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師節名言(寧朗作品:中國32節日詩詞ⷦ師節(2022年9月10日)) |
文章来源:常靜 发布时间:2025-07-04 16:52:24 |
寧朗作品 中國32節日詩詞ⷦ師節 (2022年9月10日) 橫渠之 “四為” 宋 張載 為天地立心, 為生民立命, 為往聖繼絕學, 為萬世開太平。 賞析:張載,北宋思想家、哲學家和教育家。祖籍大梁,僑居郿縣(今陝西寶雞眉縣)橫渠鎮,“為關中士人宗師”,世稱“橫渠先生”。張載與周敦頤、邵雍、程頤、程顥合稱“北宋五子”,有《正蒙》《橫渠易說》等著述傳世。“橫渠四句”第一句“天地立心”就是指把人的思維能力發展到最高限度,使天地間的規律得到最高理解。第二句為“生民立命”。就是要為民眾安身立命,使民眾對自己的命運做出正麵選擇,不但要立好命,還要正確對待命,以積極的態度掌握好自己的命運。第三句“往聖繼絕學”。要以繼絕學的積極入世態度上接聖賢,下傳後世。其內涵不但包括儒家文化,而且還包括整個華夏文化的優秀傳統。第四句“萬世開太平”。什麽叫天下太平?那就是孔孟所說的少有所學、中有所用、老有所養。所以開太平有兩種含義:一是社會安定,百姓生活美滿;二是百姓財富均平,達到人人平等。橫渠兩種思想都有,這就是他所追求的理想社會。 此句誕生至今,無數仁人誌士都把“橫渠四句”作為自己的遠大理想和政治抱負來追求甚至作為我們中華民族的遠大理想和抱負而應用,可見“橫渠四句”意義重大、曆久彌新。它是中國傳統士大夫的精神信仰和價值坐標,不僅凝聚了張載的學術追求和社會使命感,而且對當時、後世乃至現代的有誌之士也都產生了極大的精神激勵作用,這更是對教師神聖使命的高度凝練。 奉和令公綠野堂種花 唐 白居易 綠野堂開占物華, 路人指道令公家。 令公桃李滿天下, 何用堂前更種花。 賞析:裴度是唐代文學家、政治家。因為擁立文宗有功,進位至中書令。綠野堂為裴度之宅,《舊唐書 裴度列傳》說此宅花木萬株。這首詩妙在借讚宅讚花而讚人。詩中寫到:綠野堂開著占盡了萬物的精華,路人說那就是令公的家,令公的學生遍布天下,何須在房前再種花呢?此詩運用借代的修辭,以桃李代學生,綠野堂指的是唐代裴度的房子名。這首詩通過寫裴度房子不用種花就占盡了萬物的精華(房子顯眼氣派),因為遍及天下的桃李比花的芳香傳播得更遠啊!表現了詩人對一個老師桃李滿天下芳名遠播的讚美。 太公家教(節選) 《鳴沙石室佚書》 弟子事師,敬同於父,習其道也,學其言語。 忠臣無境外之交,弟子有束修之好。一日為師,終身為父。 賞析:學生侍奉老師,應當像對待父親一樣恭敬,要學習老師的文化知識和道德為人,還要學習老師說話的方式和技巧……忠臣不應該有境外的私交,學生應該逢年過節主動看望並送給老師束修(禮物)的好意。哪怕隻當了你一天的老師,也要終身作為父親那樣敬重。 太公即薑太公,西周齊國始祖。智勇雙全,輔佐文王、武王滅商有功,封於齊,相傳著有《六韜》《太公家教》等。《太公家教》是我國最古老的治家格言,由於語言通俗,公私藏書家多未注意珍藏,直到清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在敦煌石窟內發現了唐人寫本一卷,後被收入《鳴沙石室佚書》影印出版。該書以四言為主,自始至終貫穿了“忠孝、仁愛、修身、勤學”的思想。本文強調“弟子事師,敬同於父”“一日為師,終身為父”等,都是崇敬老師、重視教師作用的教誨,很有學習和借鑒價值。 陶行知名言 現代 陶行知 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做合一。 處處是創造之地,天天是創造之時,人人是創造之人。 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 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 賞析:陶行知(1891—1946),現代著名平民教育家,原名文濬,曾用名知行。1923年,發起組織中華平民教育促進會。1927年,在南京郊區創辦了試驗鄉村師範學校——曉莊師範,並提出了“社會即教育”、“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的生活教育理論。1932年,創辦了山海工學團、生活教育社和國難教育社,提倡“小先生製”主張教育深入民間,為民眾服務、為抗日救國服務。1946年7月25日,因積勞成疾逝於上海。 陶行知畢生從事平民教育事業,提出“以教人者教己,在勞力上勞心”的口號,並且真正做到身體力行,同貧苦學生同勞動、同甘苦。在曉莊師範的茅屋禮堂兩旁有一副對聯:“和馬牛羊雞犬豕做朋友,對稻梁菽麥黍稷下功夫。”體現了陶行知麵對工農大眾的教育方針。陶行知成名以後,生活依然儉樸,他曾自撰了“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對聯自勉。鑒於陶行知崇高的精神境界和創造性的工作業績,毛澤東稱讚他為“偉大的人民教育家”,宋慶齡尊稱他為“萬世師表”。 2004年,全國政協委員李漢秋教授呼籲教師節應當是很有文化內涵的節日,應延續源遠流長的曆史傳統,建議以孔子誕辰(9月28日)作為教師節日期。我國台灣地區教師節目前是9月28日。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 |
相关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