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絨草
為菊科火絨草屬植物火絨草,以地上全草入藥。夏秋采割,洗淨,曬幹。
生於海拔2300-4500m的高山和亞高濕潤或幹燥草地、沙地、石礫地或雪線附近的岩石上。
生於海拔100-3200m的幹旱草原、黃土坡地、石礫地、山區草地,稀生於濕潤地。
分布於東北、華北、西北及山東等地。
別名老頭草、薄雪草、老頭艾。
【原形態】火絨草 多年生草本,高5-45cm。地下莖粗壯,為短葉鞘所包裹,有多數簇生的花莖和與花莖同形的根出條,無蓮座狀葉叢。
花莖直立,較細,被灰白色長柔毛或白色近絹狀毛,不分枝或有時上部有傘房狀或近總狀花序枝,下部有較必,上部有較疏的葉,節間長5-20mm,上部有時達10cm。葉直立,條形或條狀披針形形,長2-4.5cm,寬0.2-0.5cm,無鞘,無柄,上麵灰綠色,被柔毛,下麵被白色或灰白色密綿毛或有時被絹毛。
苞葉少數,較上部葉稍短,長圓形或條形,兩麵或下麵被白色或灰白色厚茸毛,在雄株多少開展成苞葉群,在雌株多少直立,不排列成明顯的苞葉群。
頭狀花序大,雌株的直徑7-10mm,3-7個密集,稀1個或較多,在雌株常有較長的花序梗排列成傘房狀;總苞半球形,長4-6mm,被白色綿毛;總苞片約4層,常狹尖,稍露出毛茸之上;小花雌雄異株,稀同株;雄花花冠長約3.5mm,狹漏鬥狀,有小裂片;雌花花冠絲狀,花後生長,長4.5-5mm;冠毛白色,長約4mm;
雄花冠毛有鋸齒或毛狀齒;雌花冠毛有微齒;一育的子房無毛工有乳頭狀突起。瘦果長圓形,黃褐色,長約1mm,有乳頭狀突起或密粗毛。花果期7-10月。
性味功效《全國中草藥匯編》
微苦,寒。
清熱涼血,利尿。用於急性腎炎。對消除蛋白尿和血尿有一定作用
《東北常用中草藥手冊》:
清熱涼血,益腎利水。治急性腎炎,尿血。
《北方常用中草藥手冊》:
清熱涼血,消炎利尿。治急、慢性腎炎,對消失蛋白尿和血尿有效。
《中華本草》
味微苦;性寒
疏風清熱;利尿;止血。主流行性感冒;急;慢性腎炎;尿路感染;尿血;創傷出血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9-15g。
本文到此結束,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