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每日財報
作者:張恒
2024年最後一個工作日前夕,12月30日晚間,發布了一則關於擬任副行長辭任的公告,稱董事會於2024年12月30日收到公司擬任副行長楊軒的辭職報告。楊軒因工作調動,辭去擬擔任的公司副行長職務,該辭任自辭職報告送達公司董事會時生效。
與此同時,貴陽銀行還在公告中表示,去年年初公司召開的第六屆董事會2024年度第一次會議上,同意聘任楊軒為公司副行長,在監管部門核準其任職資格後方可履職。不過,截至本公告日,楊軒的任職資格尚未取得監管部門核準。
根據《中國銀監會中資商業銀行行政許可事項實施辦法》(修訂)第九十條,國有商業銀行、郵政儲蓄銀行、股份製商業銀行法人機構和總行營業部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的任職資格申請,由法人機構向銀監會提交,由銀監會受理、審查並決定。銀監會自受理之日起30日內作出核準或不予核準的書麵決定。
也就是說,楊軒擬任該行副行長已曆經一年,但直到辭任也未能如願獲得監管部門核準,這其中到底有何隱情?
任職資格尚未獲批突然辭職,原因幾何?
此次貴陽銀行方麵在公告中對楊軒的辭任給出的解釋非常簡單,是因為工作的調動,但這樣的說明顯然過於單薄,也引發了市場諸多猜測,一方麵,截至目前楊軒的下一站仍未有公開消息公布;另一方麵,楊軒副行長任職資格近一年時間都沒獲得批準,這其中應該是在監管上出現了不少問題,可能與此次他的離任也有著極為密切的關聯。
事實上,在去年年初貴陽銀行剛宣布楊軒為擬任副行長之時,市場就抱有期待之情,彼時“空降”到貴陽銀行的楊軒,一度被認為是該行高管團隊中最亮眼的一顆新星,不僅是上市銀行中屈指可數的85後高管之一,今年還未滿40歲,正值年富力強之時,而且此前楊軒在金融行業的展業經驗也較為多元化。
根據簡曆,出生於1985年8月的楊軒,是仡佬族,籍貫貴州遵義,擁有本科學曆和經濟學學士學位。早年楊軒從西藏分行基層櫃員一步步做起,先後曆任過日喀則市分行營業部櫃員、保密和品牌管理團隊文員、行政經理、副主管、主管,辦公室秘書、副主任,隨後晉升為該分行黨委委員、紀委書記,以及中國銀行總行黨務工作部組織建設團隊副主管等。
此後楊軒告別展業多年的中國銀行,回到家鄉貴州,被調任至多家國有城投及資本經營相關公司任職。具體來看,其先後擔任貴安新區開發投資公司辦公室副主任,貴州貴安發展集團綜合辦公室副主任,貴州貴安資本運營公司黨委委員、副總經理,以及貴安新區新興產業發展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貴安新區新型城鎮化發展投資基金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長、總經理(兼)。
從楊軒履曆中不難看出,雖然他有在中國銀行的從業經曆,但相對來說時間還是較為短暫,其後期的任職經曆主要集中在行政、黨務等部門,並未真正涉及到存貸款、風控等銀行的核心業務。
需要注意的是,就在楊軒獲聘為貴陽銀行擬定副行長20天前,其管理的上任“東家”卻遭遇到了監管嚴厲處罰。
根據公開信息,2023年12月22日,貴安新區新型城投發展基金因涉“登記備案信息不準確、未妥善保存相關檔案資料、存在未備案基金產品、向投資人承諾收益,以及將基金財產用於借貸活動”五項違規行為,收到了來自貴州證監局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監管措施。
盡管警示函針對的是公司而非楊軒個人,但作為該企業“一把手”的楊軒顯然也會受到一定的波及影響。而他帶著這份“案底”獲聘成為貴陽銀行副行長,而且監管對其任職資格審查如此之久仍未進行核準,這也從側麵顯示出當時貴陽銀行董事會對楊軒的履職,或許會被投資者認為也有一定的瑕疵和不嚴謹。
三位同期選聘的高管,僅董秘任職資格獲批
實際上,楊軒任職貴陽銀行行長一直未獲監管批準並非隻是一個特例,2024年初該行多位擬任高管在近一年時間均陷入了曠日已久的監管審批“持久戰”中。
將時針撥回至2024年1月份,彼時貴陽銀行副行長等職務迎來重大調整。1月12日,貴陽銀行召開第五屆董事會2024年度第一次臨時會議,同意聘任楊軒為貴陽銀行副行長、何欣為貴陽銀行首席信息官、李虹檠為貴陽銀行董事會秘書,任期均與該行第五屆董事會一致,任職資格尚需報監管部門核準。
隨後在貴陽銀行發布的2024年三季報中,該行就曾這樣寫到:“截至本報告披露日,楊軒、何欣和李虹檠的任職資格尚需報監管部門核準。”
如今近一年時間過去了,上述人員任職資格卻僅有一位高管獲得監管核準,再加上楊軒任職未獲批下的匆匆辭別,不禁讓人為接下來貴陽銀行的高管人事調整感到憂慮。
具體來看,就在此次楊軒辭任前不久,與其去年年初同時被聘而委任為貴陽銀行董事會秘書的李虹檠,任職資格已於12月24日正式獲得了監管的核準。但另一位,當時獲聘成為貴陽銀行首席信息官的何欣,其任職資格也已曆經近一年,至今未獲核準。
與擬任副行長楊軒屬於外聘而不同的是,何欣和李虹檠的任職皆由內部晉升而來,兩者都是伴隨貴陽銀行一步步成長起來的“老將”。
其中,何欣出生於1977年8月,擁有研究生學曆和項目管理碩士學位,同時也是大數據高級工程師。在獲聘之前,他曾曆任貴陽銀行科技部總經理助理,信息科技部總經理助理、副總經理,直銷銀行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總經理,互聯網金融事業部副總經理(主持工作),網絡金融部總經理,信息科技部總經理。
如今任職資格已經順利獲批的董秘李虹檠,同樣非常年輕,出生於1982年,今年快滿43歲,學曆非常光鮮,擁有研究生學曆和管理學博士學位,高級經濟師。曾在廣發銀行總行戰略管理部管理崗任職多年,而後轉戰進入到貴陽銀行,先後擔任過董事會辦公室戰略管理崗、主管、主任助理、副主任(主持工作),公司證券事務代表,董事會辦公室主任。
高管薪酬偏低下又麵臨降薪 裁編縮網點隻為“過冬”?
目前來看,貴陽銀行管理層形成以張正海為一把手,盛軍為二把手,並疊加三位副行長的架構格局。
公開資料顯示,盛軍出生於1970年2月,長期供職於,曾任中國工商銀行貴州分行信貸管理部總經理、信貸與投資管理部總經理,中國工商銀行貴州銅仁分行、中國工商銀行貴州六盤水分行行長、黨委書記等職位。而後於2021年6月正式接棒因工作調動遞交辭呈的前任行長夏玉琳,聘任為貴陽銀行新一任行長,任職至今已有近四年時間了。
而與盛軍搭檔擔任董事長的張正海,則是具有監管背景,曾在中國人民銀行各大支行擔任過監管要職,後進入到政府金融監管係統,先後擔任過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銅仁監管分局黨委委員、副局長,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貴州監管局財務會計處處長,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貴州監管局法人金融機構非現場監管處處長,並同時還擔任了貴陽銀行黨委委員、監事長。
直至2019年,張正海由監事長轉任董事長,同年的9月6日其貴陽銀行董事長任職資格正式獲監管部門批複,如今距離其正式擔任該行董事長一職已有超五年時間。不過,張正海出生於1965年11月,意味著今年他將達到60歲的退休年齡。
高管薪酬方麵,根據2023年年報所披露的數據,貴陽銀行全體董事、監事和高級管理人員實際獲得的報酬合計1053.14萬元,相較於2022年的1364.03萬元大幅縮減了22.79%。
根據數據,2023年貴陽銀行高層中薪酬最高是職工監事長何堅女士,當年從公司獲得的稅前報酬總額為133.4萬元。此外,還有2位高管的薪酬超過百萬元,他們分別是副行長李寧波和首席財務官、計劃財務部總經理李雲,2023年稅前報酬總額分別為114.68萬元、114.93萬元。而作為該行“一二把手”的張正海和盛軍,當年稅前報酬則都為66.06萬元。
對比同行業上市城商行,貴陽銀行管理層薪酬其實並不高,但即便是這樣的情況,一眾高管們也沒能逃脫降薪潮的漩渦,例如,2023年董事長張正海年度薪酬同比下降30.26萬元;副行長何開強年度薪酬83.07萬元,同比下降51.37萬元;副行長李寧波年度薪酬同比下降62.88萬元;副行長李鬆芸年度薪酬53.59萬元,同比下降54.44萬。
然而,這種降薪趨勢也一直蔓延至今,根據貴陽銀行此前披露的2024年半年報,截至去年上半年末,該行關鍵管理人員薪酬為406.7萬元,同比2023年同期的503萬元縮減了96.3萬元,降幅約19.15%。
人事更迭的背後,也讓市場關注的重心放在了貴陽銀行人員增減上,要知道近年來,受大環境因素影響,裁員降薪、縮減網點來降本增效度過寒冬,已經成為銀行業的常態。
誠然,貴陽銀行也正在走這一步“險棋”,據《每日財報》查閱該行近三年的年報,2021年末該行在職員工總數為6526人,2022年末時增長到6628人,至2023年末則小幅縮減至6610人。
然而,在該行近期披露的2024年中報裏,我們發現截至2024年6月末,貴陽銀行在職員工總數為6470人,相較於2023年末的6610人,該行半年內就縮減了140人。
在職工減員的同時,貴陽銀行分支機構數量也進行了一定幅度的裁撤。先是由2022年末的307家,降至2023年末的301家,又在2024年上半年末之時降至了298家,也就是說,這一年半的時間裏貴陽銀行共關閉了9家分支機構。
總的來看,貴陽銀行副行長楊軒下一站落定何方、首席信息官何欣的任職資格又將何時才能最終獲監管批準,以及高管們是否還會繼續麵臨降薪風險,一切還有待時間給出答案,值得我們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