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一些不法分子將目光投向晚年人集體,導致涉晚年人欺詐刑事案子呈現出新特色。記者27日從北京市西城區人民法院得悉,2017年1月至2022年6月,西城法院審理涉晚年人欺詐案子合計19件,其間涉欺詐罪7件、合同欺詐罪2件、不合法吸收大眾存款罪10件,被害人、出資人多達1200餘人,涉案金額高達4.6億餘元。
北京西城法院黨組成員、副院長汪琦表明,涉晚年人欺詐違法性質惡劣、損害目標特別、追贓挽損難度大,給晚年人形成經濟丟失和精神痛苦,嚴重影響晚年人身心健康和家庭調和。汪琦說,在整理、剖析之後發現,當時涉晚年人欺詐主要有八類常見類型:
• 一是“出資理財”圈套:違法分子打著“國家扶持”“方針補助”等招牌,虛擬理財項目或誇張出資收益,許諾“低富餘、高收益”,招引到出資後直接攜款逃跑,形成晚年人血本無歸。
• 二是“以房養老”圈套:違法分子以“以房養老”為名,拐騙晚年人處理房產典當,然後歹意使用公證、裁定和訴訟等方法或許使用暴力、要挾以及其他手法不合法占有晚年人房產,形成晚年人無家可歸、身負巨債。
• 三是“保險代理”圈套:違法分子假充醫院、銀行、保險公司等安排的工作人員,使用晚年人巴望晚年日子有所保證的急迫心思,謊報能夠代為補繳“社保”,收取“材料費”和“就事費”。
• 四是“文玩保藏”圈套:有些違法分子以協助晚年人拍賣其保藏的糧票、郵票、錯版人民幣等“老物件”為釣餌,虛擬高價,拐騙晚年人托付代為拍賣,收取 “拍賣費”和“服務費”;有些違法分子將公司的殘次工藝品假充為高級保藏品,虛偽許諾短期內會大幅增值且公司會高價代售或回購,拐騙晚年人高價購買;有些違法分子兼並“連環套”,先以高價拍賣為釣餌,招引晚年人到公司麵談後再推銷殘次工藝品,施行“騙中騙”。
• 五是“攝生保健”圈套:違法分子以免費體檢、收取獎品為釣餌,招引晚年人參與“健康講座”“專家義診”等活動,以“祖傳秘方”“特供專供”為噱頭,虛擬或誇張產品成效,拐騙晚年人購買 “藥品”“保健品”和“理療儀器”。
• 六是“街頭迷信”圈套:違法分子自稱“神醫”或“大師”,虛擬晚年人本身或家人將有疾病、災害,假造隻要對現金金錢和金銀首飾“開壇作法”就能夠“趨吉避凶”,再勾通同夥調包或欺詐金錢,形成晚年人財物丟失。
• 七是“黃昏戀”圈套:“黃昏戀”圈套是“殺豬盤”的一種,違法分子使用獨身白叟情感缺失、日子孤單的特色,經過網絡或短信結交發展為“愛情聯係”,再假造各種理由索要金錢。
• 八是“關愛幫扶”圈套:違法分子以“關愛晚年人”和“幫扶弱勢集體”為旗幟行騙,有的安排旅行觀賞活動,經過誘導、綁縛出售或變相收取會員費等方法行騙;有的假充燃氣、自來水公司員工或社區、醫護人員,以上門檢修管線、檢測核酸為由入戶行騙;有的使用晚年人的好心和同情心,經過虛偽宣揚“慈悲活動”“公益項目”進行不合法集資。
西城法院刑事審判庭副庭長喻曉敏表明,晚年人要自動增強安全防備認識、自覺提高反詐防騙才能,享用質量晚年日子、遠離各類養老欺詐,須謹記以下“六不”準則:
▸ 一是“不留名”。不隨意填寫查問詢卷、不點擊生疏鏈接、不對生疏人談及實在個人信息和家庭狀況,包含名字年紀、電話住址、銀行賬戶、家庭成員等。
▸ 二是“不接聽”。慎重接聽生疏號碼和境外來電,假如接到自稱是銀行保險、購物網站要求依據提示進行轉賬匯款的電話,不要隨意相信、激動轉賬,能夠問詢子女或直接撥打110報警。
▸ 三是“不參與”。不隨意依據傳單、電視廣告指引參與線下“攝生講座”“健康體檢”“拍賣換購”“抽獎兌換”“旅行觀賞”等可疑活動。
▸ 四是“不動心”。不相信“保本高息”“高價拍賣”等出資許諾,不參與“0元購”“全額返利”等購物活動,切忌“撿漏”“占便宜”心態,摒棄“托聯係”“走後門”習尚,守好自己的“錢袋子”。
▸ 五是“不付款”。不要容易付款轉賬,在做出任何金錢付出決議計劃之前都要“三思而後行”,一定要奉告愛人子女並聽取他們的定見。
▸ 六是“不延遲”。在發現上圈套後一定要及時撥打110報警電話或向12337全國掃黑辦智能化告發渠道反映,不要等候、延遲,以防延誤公安機關偵辦抓捕和追贓挽損的黃金時間。
本文由載歡載笑網发布,不代表載歡載笑網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wisdomhotelshanghai.com/8lylw8/7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