JOE LE TAXI /6.人生何處不相逢/7.秋色/8.大情人/9.印心/10.幾時再見
年初的陳慧嫻雖然憑借著《嫻情》的大獲成功而晉身一線當紅女歌手的行列,但同時也讓她下定了將要告別香港歌壇出國留學的決心。讀完中學後就投身歌壇而放棄了學業,一直是她自己與家人的一個遺憾。用她自己的想法說就是,趁著年輕應該盡量多讀點書,歌卻可以等到念完大學回來後再唱――如果人們還願意聽她唱歌的話。因此寶麗金唱片公司在1988年的秋天,按照告別專輯的意圖為她製作、發行了這張《秋色》大碟。
開篇的“地球大追蹤”,翻唱自幾內亞歌手莫裏坎特(Mori Kante)流傳最廣的一首舞曲“Yeke Yeke”,所以在編排上真有一些非洲舞曲的色彩。這首歌最吸引我的,一個是那句“等他返家講句愛我吧”中陳慧嫻清晰而快速的吐字(而且這句話在粵語中是相當拗口的),另一個是她最後幾聲天籟一般清脆的合音,給人一種如沐春風的感覺。用它來作第一首歌,果然有提神醒腦、引人入勝的作用。
喜歡“可否”,或許更多的是喜歡杜自持給這首歌編的曲,淒迷而空靈。陳慧嫻演繹這類傷情的歌曲無疑是具有摧毀性的。她那清純可人的形象和聲音,仿佛永遠是鄰家那個誰都不忍心去傷害的少女。“淩晨舊戲”也是很好聽、很喜歡的一首歌,描述的是一種麵對一個忘不了舊感情舊傷害的男人而比對方還要迷惑也還要執著的複雜心態。陳少琪畫麵感極強的填詞手法不用多說,鮮有失準的時候;而那句點睛之筆“Do you think I’m good?Do you think I’m bad?怎可使我孤單守望?”更是讓陳慧嫻演繹得韻味十足。
生平第一次買的一盤陳慧嫻的磁帶,第一首歌就是“夜半驚魂”。當時就覺得她唱得多“嬌”啊,可是聲音又象風鈴一樣悅耳。編曲是難得和陳慧嫻合作的周啟生,所以電子色彩也要比陳慧嫻的其他歌曲顯得重一些。在周啟生的音樂會上,他特別邀請了陳慧嫻作為嘉賓。陳慧嫻台上一番對當今歌壇現狀意興闌珊的說話,不由得讓人感覺唏噓,讓人越加懷念那個繁榮昌盛的年代。“Joe Le Taxi”是首恰恰節奏的作品,好聽難唱。好在陳慧嫻的表現沒有讓人失望,塑造了一個“為夢幻在日夜奔馳”、“在浪漫夜默默心儀”的女子的形象。有意思的是在結尾有一句歌中沒有出現的歌詞“司機唔該你繼續去唔好停”,結合著歌曲的情景,伴奏著漸弱的旋律,真的別有一番餘韻。
“人生何處不相逢”又是一首足以傳世的經典之作。特別喜歡最後一句“誰在黃金海岸?誰在烽煙彼岸?你我在回望那一刹,彼此慰問境況”,真是有種“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滋味。百般無奈、千般思念、萬般感慨,在多年以後的重逢時,卻不過化作口中輕輕的一聲“你還好嗎?” 標題曲“秋色”同樣感人至深,彌漫著“秋的溫馨、秋的冷感”。多年後苦戀多年的歐丁玉終於另娶他人,並攜妻帶子出席了陳慧嫻的大學畢業典禮。可就在那個她歸來前的最後一個秋天,她卻還是微笑著唱到“秋天的風身邊輕輕吹”。不知道她是否可在懷念那段“回味那舊日浪漫字句/街中偷給我的吻”的“秋色”呢。
“大情人”,又看到編曲大師盧東尼親自操刀作曲,旋律的流暢自然不成問題,而更吸引我的是它的歌詞。“走向前使眼神粉碎午夜那寂寥/眼角微笑,他啤酒潑瀉,已中鏢!”這種有些放浪不羈的形象,在陳慧嫻的作品裏倒是不多見的。“印心”則是很性感的一首歌曲,印象中也是PRISCILLA第一次演繹這種類型的作品,所以稍嫌不夠放得開――而幾年後的“你+我=火”就顯得老到許多了。結束的“幾時再見”,翻唱自費城女子三人組 The Three Degrees 1974年演唱的“When Will I See You Again”。多年來不少香港歌手都陸續有過各個版本的翻唱,相比之下我倒還是最喜歡陳慧嫻的版本,或許感人的歌曲以及當時的背景,更為這首歌增添了許多不同尋常的意義吧。在第二年陳慧嫻舉辦了個人第一次、卻也是一個正式告別的“幾時再見”演唱會,鑄就了紅館演唱會史上的一次經典。
這張《秋色》在當年的香港歌壇賣出了4白金的成績;雖然在她成績最為輝煌的八十年代裏,其銷量、意義和影響或許不如之前的《反叛》、《嫻情》,以及之後的《永遠是你的朋友》,但是在我的心中,這才是陳慧嫻那個事業高峰期中最經典、最出色的一張唱片。在當年的頒獎典禮上,陳慧嫻以三張專輯超過8白金的銷量成為了香港全年最高銷量的女歌手。葉倩文、陳慧嫻和林憶蓮同時包攬了第一屆商台叱吒樂壇女歌手的金銀銅獎,與蟬聯TVB最受歡迎女歌手的梅豔芳形成了對峙的局麵。這些比90年代的四大天王輩分更高、資曆更深的女歌手,向人們第一次勾勒出四大天後神話般的輪廓。隻是同樣在頒獎典禮上,陳慧嫻粉碎了關於她事業空前成功而決定放棄留學的傳聞,再次表明了即將退出歌壇而去念書的決心。我對於陳慧嫻以及屬於陳慧嫻的那個年代最美的記憶,也停留在了淡雅的秋色中那笑意盈盈的白衣少女身上了。
永遠是你的朋友(1989.7)
1989年的夏天,寶麗金為陳慧嫻推出了一張真正意義上的告別專輯:《永遠是你的朋友》。如日中天的歌壇事業挽留不住她即將遠去的步伐,在幾次親赴校方確定留學事宜之後,她將這張專輯作為送給歌迷的禮物和紀念品。盡管麵臨的將是一個完全陌生而未知的生活,可她始終沒有退卻。那份舍棄名利的決心與 出國留學的執著,更為她的品行寫下了美好的一頁。
“千千闋歌”,這首翻唱自日本天王近藤真彥“夕燒けの歌”(夕陽之歌)的作品,或許稱得上是華人地區裏流傳最廣的粵語歌曲之一。旋律纏綿激昂、歌詞應景感人,加上陳慧嫻玲瓏剔透的聲音仿佛大珠小珠落玉盤,就象夜裏的繁星,照亮了每個離人的心境、每個離別的夜晚。“夜機”是專輯中的又一首傳世經典,也是專輯中最經聽的歌曲。無論是曲、詞還是陳慧嫻的演繹,完美到無可挑剔。“回頭再看微微燈光,無止境寂寥不安/藏身於無人機艙,心跟你道晚安”,開篇的寥寥數語,少了些“千千闋歌”的煽情,卻已寫活了離別的情景與心態。最心水的還是高潮的幾句:“今天起的每晚縱有星光燦爛,可惜心灰已冷,情途更暗淡路更彎/今天起的每晚你要珍惜歲月,不必感歎情緣或會某日再返”。出國前的陳慧嫻已經與區丁玉正式分手,她應該知道這一走,有些失去的東西就再也無法回來。MV中的她推開教堂的大門,空空蕩蕩的房間裏,幾點搖曳不定的燭光透射出分離的黯然,似乎昭示著她瀕臨絕望的心境。“最後的纏綿”是專輯裏我最喜愛的作品。同樣是她對情人的臨行贈言:“黎明將至彼此再愛一次,將當天火般的吻再演一次,假裝的相依/黎明將至彼此再愛一次,將當天溫馨擁抱再演一次,到愛的終止”。最後一段Saxphone的獨奏相當精彩動聽,一曲終了而餘韻未絕。
“Dancing Boy”則是一首包裝成勁歌的柔情慢歌,相當入耳的作品,訴說了一個寂寞少女對孤獨叛逆少年愛心的感召。中間的一段電吉他SOLO由歐丁玉特地親自披掛上陣演繹,這個當年的金牌製作人對陳慧嫻的偏愛,的確是可以從音樂中感受到的。“冰點”則是一首極其精致的作品,歌詞隻有短短幾十個字,卻留下了足夠回味、暢想的空間。尤其喜歡那段副歌:“似苦似酸似累似倦,憶眷戀心破損;似冰似淵似夢火急轉似霧似煙錯亂”,寥寥數語,字字珠璣。
“喜歡的歌都已唱過太多,如今要找真我鍛煉真我。誰管會做錯,仍挑戰自我,別人莫協助”,“披星獨行”應該是當時的陳慧嫻表明心誌的作品。她明白選擇出國留學對她意味著什麽,她本該在歌壇大放異彩的未來幾年中,她隻能“如風歲月裏,仍隻顧獨往,獨行在遠岸”;不過為了讀書的理想,她還是“不想一生悔恨暗淡”,“仍願隻身嚐孤單”。她多年後回歸香港歌壇時天上人間般反差的境遇總是有些令人唏噓的,不過我還是會對她當年的決定肅然起敬。歌壇風光隻是一時的,實現理想卻是一世的,總有些真實的東西比名利場之中的獎項、地位更重要吧。
“虛假浪漫”和“憂鬱,你好”都是充滿少女味的舊派勁歌,充滿著80年代的時代感。“真情流露”翻唱自日本動畫片《超時空要塞》的主題曲、飯島真理演唱的“可曾記得愛”,流露出一種童話般的氛圍。而“親吻”則是“真情流露”後的自然延續,依舊是動聽的作品。而“應該不應該”,不熱門的歌,卻為這張專輯、為陳慧嫻的八十年代完成了意味深長的謝幕。尤其喜歡它的編排,從開始引人入勝的近乎清唱,到最後餘音繞梁的Saxphone,這首短短三分鍾的歌曲一氣嗬成,毫無冷場。陳慧嫻最後留下了一句:“路在何方?如何走?如何碰?”,仿佛在告別晚宴上強顏歡笑、故作堅強支撐了大半場,終於在散場的時候泄露了心底的脆弱和迷惘。
《永遠是你的朋友》,是陳慧嫻對歌迷的承諾,也是歌迷對她的期許。這張唱片一經發行就贏得了空前的轟動。“千千闋歌”、“夜機”氣勢如虹地席卷港九,雙雙入選年度十大中文金曲;而專輯當年僅在香港一地就賣出了7白金的成績,成為香港全年最暢銷的大碟。這是陳慧嫻的第七張個人專輯,從一鳴驚人的“逝去的諾言”、“玻璃窗的愛”到開始走紅的“花店”、“跳舞街”,從成功上位的“傻女”、“人生何處不相逢”再到大紅特紅的“千千闋歌”、“夜機”,出道五年的她一路留下了首首經典,並終於站到了屬於她的事業巔峰。然而在這巔峰時刻的背後,卻有一種掩飾不住的蒼涼。1989年8月28日至9月2日,她在紅館舉辦了6場“幾時再見”演唱會,第一次開就開足了四麵台。在“千千闋歌”的歌聲中,舞伴們一一向她吻別;泣不成聲的她終於也依依不舍地緩緩走下舞台,留給人們一個離去的背影。無論是現場演唱還是情景交融,這都是紅館曆史上最經典的演唱會之一,奈何“離別”卻是它的主題。剛滿24歲的陳慧嫻在最後頻頻向人們揮手,沒有帶走一片雲彩,卻將她那近乎完美的80年代永遠地留給了大家。
“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要用它來尋找光明。”顧城這首影響了一代人的《一代人》,至今仍不時掠過我心間。同樣的,陳慧嫻和她的歌曲也是屬於我們那一代人的一個共同回憶。那是一個多麽美好的年代,香港歌壇空前絕後地繁榮著,太多實力非凡的歌手、太多餘音繞梁的經典滋潤著我們的眼睛、耳朵和心扉。是的,我們就是這樣長大的,這是時代對於我們的恩賜。如今,陳慧嫻以及和她同時代的歌手們,都漸漸走下了曆史的舞台,離開了變得光怪陸離的娛樂圈。但我已沒有什麽遺憾,畢竟流行可以複製,經典卻是永恒的。在她出道22周年的日子裏,我重溫了太多舊日的經典,拾起了很多往昔的記憶。來日縱使千千闋歌飄於遠方我路上,來日縱使千千晚星亮過今晚月亮......再見了巔峰時刻毅然留學的陳慧嫻,再見了才華橫溢闔然長逝的林振強,再見了無數明星與經典交相輝映的金色年代。任憑滄海桑田、鬥轉星移,你們永遠是我的朋友。
歸來吧(1992)
歸來吧:1992年慧嫻在美國學習之餘低調錄製的一張新專輯,出乎意料地成為大熱的經典,成為慧嫻音樂史上又一個巔峰之作。“歸來吧”取源自陳小霞的台語歌“傀儡�蹲小保�“七分愛情三分騙”則出自美國音樂大師D.WARREN的手筆。“月亮”、“孤單背影”也翻唱自國語的“你看你看月亮的臉”和“什麽樣的愛情你會懂”,演繹的風格均有別於原唱,卻不遜於甚至超過了原唱。飄雪、紅茶館亦是經典之作。至此,陳慧嫻完全形成了清新溫婉的都市淑女的個人風格與形象。紅茶館讓她在闊別香港歌壇三年後再度入圍十大中文金曲,專輯也在慧嫻無法到香港宣傳的情況下,賣出了4白金的成績。
你身邊永是我(1993)
89年陳慧嫻和林憶蓮,劉美君,鄺美雲並稱為“四大花旦”。不久之後,陳慧嫻就暫別歌壇,外出留學,這張專輯是陳慧嫻求學過程中所出的第二張專輯,也是她個人專輯的第九張。這張專輯在基本上保留了陳慧嫻的一貫風格上也嚐試了一點點其他的音樂形式。
主打歌曲“JEALOUSY”,在肆虐的雷雨聲中拉開序幕,陳慧嫻運用了較為急促的演繹方式,在“JEALOUSY”的反複中一改前半部分義無反顧的情緒,融入了女子在風雨中困乏茫然的無助感覺,值得一提的是本曲中大段的吉它SOLO,配合密急的鼓點,如同漫天風雨撲打大地,極具感染力。
“夜了點”,是一首輕鬆俏皮的作品,近似於探戈或恰恰的舞曲節奏洋溢著濃烈的青春氣息,陳慧嫻半是嬌羞半是喜悅的的音色活脫脫刻畫了小兒女心態,而曲未一段法語原聲,更添歌曲色彩。
“碎花”,這首歌的曲作者是來自新加坡的李思菘,李偉菘兄弟,民族化成份較濃。陳慧嫻演繹此類歌曲一向得心應手,故不失不過,很具陳氏風格。
我看來陳慧嫻是一位謹慎傳統的歌手,這也反應在她的選歌上:避免自己所不擅長的勁歌,多唱一些慢板的和中板的作品,所以我們很難聽到陳慧嫻演唱火燙灼熱的動感勁歌。但是在本專輯中,陳慧嫻有兩首快歌“重頭愛你”和“放鬆三分鍾”,雖然節奏明快,旋律流暢,可總算不上熟耳之作,雖然陳慧嫻在快歌方麵的處理遠不如慢歌,但求變代表的是一種勇氣。
“永遠愛你的人”,標準的陳氏情歌,有其獨到的特色,第一,歌好聽,極易上耳,百聽不厭,第二,情緒氣氛好,陳慧嫻擅於營造個清談悠揚略帶傷感的氣氛,清呤淺唱,徐徐道來。
本張大碟中,陳慧嫻有兩首合唱歌曲,與黎明的“好想永遠這樣”和與黎瑞恩的“為情為愛”。
在“好想永遠這樣”中,黎明的嗓音顯得有點單薄,雖然陳慧嫻處理得“低聲低氣”,仍可顯示出老一輩人物的老練和熟道。
黎瑞恩被外界評為音色和曲風類同於陳慧嫻,在“為情為愛”中,黎瑞恩的鼻音較弱,韻味也輸於陳慧嫻,隻能說火候未到吧。
標題歌“你身邊永是我”和過去的“千千闋歌”有著異曲同工妙處,歌中唱到“共唱共行畫出許多足印,披風披月心更怨念交錯,你用時光教我知道,愛是可以越來越深...就算風波更多,用真愛說聲謝,途中你身邊永是我”,也算是陳慧嫻真心的表白吧。
最後一首“故夢”淡淡掠過,可能因為要說的都已說完,要寫的也快寫完,所以也就沒了什麽感覺:)
陳慧嫻從遙遠的美國飛回來,留下一張注滿遊子鄉情的CD,又匆匆返回大洋彼岸,繼續學業。
歌壇天後陳慧嫻2013年4月中旬在香港出席簽約發布會,重新回歸香港環球唱片,環球更宣布為陳慧嫻特別重建傳奇音樂品牌“寶麗金”,共同再造樂壇傳奇。譚詠麟現身為陳慧嫻送上一張簽寫“NO.001”的環球寶麗金員工證,鼓勵她再現“寶麗金”一姐風采。
陳慧嫻自2010年複出以來一直活躍在內地,卻暫停了香港事業的發展。她在簽約儀式上表示:“上一張專輯(《情意結》)已經是2003年,10年前的事情了。是我入行30周年,想要做一些事情來紀念。一直有很多歌迷希望我能夠再出新粵語歌,我也想找些沒有合作過的音樂人合作,希望能擦出新的火花。”
香港環球唱片的前身“寶麗金”是1999年以前世界上最著名、規模最大的唱片公司,培育了許冠傑、譚詠麟、張學友、黎明、周慧敏等知名歌手,陳慧嫻則是當年“寶麗金”旗下最紅的女歌手。“寶麗金”這個消失了14年的傳奇品牌再次出現,是源於香港環球唱片為迎接陳慧嫻這位昔日“愛女”,特別設立的部門。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